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消除学习疲劳的方法
考生在学习中感到疲劳时,可以采用休息与运动的方式来缓解大脑疲劳的状态,另外还应掌握一些消除学习疲劳的方法。
(1)单侧体操法
由于人脑左右两半球的功能上显著不同,左脑偏重于语言、概念、数字、计算分析、逻辑推理等功能;右脑偏重于音乐、绘画、空间几何、想象、综合等功能。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一般左脑的生理负荷要比右脑重,左脑疲劳时,容易产生无精打采、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和精神衰弱等反映。
研究者提倡通过单侧半身的体操锻炼,来消除对侧半脑的疲劳,恢复和发挥其功能作用。也就是左半脑疲劳时,做右侧体操锻炼;而右半脑疲劳时,进行左侧体操锻炼。大量的研究表现,单侧体操对消除疲劳和增强记忆力的效果,可以很快显现出来。
A.全神贯注
站立并目视前方,右手紧握拳,右腕用力,屈臂,慢慢上举到最大限度后还原,重复8次。
B.仰卧
右腿伸直上举,然后倒向右侧,但不能挨地,还原重复8次。
C.直立位
右臂向右侧平举后再上举,头不能动,然后左臂上举,平举还原,重复8次。
D.侧卧位
身体向右侧倾倒,以右手和右脚尖支撑身体,右臂伸直,呈斜侧卧姿势,屈右膝以起身还原,重复8次。
E.俯卧位
翘起脚尖,像俯卧撑那样用腕和脚尖支撑起身体,重复8次。
(2)疲劳防治操
考生在复习过程中最普遍的姿势是坐姿,由于身体经常处于前倾姿势,形成呼吸肤浅,肺活量减少,物质代谢功能也随之下降,从而形成疲劳。考生如果做一下疲劳防治操,则可以在短时期内消除疲劳。
①坐着时做些挺胸直背的动作,同时用手臂绕圈按摩腰部;
②身体后屈,腿、臂伸直用力摆几次;
③慢慢的做几次头向左右、前后弯曲或绕圈的动作,然后用按摩法轻轻的按摩颈肌、肩胛肌;
④深吸气,然后慢慢地呼气;
⑤两手臂下垂,做几次手的动作,松紧手指,两手腕放松拌动等;
⑥交换坐姿,背靠椅背,移动椅子,再次变换坐姿;
⑦离开座位,在教室内或室外走动走动。
(3)身心放松术
使精神放松的方法很多,考生采用何种方法并不重要,关键的是要使自己全身放松,特别是要使大脑保持清静,使身心达到一种松弛、协调的最佳状态。
①选择一个空气清新,四周安静的环境
暂时放下或忘却自己心中的日常学习功课,这是一种主动的意识消除工作,对身心放松的效果很明显。
②姿势的选择
选择一种自我感觉比较舒服的姿势,站、坐或躺的姿势都行,如果是白天,或者精神状态要进入兴奋阶段时,最好选择站的姿势或坐的姿势,如果要进入休息状态或睡眠状态,那么可以选择坐的或躺的姿势。
③放松肌肉
活动身体上的一些大的关节或肌肉,动作不需要有一定的格式,做的速度要均匀、缓慢,直到关节放开、肌肉松弛。
④调节呼吸
避免有意识去调节与支配呼吸行为,在舒适、安逸的情况下忘记呼吸。
⑤意识的放松
放松意识,注意力集中,将思想归于某一对象或有意识地注意并放松整个身躯,从而达到一种清静与舒适的清醒状态。
最后,运用想象力,达到一种忘我境界。这是最复杂的一步,也是调节身心平衡,克服疲劳的关键一步。
以上为各种调节疲劳的方法,学生可以根据环境,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式进行调节,以达到学习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消除心理疲劳
紧张的学习、生活压力使你心理疲劳,让你无处可逃,因而你只有学会消除心理疲劳,才能适应竞争激烈的社会,这儿介绍几种消除心理疲劳的心理保健措施:
1.转移法 设法让正在忍受精神痛苦折磨的人,离开眼前的困难,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暂时丢开一切,去寻找快乐。例如去唱歌、散步或去跑步等等。转移、淡化悲伤或愤怒的情绪,调节自己的心境。
2.发泄法 如果心理已经积压了许多抑郁之情,如悲伤、委屈、苦闷、烦恼、愤愤不平等,最好让它们合理的发泄出来,不要长期积压在心理。可以找自己最尊重、最信得过的知心朋友谈一谈,把内心的冲突与忧伤清理出来,保持心理平衡。
3.合理化法 用幽默、风趣、诙谐的语言和动作解释自己的长相、体格及行为。为自己找到逗趣的借口,给自己搭个光彩的"下台阶梯"。尽量从光明面看问题,看到美好的一面,使自己变得心安理得,乐观开朗。
4.升华法 把自己原始的需要、动机、欲望,投射到文学、艺术、体育、科学文化领域之中,抛开各种杂念与烦恼,执着地追求高尚的目标,使精神升华。
5.合理安排生活、学习、工作和生活都要有计划地合理安排。准确而有规律地掌握自己的作息时间。适当地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使各种内脏器官更加充沛并富有生机;保证足够的睡眠,每一个人的睡眠时间可以有不同。每天睡眠之后,感到头脑清新,精神愉快,说明睡眠足够了。另外,科学地利用闲暇时间也很重要。它可以使人们从精神到肉体保持轻松状态,排除各种不利因素的刺激,是人们豁达开朗、气血调和、形体保健,又可以使人们在心理上感到乐趣、有奔头、有自信心。
6.应该积极加强心理训练 平时注重心理训练,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即使遇到突变,也能沉着、冷静对待。此外,在日常学习工作环境中,也可积极运用某些措施以降低和消除心理疲劳等,都会对心理疲劳的消除产生积极的作用。
如果我们将上述的一些方法和措施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积极地实施,这对预防学习疲劳的产生肯定有所帮助,同时对我们高三学生的复习备考一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