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考研频道 > 考研政治 >

2010年考研政治哲学基础班基础讲义第三讲:社会基本矛盾和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2009-09-22 

第二节 社会基本矛盾和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一、社会发展的规律性和人的自觉活动

 (一)社会规律的特点与客观性

  1.特点:社会是人的社会,社会历史是由人的活动构成,是由具有理性和意志的人的活动即自觉活动所创造的,因此,社会规律即社会发展的内在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是人的自觉活动的规律,是在人的参与下通过人的自觉活动实现的。这是同自然规律不同的特点。

    2.客观性:社会规律虽然与人的有理性和意志的活动有关,但又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本质上同自然规律一样具有客观性。这是因为:人的思想、动机、目的是由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其实现的程度,取决了是否体现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人的有意识的自觉活动只能加速或延缓历史过程,不能改变历史发展的总趋势,但可顺应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二)人的自觉活动的含义与作用

   1.含义:人的自觉活动是指人的有目的有意识指导下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行动或活动,既有物质的活动,又有精神活动。这也是同自然界动物只有感觉和适应自然界的活动不同的。

   2.作用:人的自觉活动创造社会历史。可以加速或延缓社会历史的发展。人们并不能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历史事变的“最终的结果总是从许多单个的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通过“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融合成一个推动历史变化的总合力,尽管参与历史活动的每一个人的意志都对合力有所贡献,但历史的结果却是“一个作为整体的、不自觉的和不自主地起作用的力量的产物”。

(三)社会历史规律和人的自觉活动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意义

     1.原理:社会历史规律是通过人的自觉活动形成、实现和表现的;社会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不能创造、消灭、改变、完善、发明的;社会规律是可以认识、发现、反映的;社会规律是可以利用、驾驭的。

     2.意义:社会历史发展过程是客观规律性和人的自觉活动的统一。因此,人的自觉能动性和历史的创造作用,只有在认识并遵循社会规律基础上才能得到有效的发挥;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探索当代社会发展的规律性,认识历史发展的大趋势,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念,走历史发展的必由之路,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反对历史观上的唯意志论和宿命论。

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社会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它们的矛盾运动构成社会发展的内在源泉和根本动力。

(一)生产力的含义、客观性、构成

     1.含义:生产力是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实际能力和客观物质力量,属于人和自然的关系。

2.客观性:生产力的运动、变化、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本质上是一种客观物质力量,这是因为:人与自然的关系属于物质的关系;对于新一代人来说生产力是一种既得的物质力量,不能自由地加以选择;生产力是由客观物质要素构成的复杂系统。

3.构成:是劳动对象、以生产工具为主的劳动资料、劳动者基本要素的总和。生产工具是生产力水平的标志,劳动者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主导的因素。

(二)生产关系的含义、客观性、构成及类型

 1.含义: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属于人与人的关系。

 2.客观性:生产关系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关系,这是因为:生产关系实质上是物质利益的关系;对于每一代人来说生产关系是由既定生产力决定的,既不能自由选择,也不能随意改变。

 3.构成:从生产和再生产的运转过程看,生产关系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从划分阶级的经济基础和客观标准看,生产关系包括三个方面: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人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产品的分配关系。在生产关系各环节各方面的相互作用中,生产资料的所有制是最基本的决定的方面,是生产关系的基础,这是因为: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是任何历史时代人们的社会关系中最本质最基本的关系,它是把人和物结合起来,由可能生产力变为现实生产力的基本前提;它是区分社会经济结构、经济形态的基本标志;它决定生产关系的其他环节和方面。生产关系的其他环节和方面并不是消极被动的,对所有制关系具有体现、制约、影响的作用。所有制的实现形式即经济体制是多种多样的,如计划经济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公司制、股份制、承包制等。

 4.类型:以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为标准区分为两种基本类型: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和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前者的特点是社会成员之间在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结成平等、互助合作的关系,后者的特点是社会成员之间在根本利益冲突的基础上结成的以人剥削人为特征的关系。生产关系具有历史性,都是一定历史发展阶段的产物,迄今人类社会经历了原始公社的、奴隶制的、封建制的、资本主义的和社会主义的五种生产关系。

(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意义

 1.辩证关系原理:两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内容与形式的关系、相互作用的关系。首先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性质和水平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形式,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其次是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同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相适合时,它有力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时,它就严重阻碍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形成两者矛盾运动的基本过程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由适合到不适合,经过矛盾的解决达到新的适合,循环往复,不断前进。这些内容构成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2.意义:这一原理为历史研究提供理论和方法论的指导,为树立共产主义人生观提供理论前提,是制定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战略、路线、方针、政策的依据。

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一)经济基础的含义与理解

1.含义:经济基础即社会的经济结构,是指一定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

 2.理解:经济基础属于社会的物质关系,不包括生产力,是一定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不是所有的生产关系总和,不包括不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

(二)上层建筑的含义、构成、关系

 1.含义:社会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思想观点以及相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的总和。

 2.构成:分为两大部分。思想、观点体系或意识形态称为思想上层建筑;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称为政治上层建筑。自然科学、语言学、逻辑学、思维科学、某些管理科学无阶级性,不属于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

 3.关系: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互为因果,政治上层建筑是在一定的思想、观点指导下通过人们的意识而形成建立起来的,两者都根源于经济;政治上层建筑一旦形成就成为既定的现实力量,影响人们的思想,两者都是经济的反映,政治是经济的最直接的集中反映,思想、观点既反映经济又反映政治并反作用于服务于政治和经济。国家政权是整个上层建筑的核心。

(三)社会形态的含义和意义

 1.含义;社会形态是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包括经济形态(即经济制度)、政治形态、意识形态。

 2.社会形态理论的方法论意义:揭示了社会是具体的、历史的,社会形态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有机统一体,社会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即有规律的过程。

(四)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意义

1.辩证关系原理:两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首先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性质和变化发展;其次是上层建筑能动地反作用于经济基础,集中表现为服务于自己的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起作用的性质取决于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当它为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经济基础服务时,促进生产力和社会的发展;当它为不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经济基础服务时,阻碍生产力和社会的发展。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形成两者的矛盾运动的基本过程是由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由适合到不适合,经过矛盾的解决达到新的适合,循环往复,不断前进。这些内容构成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2.意义:能够全面理解社会发展的动力和规律,制定无产阶级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依据之一,进行社会主义改革的重要依据。

 

四、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内在源泉和根本动力,生产力是社

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力标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一)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内在源泉和根本动力

 整个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是从生产力发展到生产力解放的循环,就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层层决定作用和层层反作用,由适合到不适合,经过矛盾的解决达到新的适合,循环往复,不断前进,形成社会形态由低级向高级不断进化和变革的历史。

(二)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这是因为生产力是生产方式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人类文明发展水平的根本标志,生产力的变化发展决定生产关系进而决定生产方式以及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变化发展,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由生产力的发展到生产力解放的不断前进的过程,所以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三)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及其现实意义

 1.理由:这是因为生产力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内容;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力发展是实现社会发展目标的根本条件;生产力发展是社会发展的集中体现,是社会文明发展水平的根本标志。

 2.意义: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把发展生产力摆在首位,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坚持判断一切工作的是非得失,归根到底,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为标准。这是对社会主义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生产力标准在新时期的具体运用。

(四)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略)

社会发展的动力还有阶级斗争、社会革命、社会改革等。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