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科层制建立的基础是【 】
A.魅力型统治 B.传统型统治
C.法理型统治 D.世袭制统治
2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所谓“超工业化”导致了大批蓝领工人向白领工人的转移,这样的社会流动属于【 】
A.自由流动 B.结构性流动
C.水平流动 D.代际流动
24.韦伯在他的社会分层理论中提出,区分地位群体的依据是【 】
A.经济标准 B.政治标准
C.社会标准 D.文化标准
25.放弃了社会鼓励的目标,也抛弃了社会认可的手段,这种偏差行为被称为【 】
A.形式主义 B.退缩主义
C.创新 D.反叛
26.通常不依靠国家的暴力来实现,而是依靠教育、依靠社会舆论和个人的内心信念来促使人们遵守道德规范的控制方式是【 】
A.法律控制 B.道德控制
C.习俗控制 D.宗教控制
27.个人将社会规范内化为自己持有的观念,从而自觉地按照社会规范的要求约束自己的社会行为的社会控制,被称为【 】
A.外在控制 B.内在控制
C.微观控制 D.制度化控制
28.社会解组理论解释社会问题的角度是【 】
A.社会控制 B.社会结构
C.社会价值 D.社会规范
29.奉行新法西斯主义、集权主义、种族主义和反国家主义,其突出表现是仇外、排外、袭击外籍工作人员的组织是【 】
A.极“左翼”恐怖组织 B.极“右翼”恐怖组织
C.民族主义恐怖组织 D.黑社会恐怖组织
30.全球化的开始阶段是【 】
A.15世纪末期到18世纪中期
B.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70年代
C.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
D.20世纪60年代后期到现在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社会关系分析的社会学视角包括【 】
A.初级社会关系和次级社会关系 B.结合关系与对立关系
C.血缘关系、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 D.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E.个人与群体的关系
32.宗教的正向功能具体表现为【 】
A.促进社会团结,维持社会秩序 B.振奋民众精神,促进社会发展
C.寻求生活意义,为个人提供精神安慰 D.惩罚
E.威慑
33.社会化的基本内容可以概括为【 】
A.生活技能社会化 B.价值观念社会化
C.政治社会化 D.行为社会化
E.角色社会化
34.构成交换的要素有【 】
A.目标 B.付出
C.回报 D.效益
E.价值
35.偏差行为的负功能有【 】
A.干扰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 B.损害个人和社会的利益
C.减弱他人遵从规范的意愿 D.破坏社会成员间的相互信任
E.有助于社会预警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6.社会化
37.群体
38.社会制度
39.社会流动
40.失范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41.简述社会的基本要素。
42.简述科层制的特征。
43.拟剧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44.简述我国家庭结构的类型。
45.简述现代城市社区生活方式的特点。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6.试分析第三部门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
47.联系实际阐述单位制的消解与城市社区建设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