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会计师考试财管公式汇总
现金管理
1、现金总成本=持有成本+转换成本
Q-最佳现金持有量 T-全年现金需求总量
2、持有成本=现金平均持有额*有价证券的报酬率=(Q/2)*R
F-一次的转换成本
3、转换成本=年转换次数*一次的转换成本=(T/Q)*F
R-有价证券的报酬率
4、Q=√2TF/R
Q-现金持有量
应收账款信用政策
1、应收账款平均收账期=享受现金折扣客户的比例*折扣期限+不享受现金折扣客户的比例*信用期限
2、应收账款平均余额=预计销售收入*应收账款平均收账期/360 =日销额*应收账款平均收账期
3、应收账款机会成本=应收账款平均余额*资金成本率=应收账款平均余额*变动成本/预计销售收入
4、增加现金折扣数额=预计销售收入*享受现金折扣客户的比例*折扣率
5、增加坏账损失、管理成本、收账成本=∑预计销售收入*坏、管、收费用率
6、信用成本=应收账款机会成本+增加现金折扣数额+增加坏账损失、管理成本、收账成本
7、预计信用政策方案获得利润=预计销售收入*销售利润率-信用成本
股票估价模型
1、永远持有的普通股票价值(基本):P=Σ[di/(1+k)i]=Σdi*PVk,i
P-普通股票价值 di-第i年应支付的股利 k-投资者要求的报酬率 Pn-第n期末将股票出售的价格2、短期持有未来出售的普通股票价值:P=Σ[di/(1+k)i]+Pn/(1+k)n=Σdi*PVk,i+Pn*PVk,n
3、长期持有股利稳定不变的普通股票价值(零增长):P=do/k do-上一期支付的股利
4、长期持有股利增长的(固定增长):P=Σ[do(1+g)/(k-g)=d1/(k-g) d1-下一期预计支付的股利
股票价值以内 可以购买
债券估价模型
1、分期付息,到期还本:同债券发行价格
2、到期一次还本付息:P=A*(1+n*i)/(1+K)n=A*(1+n*i)*PVk,n
3、贴现(折价):P=A/(1+K)n=A*PVk,n
低于债券价值才可以购买
固定资产投资决策 非贴现分析(不考虑时间价值)
1、现金净流量=各年的现金流入量-各年的现金流出量
=销售收入-付现成本-所得税=净利润+折旧
=(销售收入-付现成本-折旧)×(1-所得税率)+折旧
2、年现金流量相等投资回收期(年)=投资总额/年现金流入量 <1/2固定资产使用期
3、年现金流量不等投资回收期(年)=n(含建设期)+第n年末尚未收回的投资额/第n+1年的现金净流量
4、投资回收率=年均现金流量(不含建设期)/投资总额
贴现分析法(考虑时间价值)
5、净现值法(>0)=投产后每r年相等的净现金流量*PVAr,n-原始投资额=ΣNt*PVAr,n-原始投资额
=Σ[(It-Ot)/(1+r)t]=Σ[(Nt/(1+r)t)]=ΣNt*PVr,n-原始投资额(净现金流量不等)
It-第t年的现金流入量 Ot-第t年的现金流出量 Nt-第t年的净现金流量 r-贴现率
6、现值指数法(≥1)=投产后每年相等的净现金流量*PVAr,n/原始投资额
=Σ[It/(1+r)t]/Σ[Ot/(1+r)t]=ΣNt*PVr,n/原始投资额(净现金流量不等)
7、内含报酬率法(>贴现率):Σ[It/(1+r)t]-Σ[Ot/(1+r)t]=0
每年相等的净现金流量:(1)PVAr,n=原始投资额/每年相等的净现金流量
(2)查现值系数表得到相邻两个r
(3)采用插值法:r=r低+(r高-r低)*[(PVA-PVA低)/(PVA高-PVA低)]
每年不等的净现金流量:(1)净现值=ΣNt*PVr,n-原始投资额
(2)采用逐步测试法。净现值>0,说明>贴现率,应提高贴现率;净现值<0,说明<贴现率,应降低贴现率。经过测试使净现值接近于零的贴现率,为方案本身的内含报酬率法。
r=r低+(r高-r低)*[PV高/(PV高-PV低)]
非货币性交易换入资产收到补价的入账价值
=换出资产账面价值-(换出资产账面价值/换出资产公允价值*收到的补价)+应支付的相关税费
=换出资产账面价值-收到的补价+应确认的收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可以抵扣的进项税+支付的补价
应确认的收益=(1-换出资产账面价值/换出资产公允价值)*收到的补价-收到的补价*税率
或(换出资产公允价值-换出资产账面价值)/换出资产公允价值=应确认的收益/收到的补价
非货币性交易:收到的补价/换出资产公允价值或支付的补价/(换出资产公允价值+支付的补价)≤25%;
≥25%为货币性交易;非货币性资产包括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股权投资及不准备持有至到期的债券投资。
账面价值:账面余额-相关的备抵项目后的净额。
投资成本法:
投资当年应享有的的投资收益=投资当年被投资企业净利润×持股比例×(当年投资持有月份÷全年月份)
应冲减初始投资成本=被投资企业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持股比例-投资企业当年应享有的投资收益
投资后应冲减初始投资成本的金额=(累积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投资后至上年末被投资单位累积净损益)×持股比例-已冲减初始投资成本
投资后应确认的投资收益=投资企业当年获得的利润或股利-应冲减初始投资成本的金额
每一会计期间利息资本化金额=至当期末止购建固定资产累计支出加权平均数×资本化率
累计支出加权平均数=Σ[每笔资产支出金额×(每笔资产支出占用的天数/会计期间涵盖的天数)]
按月笔数少 =月初资产支出余额+本月每笔资产支出额×本月每笔支出需承担利息费用的天数(每月1日均作全月计算,最后1天为“0”)/30
按月笔数多 =月初资产支出余额+本月资产支出累计额/2
按季笔数少 =Σ(每笔资产支出额×每笔支出需承担利息费用的天数/90)
按季笔数多=Σ[(月初资产支出余额+本月资产支出累计额/2)×1/3]
资本化率=(专门借款当期实际发生的利息之和±当期的折价、溢价摊销)/专门借款本金加权平均数
专门借款本金加权平均数=Σ[每笔专门借款本金*(每笔借款实际占用的天月数/会计期间涵盖的天月数)]
当期确认的建造合同收入=合同总收入×完工程度-以前期间累计已确认的收入
当期确认的毛利=(合同总收入-合同预计总成本)×完工程度-以前期间累计已确认的毛利
当期确认的合同费用(成本)=当期确认的合同收入-当期确认的毛利-以前年度预计损失准备
当期预计损失准备=(合同总收入-合同预计总成本)×(1-完工程度)
=合同总收入-合同预计总成本-当期末“工程施工-毛利”贷方余额(亏损额)
产成品成本=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生产成本-月末在产品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