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素质教育
教学推行走班制 积极支持跳级转学
纲要:未来10年里,我省将制定《山东省素质教育推进条例》。根据学生成长的阶段特点,建立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相互衔接的培养模式。推进分层教学、走班制、学分制、导师制等教学管理制度改革。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大胆质疑,着力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改进优秀学生培养方式,在跳级、转学、转换专业以及选修更高学段课程等方面给予支持和指导。探索高中阶段学校和高等学校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解读:齐涛称,纲要突出了要把素质教育贯穿于各级各类教育的始终。我省整体推进素质教育已经走在全国前列,为把它进一步推向深入,纲要强调德育为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把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作为重要的手段和途径,要求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机制。
[关键词] 职业教育
推行“学分银行” 逐步实现免费教育
纲要:我省实行高等职业学校对口招生注册入学制度和宽进严出的培养模式,完善专科职业教育毕业生升入本科高校学习制度。加大培养适应全省转方式调结构一线工作需要的专业人才力度。
实行职业教育弹性学制,推进学分制改革,推行学习成果认证和“学分银行”制度。大力推行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逐步实行职业教育免费制度。
解读:齐涛说,职业学校办学条件与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矛盾比较突出,在很多县,可以找到富丽堂皇的一中,但是很多没有好的职业院校。职校毕业生就业没问题,比大学本科就业率都高,但是它的就业水平不高。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实行按学分收费 鼓励跨校选课
纲要:我省将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健全实行分类指导、分类管理和分类评估的新机制。针对不同类型的高校制定不同的办学标准、人才培养规格和质量评价体系。按照应用基础人才、应用人才、技能人才三个培养方向,重点建设3-5所应用基础型人才培养的特色名校、10-15所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色名校、20所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特色高职高专院校,建立起我省类别清晰、特色鲜明的高等教育体系。
支持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扶持优势传统学科创新发展,重点向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空白学科、应用学科倾斜。调整研究生培养类型结构。推进高等教育学分制改革,实行按学分收费制度,鼓励开展跨校选课和校际学分互认,推进双专业、双学位教育教学改革试点,创造条件实行弹性学制。
解读:齐涛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已经到了一个新的时期,蓝色经济、黄三角、现代制造业、服务业等,都对教育人才的培养提出新的要求。但目前,我省高等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办学模式单一、同质化倾向明显,办学水平有待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学科专业机构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需求。相当学校还在按照精英教育模式办大学、管大学,这种情况必须改变。
■ 纲要新政
到2012年教育投入达780亿
为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我省将加大教育投入。根据《纲要》,2012年,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将达20%,以后将保持稳定增长。昨天,省财政厅副厅长庞敦之表示,这意味着2012年我省教育投入要达到780亿元,比2009年增长280多亿元。
据介绍,我省虽是经济大省,但不是经济强省。“每年财政支出1/5的钱用于教育,确实有一定困难。”为此,政府将开辟新的筹资渠道。据庞敦之介绍,从今年12月1日开始,我省地方教育在原来1%的基础上增加一个点成为2%。此外,我省还将从土地出让收入中拿出一部分用来发展教育;还会从地方分成的彩票公益金中安排一部分用于教育。
根据纲要,我省还将充分调动全社会办教育积极性,扩大社会资源进入教育的途径。根据经济发展状况、培养成本和群众承受能力,适时调整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费标准。
农村教书满三年 可代偿大学学费
我省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农村任教,对到农村任教三年以上的大学毕业生实行学费代偿。鼓励教师在农村长期任教。
调整优化教师教育布局结构,建立以师范院校为主体、综合大学参与、职前职后教育有效衔接、学历非学历教育并举、开放有序的教师教育体系。在省属师范类高等学校进行面向农村紧缺学科的师范生免费教育试点,鼓励和吸引优秀学生报考师范专业,保证优质师资的稳定供给。
逐步实现城市、县镇、农村中小学教职工执行同一编制标准,对农村偏远地区实行倾斜政策。设立“山东省功勋人民教师”荣誉称号表彰教师。
最近5年要实施八大项目
根据我省教育发展目标,着力加强教育事业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2011年到2015年,我省将组织实施八大重点项目。这些项目的实施,据省教育厅厅长齐涛介绍,是为普及15年的基础教育打基础。
这八个项目是:学前教育普及计划、素质教育推进计划、普通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计划、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计划、高等教育内涵提升计划、德育与学风建设计划、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计划、教育体制改革推进计划。
另外还有最近5年的8大改革试点,分别是:基础教育综合改革试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综合改革试点、构建人才成长“立交桥”改革试点、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改革试点、教师教育综合改革试点、普通高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试点、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市级政府统筹职业教育改革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