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考频道 > 高考资讯 >

解读2011年江苏省高考考试说明(2)

2010-12-18 
考试说明也许是年年在变,又年年没变。变的只是“量”不变的是“质”,就是以考查考生的语文素养为主。

  [建议]

  1、采用多种有效方式对考试说明中的实词、高频词和核心词进行多角度复习,结合情景开展词汇练习。如开展单词默写、翻译训练、对这些词进行归纳拓展、边做阅读理解边进行词汇学习等等。做到读得准、听得清、写得对和用得妥。

  2、开展对多种题材和体裁的文章进行阅读训练。找出其中蕴含的有效阅读技巧,并进行内化训练。

  注重文章的基本结构和文脉逻辑关系。能够写出文章提纲、概括关键内容或作关键词词语转换。

  3、书面表达要求在充分积累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根据不同体裁的套路和要求,适当使用高级词汇和复杂句子结构,才能完成高质量的作文。看图作文应从多种类型的图着手,在特定的情景中进行有效变通表达。

  政治:删除部分能级要求

  金陵中学特级教师 王鼎宏

  [变化]

  1、删去了考点前面的“了解”“理解”“运用”等能级要求,使命题自由度增大;2、给出答题卡样缩略图,使考试要求更全面、清晰、透明。具体说,《经济生活》由57考点改为56个,将“了解纸币的含义、纸币发行规律及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改为“纸币的含义与纸币流通规律”,“理解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及其表现形式,运用价值规律分析相关经济现象”改为“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及其表现形式”,“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实行这一制度的原因和意义”改为“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解析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与手段,说明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性”改为“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目标与手段”“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树立科学发展观”改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了解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措施,理解实行对外开放必须坚持独立自力更生的原则”改为“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删去“了解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经济成分”。《政治生活》由42个考点改为44个,增加“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和“巩固和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文化生活》仍为40个考点,将“理解我们倡导的大众文化”改为“发展大众文化的要求”。《生活与哲学》51个考点改为48个,删去“了解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了解量变和质变的含义”和“了解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三个点,将“理解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坚持在实践中不断追求真理”改为“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运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分析、解决问题”改为“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等。选修内容《经济学常识》、《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删去二级标题,考点也有所减少,均为29个。

  [建议]

  1、考试内容及要求中增加一句“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其信息指向是高校需要有潜力的高素质的新生,其中包括思想政治素质;2、结合2010年4月至2011年3月的国内外重大时事,运用所学的理论加以分析说明,如国家“十二五规划”、中央研究“经济工作”、建党90周年、民族团结、创新型国家建设、江苏“两个率先”等;3、研究典型题实例,弄清命题思路,把握答题要求,熟识答案编制和书写格式。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审题、审图、分析、判断、规范表达等方面的能力训练。

  物理:总考点数比去年减少4个

  金陵中学特级教师 陈连余

  [变化]

  1、删减了一些考点。新《说明》总考点数为104个,比2010年减少了4个。其中,在公共必考部分删除了原“考点45 简单的逻辑电路”,将考点数减少为62个;在选考部分的选修3-3模块中删除了原“考点73 饱和汽 饱和气压”和原“考点76 热力学第二定律”,在选修3-4模块中删除了原“考点85 电磁振荡 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这样选考模块的总考点数减少为42个。

  2、调整了一些内容和考点要求。新《说明》除了明确地减少4个考点外,还在多处做了精心调整。如在“二 考试内容及要求”中新增了“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将“实验要求”调整为“实验技能的要求”;将“考点10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的“说明:解决复杂连接体的平衡问题不作要求”调整为“说明:只要求解决在一个平面内的共点力平衡问题”;将“考点11 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的“说明:加速度大小不同的连接体问题不作要求”调整为“不要求定量求解加速度大小不同的连接体问题”;在新考点56中删去了原有的“涡流”;在新考点80中删去了“波的反射和折射”;在新考点95中删去了“概率波不确定关系”等。

  [建议]

  从这些变化我们可以看出,新《说明》已经对减负要求作出了积极的响应,突出地强调学科思想和主要方法,让备考师生把精力集中在主干知识和核心方法的教学。同时,在篇首新增“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引导师生进一步明确“高考,是大学选拔新生的主要依据”。备考师生应该把时间和精力集中在应该掌握的知识和方法的学习,至于高考怎么考那是高考命题专家的任务,而不要在猜题、押题上浪费时间。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