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考频道 > 中考语文 >

全国各地中考文言文试题大全(31-40)(2)

2010-12-18 
读书人网站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了全国各地中考文言文试题大全,一共有七十多篇,希望同学们好好的利用。

  三十三、(连云港)

  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9——13题。(15分)

  (甲)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以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一日,主人昼寝厅事,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舐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之而取其革。此事从侄虞敦言:“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2分)

  (1)目似瞑 (2)将舐其喉 (3)信不诬哉 (4)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与现代汉语中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然野心不过遁逸耳 B.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C.叫嚣乎东西,突乎南北 D.而顷刻两毙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以刀劈狼首/乃伪睡以俟 B.久之,目似瞑/犬阻之,不使前也

  C.更不止于野心矣/所欲有甚于生者 D.乃杀之而取其革/乃重修岳阳楼

  1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2)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

  13.甲、乙两段文字写出了狼的什么共同特征?作者对狼分别持怎样的态度?(3分

  答案:

  9.(2分)(1)鼻烟(2)咬(3)确实、的确(4)遗留、留下、招致(答对一个不得分,答对两个、三个均得1分,答对四个得2分)

  10(3分)B

  11.(3分)D

  12.(4分,每小题2分)(1)一只狼径直走开,其中另一只狼象狗似的蹲坐在(屠夫)前面(2)表面上装出亲热的样子,暗中却怀有不可推测的恶意(意思正确即可,关键词“去”“犬”“阳”“阴”译错酌情扣分)

  13.(3分)阴险、狡猾、奸诈(1分)甲文主要讥讽嘲笑狼的狡猾(1分);乙文主要揭露狼野心不改的本质(1分)。

  三十四、(临沂非课改)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做6~9题。

  [甲]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愤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籍弟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受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 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节选自《陈涉世家》)

  [乙]秦二世元年七月,陈胜等起大泽中。其九月,会稽守①通谓梁②曰:“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吾欲发兵,使公即恒楚将”。是时恒楚亡在泽中。梁曰:“恒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③知之耳。”梁乃出,诫籍持剑居外待。梁复入,与守坐,曰:“请如籍,使受命召恒楚。”守曰:“诺。”须臾,梁睨④籍曰:“可行矣!”于是籍遂拔剑斩守头。项梁持守头,佩其印授。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一府中皆慑伏,莫敢起。……于是梁为会稽守,籍为裨将,徇下县。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注释]①会稽守:会稽郡的郡守。②梁:项梁,是项羽的叔父。③籍:项籍。项籍字羽,所以又称项羽。④睨:斜眼看。

  6. 试解释下列加点词字的意思。(2分)

  ①吴广素爱人 素

  ②比至陈 比

  ③时时而间进 间

  ④天下之疾犬也 疾

  7.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①广故数言欲亡,愤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译:

  ②犬兔俱罢,各死其处。

  译:

  8.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甲乙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4分)

  答:

  9. 从甲乙两文所叙的事件中,可看出陈涉和项梁各是怎样的一个人?(4分)

  答:

  答案:

  6. ①素:向来 ②比:等到 ③将:统帅,率领 ④亡:逃亡(2分,每解释对两个得1分)

  7. ①吴广故意多次说要逃跑,使军官恼怒,让他们责辱他,(借此)来激怒士卒。 ②我听说先动手可以制服对方,后动手就被对方所制。(4分。每句2分,不要求文字一致,翻译正确,无语病即可)

  8. 甲文中记叙了陈胜、吴广发动起义的过程。乙文写项梁夺取郡守之位的兵变过程。(4分,各2分)

  9. 陈胜是一个富有谋略,机智果敢,并有一定组织和领导才能的确人。项梁是一个沉着老练(或老谋深算、阴险狡诈等)做事迅速果断,善于随机应变的人。(4分。各2分)

  三十五、(南京)

  【古文阅读】

  〔甲〕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

  上①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②廉肚耳,肤当去奢省费,轻徭③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④,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

  注①〔上〕皇上,这里指唐太宗,②〔不暇〕顾不上。③〔徭〕古时统治者强制人民承担的无偿劳动。④〔升平〕太平。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2分)

  ①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 ②自是数年之后( )

  8.下列句子与成语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不求甚解 B.然则何时而乐耶 怏怏不乐

  C.或请重法以禁之 鸿鹄之志 D.故不暇廉耻耳 温故知新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译句:

  (2)安用重法邪?

  译句:

  10.用文中的句子回答下列各题。(3分)

  (1)甲文表达了作者“ , ”的忧乐观。(1分)

  (2)乙文中唐太宗认为防止盗窃的三种办法是“ , ,

  ” 。(1分)

  (3)从乙文中可以看出,作为国君,唐太宗做到了“

  ”。(用甲文中的语句回答)(1分)

  答案:

  三十六、(南通)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0—23题。(1 3分)

  韩信拜将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①,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日:“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日:“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耳。”上曰:“若所追者谁? ”何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 ”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可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②! ”上曰:“吾亦欲东③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 ”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上曰:“吾为公④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上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 ”于是上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上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注】①上:指汉王刘邦 ②顾王策安所决耳:只看您作哪种抉择了 ③东:向东进军,与项羽争天下 ④为公:为了您,看在您的面上

  20.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4分)

  ①信度何等已数言上( ) ②诸将亡者以十数( )

  ③王必欲长王汉中( ) ④上许之( )

  2 1.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3分)

  (王)必欲争天下,非信无可与计事者。

  22.选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3分) 【 】

  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鲁迅称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韩信随着“亡者数十人”而离去,其原因在于他看不到自己被刘邦重用的希望。

  C.“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这一细节写出了萧何急于要追回韩信的迫切心情。

  D.刘邦对萧何十分信任,言听计从,说明汉军的实际领导人是萧何而不是刘邦。

  23.根据上文内容用自己的话回答,韩信最终被刘邦以隆重的仪式拜为大将,其原因有哪些? (3分)

  答案;

  20.①估计②计数(让算) ③为王(称王) ④答应(每小题1分,共4分)

  21.(大王您)倘若要争夺天下,除了韩信,就没有可与您图谋大业的人了。(3分)

  22.D(3分)

  23.(1)韩信自身具有“国士无双”的真才实学;(2)萧何极力举荐;(3)刘邦对人才的需求及

  其对萧何的充分信任(以上意思对即可,共3分: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