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下学期时候,偶打工买了MP3,参加了英语第二专业的课程,算开始正式的学英语。
于是乎,和mp3一起走路,吃饭,睡觉,上课;而且这个时候,听力老师推荐我们听BBC,VOA,CNN,AP,CRI. 她也给我们下载好,我们去考就行,都是很好的老师,到现在都很感激她们。
听了一段时间,再回来听CET的听力,感觉他们说话都好慢啊,简直不在话下,最后一个听写的,还要播三次,我两次就全搞定了,先听写后校正,播第三遍的时候,偶都去涂选项卡了。
同时,听力老师每节课课上都让我们写作文,给一个话题(话题都是考研作文,专四类的),写完交上去,下节课分析话题。这让我的作文提高不少。我也一直找老师谈,作文应该怎么写,老师说出我的一个最大弱点,后来发现很多人也有这个弱点,不知道怎么切入话题,没话可写。老师就说了一句:平时看的东西太少,上网也是聊QQ,没自己的思想怎么写的出来。醍醐灌顶啊,后来我经常去老师办公室上网搜作文,看时评类东东,听新闻,一句话:给自己的翅膀上多加一些羽毛,多一些自己的见解并尝试用英语表达。话说,班上也有厉害的人物,写的东西多次当范文,读给我们。
每周有四次的阅读课,老师拼命的布置阅读材料。而且英专的课程,很多单词都不认识,偶还是老办法,查完写到书上,在上课的时候再瞄几眼单词,所以阅读的难度就开始降低,但是这些单词仅限于我看见了认识,在写作中很少能想起来用他们,原因是我没有做抄录的工作。
那个时候,自己选了很多公共课,晚上还报了日语班,很忙,几乎没有参加过舍里的卧谈。但是也是舍里唯一一个去参加口语考试的。考前,咨询了师姐,得到一些经验,也看了网上发布的口语考试视频。
口语考试,要了解一个规则: 在场的3个人中,只有一个有机会得到A+,很难有两个人同时A+。
另外,摄像头的位置一般会让一个人在角落位置,换句话,录制的视频中,评委不怎么能看见你。
第一环节,自我介绍,要是这个环节不拿满分,那也太打酱油了。
第二个问答环节,就像作文一样,很重要的是有自己的思想。扼要的说出自己的观点,然后给出理由。
第三个环节,3人互动。老师给一个话题,先表达观点的人占优势,最后一个只能持相反态度。(记得我当年考试,题目是应以保护环境为主,而不是一味的发展,第一个女生等老师话音落,就说她赞成,接着我抢过她的话题,说她说的很对,然后表明自己也赞成保护为主,最后的男生,没办法只能说发展才是重要的,但是被我们俩一起驳的没话说,只有我们俩,你来我往的说)。
所以,1,考试最好选摄像头能拍到的座位;2,自我介绍环节,你就提前练去吧,还要把握住时间;在问答环节,发音准确,声音洪亮,足够自信(当然自信来源于你平时多练习表述话题的能力,说白了,就平时念你写的作文嘛);3,第三环节,听清老师的题目,快速做出支持还是反对的态度,也听别人说话,说一两句 I totally agree with you, 或者, well, my friend, you proved a good idea, but we have another better one. 这样的好处是,让评委听到你在认真听别人,这样才是辩论嘛,如果你只说你的观点,她说她的,这样没意思。。。最后,你一定,要充当一个领导者的角色,总结一下,正反两方都总结。当然是总结前面辩论的;把其他两个人的观点都提一下,然后that's it,thank you all.
我敢说,能做到这些的人,赢定了。
大一下学期过了四级,大二过了六级。但是英语一直在继续。。。。
差点忘了,口语考试的前提是四级550以上,六级520以上。不知道现在变没变,当年的标准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