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进行的2012江苏省公务员考试笔试,吸引了约23万“考碗族”。近年来,公务员考试热度不减,即将推行的公务员聘任制,也似乎没能减缓赶考势头。正在参加全国两会的江苏团人大代表们接受快报采访时表示,这种自古华山一条道的现象存在诸多弊端,而公考本身也存在一些违规之处,最突出的问题便是对报名资格设置了重重门槛。
关键词
门槛
公考报名环节不应设重重条件
曾有网友调侃,公务员考试发布的职位表简直就是一项“学历大PK”。2012年江苏省公务员考试的报名条件虽然在很大程度上放宽了,但是要求本科学历的仍达八成左右。
对此,江苏团代表、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接受快报采访时提出:“严格地说,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公务员考试是不能设定学历歧视甚至年龄歧视的,就学历而言,高中生也应该可以报考。”记者查询获悉,我国《就业促进法》中要求,“用人单位招用人员、职业中介机构从事职业中介活动,应当向劳动者提供平等的就业机会和公平的就业条件,不得实施就业歧视。”不过,朱永新也坦言,如果进一步放开报名条件,可能会产生公务员招录成本的问题,“设了很多限制以后,报名参加考试的人可能会少很多。”实际上,这几年来公务员招录制度本身也在进行一些突破,比如希望从工人、农民中招录公务员,或者从有经验的人员中招录公务员等,“除了这些,还需要继续作调整。”
关键词
诱因
公务员待遇好是导向因素
至于“公考热”持久升温的原因,朱永新分析称,中国长期以来是官本位社会,做公务员不仅仅“保险”,还有很多其他“不便言说”的好处。
全国人大代表、民盟中央委员、中国矿业大学副校长缪协兴对“公考热”很有感触,他说:“我们的毕业生可能首选就是考公务员。”虽然随着公务员制度改革,有些岗位会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基层工作经验,对应届生来说算是设置了障碍,但“公考热”在大学里却没有消退。个中原因,他认为这其实有导向性或者机制问题。另外,公务员岗位本身也有差别,所以就会出现一个岗位上千人报考。他希望有优秀的人才进入到公务员系统中,但也需要让大家看到岗位设置得公平合理。
关键词
弊端
1 优秀人才过于集中在同一领域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所长刘凤之指出,正是这种收入的差距,造成了人才向机关流动的趋势。“博士生、硕士生甚至放弃在国际上学有所长的专业知识,涌向国考,向往成为有权有势、工作环境好且待遇高的国家公务员。”刘凤之说,工资待遇偏低的工程师由20世纪80年代毕业生首选的理想目标,成为当今毕业生不得已而为之的无奈选择,因为到企业去就意味着工资有风险、待遇低。
朱永新表示:“一个社会如果最有才华的人都被引导去做公务员,这也不是一个最好的社会,应鼓励最好的学生去创业或到NGO做公益服务。”他认为,不能让一个领域集中太多人才,人才如果过度集中于公务员领域,对于经济社会建设并不是好事情。
2 “公考热”影响年轻人创新能力
然而,赶考一族都是冲着“理想”去当公务员的吗?
全国人大代表、南京三乐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研发中心高级工程师汪春耘认为:“很多年轻人其实并不喜欢公务员的工作及生活方式,而是冲着福利待遇好才去考的。”她认为,眼下的“公考热”过热,影响了年轻人的创新创业能力。
汪春耘说,早些年,公务员待遇没那么好的时候,大学生毕业之后进机关挺容易,但是很多人情愿自己出去闯一闯。现在越来越多的学生乐于早早就捧起“铁饭碗”,失去了应有的活力,这对整个社会的发展来说并不是好事。
综合看待当下的“公考热”,缪协兴认为: “这一方面是好事,通过考试让优秀的人员进入国家机关从事相关管理工作,而另一方面,也说明我们的公务员人事制度需要进行适度的改革了。”
针对江苏正在制定的公务员聘任制相关办法,缪协兴表示,虽然对具体措施还不太清楚,但他认为公务员人事制度改革势在必行,聘任制意味着打破了“铁饭碗”,取消了公务员的终身制。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报考公务员无可厚非,但公务员考试制度必须改革。“选拔公务员不能只是考试,还应要求考生是德才兼备的人才,这才应该是最主要的导向。”汪春耘则认为: “也许马上实行公务员聘任制以后,这份工作就没那么‘保险’了,情况会有所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