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公务员频道 > 山东省 >

2012年山东公考申论备考热点:文化建设(1)

2012-03-21 
不论是从文化产业的发展,还是当前增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文化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不论是从文化产业的发展,还是当前增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文化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文化产业属于服务业,当前我国经济转型的目标之一就是增加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所以可以从调整经济结构发展服务业的角度去命题。另外,当前社会诚信缺失、道德下滑,同时,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和推广力度还不够,与国外存在较大的差距,所以也可以从这个角度来命题。以下是京佳教育宋仕杰老师对文化建设中的几个问题的梳理,希望能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一、文化体制改革:

  内涵和目的:文化体制改革,主要是对文化部门生产关系的具体组织形式及其管理方式的改革。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增强文化事业的活力,充分调动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多出优秀作品,多出优秀人才,繁荣文艺事业。改革文化体制是文化事业繁荣和发展的根本出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文化工作的一个长期任务。

  对策措施:推进文化事业单位改革,要根据现有文化事业单位的性质和功能,区别对待、分类指导,明确不同的改革要求。要加大公益性文化事业投入,调整资源配置,逐步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大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逐步解决农村文化产品和服务相对缺乏的问题,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完善城市社区文化设施,加强文物保护,扶持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继续支持中西部地区、老少边穷地区建设和改造文化服务网络。要优化组织结构,整合内部资源,转变经营方式。 要深化文化事业单位的内部改革,推进人事、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按照政事分开的原则,事业单位和行政机关不得相互混岗。

  二、地方历史文化整合:

  现状和影响:近两年,各地在文化遗产保护开发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严重的问题和不良的现象:一是打着传承名人文化的旗号争夺名人故里,表面看是为了保护文化遗产,实际上是竞相争抢经济利益,名人故里之争中对于文化遗产经济价值的过度追求,已然将文化遗产商品化。二是兴建假文物,对文化遗产进行不恰当的商业利用和运营,过度的商业炒作和破坏性开发,使文化遗产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三是盲目举办祭拜活动,缺乏严肃性,造成传统文化内涵被严重扭曲。四是有的地方肆意炒作一些负面的文化现象、历史人物和文艺形象,产生了不良的社会影响,有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忽视了文化发展形成的规律,无视道德、伦理的底线,无视历史事实的凭空臆造,把一些神话人物和传说当成文化遗产来“产业”化,则是对文化的亵渎与玷污。

  建议措施:针对文化遗产保护开发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和倾向,为正确把握文化遗产开发利用的方向,防止文化遗产被滥用、歪曲,造成文化遗产庸俗化、功利化,要从以下方面对文化遗产给予保护。第一、科学甄别认定,确保文化遗产的权威性、严肃性。对历史文化遗产要进行科学甄别,对历史文化名人的故里、故居、重要文物所在地的认定,要本着积极有益、少而精的原则,由权威的学术机构和专家参与进行认定。对于有争议的、未经认定的,不宜命名或宣传。第二、坚持社会效益优先,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各地要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把保护、开发文化遗产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先进文化相结合,深入挖掘文化遗产的精神价值和文化内涵,通过形式多样的展示和传播,使群众增长知识、陶冶情操,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挥积极作用。第三、保护为主,合理利用,促进文化遗产事业健康发展。要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保护工作方针和“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方针,妥善处理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发展的关系。各地在对名人故里、故居或文化遗址等进行合理适度的开发利用时,要加强监管,防止过度的商业开发和对文化遗产内涵的肆意歪曲和滥用。

  三、整治低俗文化:

  现状与影响:当前,低俗化不仅限于电视节目,它几乎成为娱乐文化的通病。这种低俗化表现为:激发猎奇心理和偷窥欲望,贩卖感官刺激,渲染色情暴力;宣扬“拜金主义”和奢侈消费、甘当金钱的奴才;炒作明星绯闻,披露个人隐私,哗众取宠,恶搞成风。对于低俗文化来说,一切能吸引眼球的手段和能带来“人气值”的低级趣味都可用来制造卖点,这是媒体社会和“眼球经济”的特有产物,这种产物是对人的一种贬低。

  低俗文化严重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国家的健康形象,被无限放大的扭曲的价值导向,终将会把国家主流的价值观引向歧途。作为成年人都感到迷失、迷茫和矛盾的事,那些尚处于价值观形成的青少年,很有可能会一头扎在媚俗文化中不可自拔地接受所谓的“主流”。

  建议对策:一是要树立雅的标准,以雅反俗,以雅代俗。必须加强精神文明建设,重建道德体系,特别是要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工作;要规范媒体行为,宣传积极、健康、向上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要扶持、培育健康、美好的文化产品以满足社会公众的需求。此外,还要以正确、积极、有力的社会和文艺批评,帮助公众区分作品的良莠、层次。二是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始终是文化发展的一个恒定不变的原则。事实证明,任何文化产品只有在坚持社会效益的前提下着意创新,才能获得真正的活力,也才能赢得长久的经济效益。三是要从制度建设入手,广大官员干部要起带头作用。低俗文化产品是物欲社会的映射,要除去滋生这种文化的社会土壤,应从更为根基的制度建设入手。而首先应从官员自身的价值观与情操着手,从自觉抵制“三俗”之风开始。涉黄与贪腐相辅相生,自然也离不开官员自身的低级趣味、低俗文化。这种状态助长了民间低俗文化成风,直接导致了物欲横流的拜金思潮蔓延和价值观畸形发展。损害了社会文化氛围和社会公众对主流文化的公信力。

  四、文化创新与发展:

  重要意义: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建设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协调发展,已成为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文化之所以如此重要,不仅仅因为它是综合国力的一个组成部分,更因为它是渗透、贯穿和连接综合国力各要素的关键。即代表了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它能通过吸引、感召、同化等获得认同感、亲近感和归属感,从而维护和实现自己的利益。“软实力”的这种特征决定了要提高中国的文化软实力,根本着眼点在于提高中国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必须以创新文化激励科技进步和创新。

  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中共中央作出的关系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决策。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