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租房参加面试
这是个五层楼的公寓。我刚刚搬到这里,是我们这层迄今为止惟一的中国人。
有过在国外读书经历的人都知道,国外大学一般是没有宿舍的,学生需要自己找房子,在荷兰尤其如此。而在我就读的蒂尔堡大学,有一些房屋中心提供的学生公寓条件不错,但是需要申请。说白了,就是挨着排队,搬出一个才能搬进去一个。而这些荷兰高福利国家的学生,凡是上学就有国家的补助金。与我住一层楼的女生,今年26岁了,本科还不知道何时毕业,殊不知,她从19岁就来上学了。当然,他们也很忙,打工,挣钱旅游,还到酒吧,一开party常常狂欢到凌晨(到国外才知道,这也是一种在西方很寻常的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前提是物质条件满足了,之后,就是追求快乐了)。但是,长此以往第二天上课自然也就没了精神。而国外的考试又很严格,学分不够就不能毕业。于是他们就一直是学生。还有的毕业找到工作了,也不搬走。如此一来,能够腾出的房子就很少了。
出国一年多的时间,我已经搬了四次家。虽然是越搬越理想,但其中也是周折多多。比如前面说的公寓,离学校比较近,加上宽带网,比一些条件差的房子还便宜。我自然心仪,只是申请的学生太多,住得满满的,流动性又不大。按照正常顺序,两年也不一定能够住进去。后来,我在房屋中介的网上得知有一个面试的机会,就去了。荷兰学生称这样的面试为“Kijkavond”(荷兰语),中文是“晚上的面试”之意。因为西方人的作息时间一般是朝九晚五,只有19点后,全体室友才能享受完热晚餐,聚在公用的大客厅里举行面试。面试由房屋中心和同一层楼的住户组织,一般是邀请排号在头10名的学生来,住户们与每个候选人聊天,从中选择其一。但是很少有中国人被选中,因为首先他们都倾向于本国或者欧洲的学生。而不少欧洲人对中国人印象不好,认为中国人不讲卫生,内向,不愿表达,不好交流,特别是只爱跟中国人自己聚堆儿,而且公共规则意识不强等,所以他们不愿意与中国学生住邻居。而我不仅爱干净,性格也热情开朗,一副阳光灿烂的样子,加上一口漂亮而流畅的英语,再说上几句发音标准但数量有限的荷兰语,很快就打动了他们,虽然我的序号那天只排在第6位,但我还是幸运地在10名荷兰室友的一致投票下得到了那间房子。
我高兴得四处张扬着好运气。在筹谋着如何搬家的那几天,我几乎天天都到新房子去看看。突然有一天,我看见有人已经住进去了,一问,原来是主持面试的人与房屋中介没有及时联系而致使其以为没有定下人来,就按照常规通知序号排在第一位的人来住了。这一下,我可伤心了。心仪的好房子一下子成了泡影,我无论如何也接受不了。据理力争,房屋中介的人也有他的道理,同时说合同都签了,有了法律效力,人搬进去就不能搬出来了。于是我忍不住就哭了,这边哭完又到同学那边哭诉,那些外国同学也感到不公平,于是一帮子自愿跑到房屋中介用荷兰语替我打抱不平。房屋中介的人也觉着理亏,经过谈判,决定只要再有空房子,第一个就给我,而且不用参加面试了。于是,在近一个月后,我又幸运地等到了通知。
我终于搬进了那个心仪已久的公寓。
作为这层公寓里的惟一中国女孩,我的到来,对他们也是个新鲜。本来生性就热情开朗,加上住得称心,我每天像只欢乐鸟,惹得外国同学跟我开玩笑说,你再这幺说啊笑啊我们就告你制造噪音了。我莞尔一笑,反问他们:你们不是认为中国人很闷吗?他们讪讪地笑着说,你英语那幺好,跟我们合群,而且又开朗大方!你与我们印象里的中国人真的不一样!现在与我一层楼住的荷兰人,大都跟着我学开了中文。一见面,有的问:你好!有的更字正腔圆地直接问:吃了吗?
另一个女孩在收拾家时,还邀请我用彩笔为她的墙上写几个中国字作为装饰。我给她写了个大大的“爱”,是繁写体。我告诉她们,只有用心,才是真正的爱。
学校用多种方式教一门课
Utrecht市并不大,可是周边有很多小镇,都属于Utrecht省,我就住在东边的一个小镇叫Zeist,到Utrecht市中心骑车要四五十分钟,离学校骑车也要半小时。Utrecht大学其实也是在东边。荷兰这些城市商业很发达,一个小镇上也是世界名牌到一般商品,应有尽有。荷兰的物价比中国高不少,可是他们超市很多,可选择的商品很多,从蔬菜到金银珠宝,各种价位都有,所以会买的话,不会很贵。
荷兰是一个传统和现代并存的国家,他们的建筑、传统文化保存得很好,市中心大街上仍然少见高楼大厦,一些传统建筑居多,周边的住房多是2层的小楼房。这里的秩序很好,绝大多数人都能自觉遵守。
Utrecht大学在欧洲的声望很高,在这里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他们的课程和中国的差别在于,他们的教学注重实用性,一门课会用很多方式来进行,有lecture、workshop、做项目、交报告、请外面公司的人开做Presentation,很多种形式,目的同样是让学生对所学的课程理解深入一些。而且我觉得荷兰人虽然并不很聪明,可是他们做事很踏实,一件很简单的事,荷兰学生能很认真去做,很难得,比较起来中国学生就比较浮躁一些,可能这就是荷兰这样一个小国能不断在科技和商业上进步的原因。
绝大多数荷兰人从小就要求学3门外语,英语是必须的,所以大多数学生除了会英文,还会说法语、德语或者西班牙语。
可能您也知道在荷兰有University和Hogeschool之分,对荷兰学生来说,后者只是另一种低一级的高等教育,上完Hogeschool也有不少上University的,我们和HvU之间的合作非常多。Hogeschool有很多专业是高等教育有力的补充,比如HvU有的英文授课专业新闻学,University就没有,而且Hogeschool有的专业非常强,甚至超过University,我就听说HvU的CivilEngineer专业在全荷兰排第一。
在这里很清静,没有卡拉OK,很少有Disco,一般中国学生也去不起饭店,大多数中国学生都要自己做饭,业余时间就是上网,看看电影,比在中国上大学可要枯燥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