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北京电影学院三试放榜,在被录取的450人背后,是1.8万名竞争的考生……随着国内电影市场的逐渐繁荣,艺考一年比一年热,如此“高烧”,连北电院长都呼吁艺考应该降温。面对艺考热,我们应该思考一下了:应该如何正确看待艺考?文化娱乐圈究竟需要怎样的人才?记者日前走访了一所民办艺术学校和业内人士,从一线带回了艺术专业就业情况的反馈,希望可以为学子和家长们提供一些借鉴。
【现象】
艺考很热,但就业很难
近年来艺考升温,有人认为,现在连电影产业本身都没有搞清楚状况,艺考热纯属瞎闹腾。北电院长张会军也表示:“艺考应该降温。”一位艺校教授直言:“艺考误区太多,中介、培训机构、骗子等‘陷阱’也不少!金字塔是现实,明星是少数。”对于表演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他表示:“许多家长和孩子,不知道从业者应有的素质,盲目性太大……艺术属于特殊行业,从业者要具备艺术潜质,还必须刻苦,不是人人都可以做的。现在不是供与求的问题,是过滥。”
据《北京考试报》的一组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各大艺术院校表演系毕业生,70%因为就业不理想选择改行。而知名经纪人田金双则表示,经自己的团队调查,全国艺术院校九成的学生毕业后选择改行,一些人甚至选择卖电脑、摆小摊。
【声音】
考进名校≠成为明星
田金双说,以为上中戏、北电就能成明星,这种观点大错特错,“考上北电,只说明你是个北电的学生,甚至连个准演员都不是”。就目前演艺市场来看,演员人数明显供大于求,各地艺术院校至少可以停招5年,中戏、北电等各大艺术院校也应该本着严进严出优胜劣汰这一原则无须扩大招生比例。
对于艺术名校的星途问题,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教授张应湘近日在微博中表示:“妇女节让我想起了三个人:韩雪,在我院表演本科学了一年自动要求退学,进入影视圈;宁静,在我院模特班学表演一年进入影视圈;王琳,国外进修一年主动要求退学进入影视圈,三个人都退学,现在都成功啦!这说明了什么?值得研究。学院不是唯一……”
【剧院】
能力排在学历之前
现在每年有大量学生参加艺考,北京的中戏和北电集中了优秀的苗子。那么,北京的专业艺术剧院对艺术人才的需求又是如何的呢?
“现在艺术生供大于求,挤破了艺术之门!”中国儿童艺术剧院的李主任这样总结。他说,像中国儿艺,不会大批招收毕业生,主要是通过定向培养,也就是和中戏联合办班,不过这种“需求”非常少,并且还是择优录取。
“从专业院校出来的,确实会受重视一些。”中国国家话剧院的负责人说,不过目前国话的注册演员,很多都不是来自北电、中戏、上戏的,“最看重的还是演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