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合理选择是关键
在掌握信息和正确定位之后,志愿填报就进入到了关键环节。我们认为要充分认清“四个关系”,利用好“一次咨询”,制定出一份“有梯度”的志愿表。
1.四个关系。
专业的选择是整个志愿中最重要的,院校一流并不能表示它所开设的专业都是一流的。反之,一所普通的院校也有一流专业的存在。所以建议考生在选择院校的同时也要兼顾专业方向,其中“四个关系”是广大考生和家长需要考虑的。
一是热门和冷门的关系。
一般大家都会认为录取分数高的专业就是所谓的热门,而录取分数低或不愿意去填报的自然就是所谓的冷门。但是热门和冷门之间却是可以转化的,如计算机和法学等专业一度热得发烫,但随着供求的失衡和人才社会认可价值的变化,正在逐步降温。
二是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的关系。
应用型专业一度被人所推崇,人们片面地认为学生容易学得一技之长,能够从事专业工作,毕业出路好,社会需求紧俏。但随着教育需求的增大,从事基础学科研究的人因为选择继续深造和出国留学的机会多而渐渐为人认可,并且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缜密的思维习惯在今后社会上发展的空间往往会更大。
三是专业与就业的关系。
人们传统的思想是学什么专业做什么工作,但事实上并不完全是这样。随着经济和社会的高速发展,广口径的就业职位大量产生,如人力资源、市场营销等,所以复合型人才在社会上越来越受欢迎。
四是考生意愿与家长意志的关系。
对子女教育的重视往往会带来过度的包办现象。家长往往会以自己阅历深为由,通过当前对社会和职业的认知来代替子女选择专业,甚至把自己的理想寄托在孩子身上。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年轻人的视野越来越宽,他们也会有自己的主见,这就需要家长与考生能有良好的沟通和理解。
2.一次咨询。
在填报志愿时,应主动与理想的院校取得联系,就关心的、尚存在疑问的地方进行咨询。一般考生可以通过网络咨询平台、招生咨询电话等方式与院校进行直接接触。另外,在当地教育考试部门统一组织的招生咨询会上也能见到各院校招生人员的身影。同时部分院校还会安排招生宣传人员到各中学开展现场咨询活动,现场解答考生和家长的问题。这是考生和家长获取院校信息、咨询问题的最好机会,如果把握不好,往往会徒劳而无功。
有例为证:考生甲由父母代为去招生咨询会场,到会的100多所各层次、各类型院校让夫妻二人应接不暇,他们是哪个院校摊位前咨询的人多就往哪里挤,并把到会院校的招生宣传材料几乎都搜集齐了。表面上看他们是满载而归,可回家后再仔细一看,众多院校的宣传材料让他们是眼花缭乱,比比这所又看看那所,似乎都差不多,无从选择。而考生乙本人来到咨询会场,他根据事先选择的院校,按照准备好的咨询提纲,逐个进行咨询,详细了解学校的办学特色、师资情况、专业设置、科研水平以及学生宿舍、食堂等自己最为关心的问题。尽管他没有像考生甲父母那样去搜集众多院校的信息资料,但他所获得的信息资料更为实用和全面,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参考价值。
3.有梯度。
这是填报志愿时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之所以还要强调,是因为越来越多的省份开始实行平行志愿,大家认为这样就可以规避风险。但是大家忽视了“水涨船高”的道理,如果大家都这么去想,那么存在的风险同样会很高。以2004年高考江苏省为例,尽管实行平行志愿,但由于考生报考上海地区院校的热情高涨,致使上海地区的一些名牌大学录取分数居高不下,不少高分学生纷纷落榜,而本省的某些名牌大学却因生源不足而出现断档现象。相同的情况在其他省份也屡屡发生。如果考生在当时填报志愿时能够充分兼顾到各个层次的志愿,将重点院校和非重点院校,热门专业和非热门专业,东南沿海城市和西部城市等因素都考虑进来,合理地制定一份“有梯度”志愿表,一定会大大提高志愿的命中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