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河南课改)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8-21题。(共10分)
(一)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
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
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节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二)
越王句践①反国,乃苦身焦思②,置胆③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稽之耻邪?”(终灭吴)
(节选自《史记》)
注:①句践:即勾践。春秋时越国国君,于公元前494年被吴王夫差大败于会稽,被俘,释放回国后,卧薪尝胆,发愤图强,于公元前473年灭掉吴国。②焦思:焦虑思考。③胆:即胆囊,胆汁极苦。
18.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作:
(2)人恒过然后能改 恒: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注意加点词。(2分)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20.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想避免“亡”的命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2分)
21.勾践灭吴的故事,印证了孟子的哪些说法?现在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说法是否还有现实意义?请简要谈谈你的认识。(4分)
答案:
18.(1)奋起,指有所作为 (1分) (2)经常(1分)(共2分)
19.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筋骨劳累 (写出句子大意 1分,“苦”字解释正确1分。共2分)
20.(1)内有法家拂士(2)外有敌国外患 (一点1分。共2分)
21.(1)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2)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用自己的话解说也可)(一点1分。共2分)(答出是否有现实意义,观点明确,言之成理即可。2分)(共4分)
十九、(衡阳)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节选自《醉翁亭记》)
1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①饮少辄醉。 辄:
②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翼然:
20.翻译下面句子。(3分)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翻译: 。
21、根据作者对文中饮酒赏景的描述,下面对“山水之乐,得之于心而寓之酒也。”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欣赏山水自然景色的乐趣,必须借助喝酒才能在心里领会得到。
B.山水的景色领会在心里,陶醉于喝酒之中。
C.欣赏山水得到乐趣,心中畅快,自然酒兴大发。
D.欣赏山水自然景色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之中。
(五)
广陵太守陈登得病,胸中烦懑①,面赤不食。佗脉之曰: “府君胃中有虫数升,欲成内疽②,食腥物所为也。"即作汤二升,先服一升,斯须尽服之,食顷,吐出三升许虫,赤头皆动,半身是生鱼脍也,所苦便愈。佗曰: “此病后三期当发,遇良医乃可济救。”依期果发动,时佗不在,如言而死。
注:①[烦懑]:烦躁郁闷 ②[内疽]:腹内一种肿胀坚硬的毒疮。
(节选自《华佗传》)
2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2分)
A.斯须尽服之。 之:
B.遇良医乃可济救。 乃:
23.请你根据对文意的理解,选出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2分) ( )
A.华佗看了陈登的面相和为他切脉后,就判定他胃中有虫数升,并告诉他生虫的原因。
B.华佗给陈登服药很有讲究,先服一升,过一会儿再服一升,效果很好,说明华佗很懂药理。
C.陈登服药后,吐出三升左右的红头虫子,虫子半身就是他平常吃下去的生鱼片。
D.陈登病好后,华佗预言三年后又会复发,遇良医才可得救。后来果如华佗所言,说明华佗真是神医。
答案:
19.①就②象鸟展开翅膀的样子
评分标准:2分。②题的“翼”是名词作状语,一定要解释准确,否则不给分。
参考答案:20,远望那长满茂盛树木的山峰和显得幽深秀丽的山谷,就是琅琊山。
评分标准:3分。“蔚然”和“深秀”是主要计分点。翻译正确各计1分,整个句子翻译通
顺计1分。
参考答案:21.D
评分标准:2分。
参考答案:22.A代“药汤”
评分标准:2分。每题1分
参考答案:23.C
评分标准:2分
二十、(湖州)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7-19题。(8分)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曹刿论战》)
1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
①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 )
②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 )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3分)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9.阅读全文,说说曹刿的“远谋”表现在哪些方面?(3分)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20-22题。
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羡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20.选出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 邴原少孤 孤:失去父亲
B. 一则羡其不孤 羡:羡慕
C.二则羡其得学 其:代词,自己
D.师恻然曰 恻然:悲伤或同情的样子。
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3分)
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22短文写了两个人物,邴原和老师,请任选其中的一个人物,说说你对他的看法。(3分)
答案:
17参与 古代祭祀用的祭品
18略
19从战前、战时和战后三方面回答
20C
21略
22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