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考频道 > 高考语文 >

高考作文把关:抓关键语句确定作文主题(2)

2009-04-12 
目前,距离高考还有近60天的时间,许多考生就开始紧张了,总觉得时间不多了,还有一大堆知识没有吃透,于是手忙脚乱,不知从什么地方入手复习。

  问:考试中容易出现哪些诗歌题材?

  答:考试中常出现的诗歌按题材可分成三类,咏物诗、叙事诗、写景诗。

  咏物诗是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的基础上融入作者的感情,寄托作者的心志。因而在表达技巧的分析上主要是托物言志,借物抒情,以物喻人,象征,拟人等。叙事诗在表达技巧上要分析叙事、议论、抒情相结合,具体事物的描写方法如细节描写等。较为复杂的是写景诗,从情与景的两种关系看,一种是正衬关系,即以乐景写乐情,以哀景写哀情;一种是反衬关系,即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前者以张继的《枫桥夜泊》为代表,后者以杜甫《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为代表。

  问:写景诗情景交融的方式有几种?

  答:写景诗情景交融共包括:

  一是触景生情,即诗人心中早有某种情感,由于看到某种景象而触发了这种情感的表达,如杜甫的《登高》,正是秋风呼啸,落叶飘零的景象触发了诗人悲秋的情感。诗人从描写景到抒发情,完成了情景交融的创作。

  二是借景抒情(也叫以景结情),即诗人通过最后一处饱含情感的景物描绘来结束全篇,如王昌龄《从军行》“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缭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借无言秋月照长城来表现听不尽的边愁。

  三是缘情布景,即为抒发某种情感而渲染描绘景物,以白居易的《忆江南》最为典型,“江南好”开篇便直抒情感,“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用鲜明的色彩对景物加以渲染,“能不忆江南”作情感收束。

  四是寓情于景,即全篇为景物描绘,而每一处景物都融入诗人的情感,景中有情。以杜甫《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最为典型,这里一句一景,景物描写具有安静闲适的特点,也正能看出诗人内心的安然状态。

  问:如何区分写景诗情景交融的四种方式?

  答:这四种方式有着较为明显的区别,触景生情是由景到情;借景抒情是由情到景;缘情布景是由情到景再到情;而寓情于景是景中含情。对于难以区分四种方式的考生,如果考题是辨析情景关系,莫不如直接说情景交融。以上是对情景关系在整篇中的分析,对于具体景物描写的技巧分析有绘声、绘形、绘色的写法,如“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还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明暗对比、渲染与白描等写法。

  准备成文不如准备素材

  问:如何确定作文的主题?

  答:作文是考试的重点,分值达到60分,是考生备考的重点。考生拿到作文题目一定要认真审题,分析题目或所给材料的重心,来确定作文主题。

  比如: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据说,凡是报考印度孟买佛学院的学生,进校的第一堂课就是由该校教授把他们领到学院正门一侧的小门旁,让他们每人进出小门一次。这个门只有1.5米高,0.4米宽,一个成年人想要进去,必须弯腰侧身,不然,就只能碰壁撞头了。进出这个小门的人几乎无一例外地承认,正是这个独特的行为,使他们顿悟,让他们受益终身。在人生路上,常有需要我们弯腰侧身才可以过去的小门。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作文。

  对于这样的材料,一定要抓住关键语句,“弯腰侧身”才可以过小门,使人顿悟受益终身。于是很容易确定写作主题——“谦卑的姿态”。

  问:听说高考前背范文对临场考试很有帮助,这样做有必要吗?

  答:许多考生认为在考前应该准备一些范文并背诵下来,其实,这样做的收效并不会很大。准备成文不如准备素材,最好是通过自己的语言整理的素材。素材准备要注意体现时代性、典型性和新颖性,避免使用陈旧老套的材料。比如东北三省三校第一次模拟考试作文题目为《太阳下山明天还会爬上来》,很多考生都能想到坚守信念这一主题,但是在选材上却不能体现时代色彩,还是什么司马迁、苏轼等人物的列举分析,其实考生完全可以想到桑兰等具有时代气息的人物。

  问:高考前有必要做专题写作训练吗?

  答:考生要进行专题写作训练。如拟题、开头、结尾等。“‘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顾城最为流传的一句诗很久前就溶进了我黑色的眼睛。在黑夜里寻找光明,只要带一份信念上路,一份坚信落日还会在明朝升起的万丈豪情,谁还在乎沿途鬼火高低明灭?”这样的开头既能直接点明作文主题,又能体现文采。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