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建议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教育问题专家熊丙奇表示,广东减少加分项目和加分分值,符合国家清理规范高考加分的精神。他认为,在推进高校自主招生改革的整体背景中,高考加分其实可以全部取消,并以高校的多元评价体系替代。
熊丙奇表示,目前80所高校实行自主招生,按照高校的招生标准,其实已经将学生的学科特长、中学综合表现纳入考虑。在这种情况下,还保留学科特长加分、综合荣誉加分,实质上是重复。
据其介绍,高考加分是为了矫正之前单一的评价体系,但这种矫正并没有起到什么实际效果,反而出现了加分教育。“这种矫正以一元体系为核心,一些学生参加竞赛或者去发展某些特长,实际上是为了曲线高考,获得高考加分。这样扼杀了学生自己的个性和兴趣,或者说扭曲了自己的个性和兴趣去迎合加分体系。而真正的高考自主招生、多元化评价体系,是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和兴趣发展,学生每一方面的个性和兴趣,都能够得到大学的考察。”
对于有人提出的80所自主招生高校所占学校比例还很小,另外这些学校的自主招生还与高考结合,并非学校自主,能获得自主招生机会的学生还很少等质疑,熊丙奇认为,与高考加分需要清理和规范一样,自主招生也需要深入改革。高考加分的清理是可以和自主招生改革的深入一起进行的。如果高校能建立起多元评价体系,政府性质的高考加分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以美国高校的自主招生为例,研究显示,美国高校评价申请者的指标一般有16项,具体包括SAT成绩、中学学业成绩、发表论文、特长、家庭因素等,可美国高校与我国高校不同的是,如何评价学生、认可学生的特长,是学校的自主权,而不是由政府部门决定;另外,也不是采取将分数加到高考分数上再进行排序录取的方式。
“所以对高考加分项目的清理,实际上要结合高校自主招生改革、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这样的思路来进行,这就比较彻底针对目前加分的问题进行了深度的改革。”熊丙奇说。
他还认为,减少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阻止高考加分泛滥的势头,但是却无法根治加分政策本身存在的弊端,具体包括,高考加分变为“加分教育”,增加学生的负担;学生获得加分的特长与学校的招生并不对应,获得特长加分的学生在高考中可能录取到与自己特长完全无关的学校;加分还是由行政机构操作,存在权力寻租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