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与政策
一、国内重点、热点问题
(一)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
2008年10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摘要如下:
一、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重大意义
实践充分证明,只有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基础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坚持保障农民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才能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总之,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
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
二、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
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创新体制机制,加强农业基础,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农民权益,促进农村和谐,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到二0二0年,农村改革发展基本目标任务是:农村经济体制更加健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基本建立;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得到有效保障;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二00八年翻一番,消费水平大幅提升,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村民自治制度更加完善,农民民主权利得到切实保障;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明显推进,农村文化进一步繁荣,农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落实,农村人人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农村基本生活保障、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更加健全,农村社会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体系基本形成,农村人居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实现上述目标任务,要遵循以下重大原则。
——必须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始终把解决好十几亿人口吃饭问题作为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
——必须切实保障农民权益,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根本利益作为农村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必须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始终把改革创新作为农村发展的根本动力。
——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始终把着力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作为加快推进现代化的重大战略。
——必须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始终把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作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政治保证。
三、大力推进改革创新,加强农村制度建设
(一)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农业生产特点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
(二)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土地制度是农村的基础制度。按照产权明晰、用途管制、节约集约、严格管理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层层落实责任,坚决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
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权能,依法保障农民对承包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等权利。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
(三)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
(四)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农村金融是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创新农村金融体制,放宽农村金融准入政策,加快建立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政策性金融相结合,资本充足、功能健全、服务完善、运行安全的农村金融体系。
(五)建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制度。
(六)健全农村民主管理制度。
四、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一)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加快构建供给稳定、储备充足、调控有力、运转高效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把发展粮食生产放在现代农业建设的首位。
(二)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科技创新为手段、质量效益为目标,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三)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科技进步。
(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条件。
(五)建立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加快构建以公共服务机构为依托、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龙头企业为骨干、其他社会力量为补充,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和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六)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七)扩大农业对外开放。
五、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
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二)胡锦涛出席八国集团同发展中国家领导人对话会
1.2008年7月7日至9日,胡锦涛出席了在日本北海道洞爷湖举行的八国集团同发展中国家领导人对话会议。9日,胡锦涛在出席八国集团同发展中国家领导人对话会议时,对促进世界经济均衡、协调、可持续发展提出的建议是
A.应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世界经济体系 B.应建设包容有序的国际金融体系
C.应建设公正合理的国际贸易体系 D.应建设公平有效的全球发展体系(ABCD)
2.2008年7月7日至9日,胡锦涛出席了在日本北海道洞爷湖举行的八国集团同发展中国家领导人对话会议。胡锦涛对解决全球粮食问题提出的建议是
A.重视粮食生产 B.改善贸易环境 C.加强宏观协调 D.创造有利条件(ABCD)
3.2008年7月8日胡锦涛主席在日本札幌出席中国、印度、巴西、南非和墨西哥发展中五国领导人集体会晤时,胡锦涛主席在讲话中阐述了南南合作与南北对话问题。他指出,我们应该重点在以下几方面继续作出努力
A.团结协作,促进共同发展 B.加强协调,推动南南合作
C.着眼长远,推进南北对话 D.共同努力,承担应尽责任(ABCD)
(三)胡锦涛访问亚洲三国并出席上合组织峰会
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八次会议2008年8月28日在塔吉克斯坦首都杜尚别举行,胡锦涛在会上作了题为《携手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地区》的重要讲话。他就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为构建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地区提出的建议是
A.加强战略磋商,巩固政治互信;密切安全合作,维护地区和平
B.深化经济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C.推进人文合作,搭建友谊桥梁
D.贯彻开放原则,共创地区和谐(ABCD)
(四)胡锦涛访问日本
1.2008年5月6日至10日,胡锦涛对日本进行了国事访问。期间双方发表了
A.《中日关于全面推进战略互惠关系的联合声明》
B. 《中日联合声明》
C.《中日和平友好条约》
D.《中日联合宣言》 (A)
2.2008年5月6日至10日,胡锦涛对日本进行了国事访问。期间双方发表了《中日关于全面推进战略互惠关系的联合声明》。这份文件
A.在继承已有3个政治文件原则的基础上,中日之间的第4份重要政治文件
B.确定了两国关系长远发展的指导原则
C.规划了两国关系的未来发展
D.对于全面深化中日战略互惠关系具有重大意义(ABCD)
3.2008年5月7日,胡锦涛在东京同日本首相福田康夫举行会谈。胡锦涛就将中日关系推进到更高阶段提出以下建议
A.巩固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加强战略互信
B.深化互利合作;增进两国人民感情
C.建立健全各领域合作机制
D.扩大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的合作(ABCD)
(五)胡锦涛在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2008年9月19日,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在中央党校举行。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这次学习实践活动总的要求是要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使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为此要
A.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
B.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
C.着力解决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D.着力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AB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