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考研频道 > 考研政治 >

名师指点:2009年考研政治预测(上)(2)

2008-12-24 
名师陈先奎:2009年考研政治终极预测(上)。

    8.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1)产业资本。投在物质生产部门(工业、农业、运输业和建筑业等)的资本。在资本循环过程中依次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三种形式。和商业资本、借贷资本不同,产业资本是生产剩余价值的资本。(2)金融资本。亦称“财政资本”,银行垄断资本和工业垄断资本融合成长的资本。工业生产集中的高度发展和垄断的产生,推动银行资本的积聚和集中,形成银行垄断。银行由担任支付的简单中介人变为万能的垄断者,掌握和支配国内绝大部分的货币资本、生产资料和原料来源。银行垄断组织和工业垄断组织通过互相收买对方企业的股票和互相参加董事会等办法,使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融合为一,混合生长,形成金融资本。金融资本的形成是帝国主义的经济特征之一。(3)金融资本以工业资本生产剩余价值为基础,又以银行资本分割剩余价值为手段,并且在银行资本的基础上,制造种种金融创新、金融杠杆、金融衍生品的复杂金融投机手段,不但拼命掠夺现在的剩余价值,而且疯狂追求未来的剩余价值,在远离产业资本、工业资本的金融衍生品的领域中,制造种种“一夜暴富”的神话,完全掩盖了剩余价值的基本来源,造成了一次又一次的金融危机,反映了资本追求剩余价值的极端疯狂与极端破坏性。

    9.虚拟经济与泡沫经济:虚拟资本:以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方式存在的资本。以股票等有价证券形式存在的资本,与投入企业的厂房建筑、机器设备等实际资本不同,在企业生产过程中不发挥作用。它是作为实际资本的“纸制的复本”,本身没有价值,是虚拟资本。虚拟资本是一种信用工具。它的发展一方面满足了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筹集资金的需要,另一方面,发展过热,价格暴涨会导致虚假繁荣,形成“经济泡沫”。一旦价格暴跌,造成信用梗塞,则给整个经济带来严重后果。在股市中,大资本家往往利用自己手中的财势人为地操纵股票价格,驱使某些股票价格大涨大落,从中投机以达到大量敛财的目的。虚拟资本过度增长与相关交易持续膨胀日益脱离实物资本的增长和实业部门的成长,金融证券、地产价格飞涨,投机交易极为活跃的经济现象。泡沫经济寓于金融投机,造成社会经济的虚假繁荣,最后必定泡沫破灭,导致社会震荡,甚至经济崩溃。

    专题三 俄罗斯与格鲁吉亚冲突

    【解题思路】

    1.格鲁吉亚的战略地位。格鲁吉亚是著名的北高加索三国之一,是北控里海、南临黑海的战略要地。中世纪以来,高加索地区就是波斯帝国、奥斯曼帝国、沙俄帝国长期争夺的是非之地;拥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是绕过俄罗斯把里海地区的石油、天然气通过管道输送到欧洲的咽喉要道,而且南下可以威慑伊朗、巴基斯坦以及整个中亚地区;是欧美在独联体国家搞颜色革命的“样板国家”之一,也是北约进一步东扩,压缩俄罗斯生存空间的战略前哨国家。

    2.俄罗斯的内政。在普京执政以后,俄罗斯在国内打击寡头资本,重新实行石油、天然气、钢铁、煤炭等战略资源国有化,加强中央集权,改善人民生活,确保社会稳定与国家稳定,强调主权民主和中央集权下的市场经济体制,选择了一条俄罗斯特色的发展道路。

    3.俄罗斯的外交。俄罗斯在普京执政以后,调整了向西方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在力图稳定独联体,确保俄罗斯在独联体主导地位的前提下,积极发展与欧美的新型大国关系。俄罗斯强调对美国的新型伙伴关系,但又坚决抵制美国对俄罗斯的遏制政策;强调融入欧洲但又力图确保俄罗斯与欧盟的平等伙伴地位,同时强化俄印关系,积极推进中俄新型战略伙伴关系,改善俄日关系等,俄罗斯普京外交的根本目标是力图恢复俄罗斯的世界大国地位,要使俄罗斯成为世界多极政治中的重要一极,而且试图以石油、天然气等作为恢复俄罗斯世界大国地位的主要战略手段。

    4.法国总统萨科齐与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达成的关于俄格冲突的六点协议:(1)放弃使用武力。(2)彻底停止所有军事行动。(3)为人道主义援助行动“开绿灯”。(4)格鲁吉亚军队回到自己的常驻地点。(5)俄罗斯军队返回开始军事行动前的位置,在国际维和机制形成之前,俄维和部队采取额外安全措施。(6)就南奥塞梯及阿布哈兹未来地位及安全保障途径问题展开国际讨论。

    5.欧美对俄政策。西欧、美国既有与沙俄帝国长期争夺欧洲主导权的共同争霸经历,又有与前苏联长期冷战的外交实践。所以,在苏联解体后,欧美一方面乘机尽可能压缩俄罗斯战略生存空间,推动独联体的解体进程,千方百计遏制俄罗斯重新崛起,企图使俄永久成为二三流国家或成为融入欧洲的小伙伴;另一方面,又力图以西方价值观改造驯服俄罗斯,设法在俄罗斯建立亲欧美政权。

    6.美国在东欧的反导计划。自里根总统1983年提出太空导弹防御计划以来,美国已投入数十亿美元建设导弹防御系统。布什总统2000年上台后,退出了与俄罗斯签署的《反弹道导弹条约》,把部署导弹防御系统作为国土防卫的首要任务之一。东欧反导系统就是其全球反导系统中的重要一环。美国在东欧建立反导系统计划包括在波兰建10个导弹拦截装置以及在捷克建立反导雷达预警基地,声称是防范来自伊朗等国的潜在威胁。美国在东欧建立反导系统计划的主要目的是对俄罗斯强大的战略核打击力量实现有效遏制,最终目标是要打破俄美之间的“核恐怖平衡”。此外, 美国在东欧的反导计划作用远非战略遏制,还起到离间、激化俄欧矛盾的效能。美国在东欧建立反导系统的计划遭到俄罗斯的强烈反对。自美国正式宣布与波兰、捷克就部署反导系统展开谈判开始,俄罗斯就没有改变或软化其反对立场。俄在提出替代方案和抗议无果之后,于2007年宣布暂停执行《欧洲常规武装力量条约》,并开始升级更新一系列战略武器装备。

    7.俄美冲突的根本原因。一方面,俄罗斯在“高油价”时代乘势重新崛起,努力恢复俄罗斯的世界主要大国地位,与美国单极霸权的世界战略、与欧洲永远摆脱俄罗斯大国压力的基本方针在根本上是相互冲突的;另一方面,普京执政后选择了主权民主、战略资源重新国有化、中央集权和市场经济的俄罗斯特色的发展道路,与欧美以民主价值观改造、驯服俄罗斯的战略图谋是背道而驰的。与此同时,俄罗斯“以硬碰硬”的强势崛起方式,以石油、天然气作为重新崛起的战略手段,也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俄美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专题四 伊朗核危机

    【解题思路】

    1.伊朗的战略地位:地处西亚,人口6450万,石油天然气资源储备、生产均位居世界前列,是伊拉克以后更具实力的中东强国;坚定支持巴勒斯坦人民反以武装斗争,在穆斯林国家和人民中有重要影响;伊朗北邻里海及中亚国家,南拥波斯湾,不但身居中东、里海两大世界石油战略要地,而且以霍尔穆兹海峡的主要主权国地位,控制着波斯湾到阿拉伯海的战略通道,对世界石油战略格局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控制力。

    2.伊朗核政策:伊朗公开承诺不发展核武器,但是坚决捍卫伊朗和平开发、和平利用核技术的权利。

    3.伊朗与朝鲜核政策比较:伊朗在核问题上的基本立场与朝鲜是有区别的。一方面,伊朗是以放弃发展核武器为前提的,力图以放弃发展核武器来维护和平开发核技术的权利,强调是联合国宪章包括国际原子能方面的规则所赋予的神圣权利,任何国家没有权利干预这个事情。伊朗是搞和平开发的,和平利用核技术,外国无权干涉。另一方面,朝鲜是以发展核武器为前提的,力图以发展核武器挑战美国,迫使美国做出让步,停止对朝鲜的敌对政策,对朝鲜提供安全保证。

    4.美国对伊朗的外交政策:(1)美国决不允许伊朗拥有核武器,为此反对伊朗拥有任何核技术,认为伊朗开发、拥有任何核技术的目的都是为了发展与拥有核武器。(2)美国要以民主价值观改造伊朗,实现伊朗政权更替,在伊朗建立亲美政权,以确保美国在中东的霸权地位。美国决不允许在中东长期存在着一个强大的反美政权,必欲除之而后快。(3)以强硬为主,软硬兼施,并且始终不放弃以战争和制裁相威胁。

    5.伊朗核政策愈来愈强硬的原因:(1)伊朗人民以至穆斯林世界、阿拉伯国家的绝大多数人民支持伊朗政府和平利用核技术的核政策,是直接原因。(2)国际油价居高不下,伊朗获得大量石油美元,迅速增加了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大大提高了国际地位,是根本原因。(3)美国在伊拉克陷入困境,发展中国家却出现了对伊朗核政策表示理解、同情和支持的不同声音,是重要原因。(4)伊朗虽然重新启动铀转化,但并不违背《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有理、有利、有节,美国也找不到将伊朗核问题提交安理会的有力借口。(5)伊朗新总统内贾德出身革命卫队,一贯坚持强硬立场。新总统内贾德兑现在竞选中的诺言,并以强硬立场对内凝聚人心,为其施政措施奠定民意基础,对外则可以为新一轮讨价还价提高筹码。

    专题五 欧美新贸易保护主义

    【解题思路】

    1.欧美新贸易保护主义的概念和实质:近年来,美日欧等发达国家出现了一股“新贸易保护主义”思潮,运用传统的关税壁垒以外的标准制定权、技术壁垒、环保以及劳工壁垒等新手段,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按照本国的经济社会特征,强化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话语权和规则制定权,不惜以其在“贸易自由化”问题上的双重标准和单边立场,维持其在国际经济竞争中的支配地位及其超经济剥削收益,实质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维护世界经济旧秩序。“新贸易保护主义”是当今全球经济博弈的新形式,对中国的发展与崛起有较大的负面影响。欧美新贸易保护主义制造一系列的中国产品召回事件,就是为了打压中国的对外出口,遏制中国经济增长。

    2.新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表现:(1)在多边贸易体制的空间内打“合法”的传统贸易保护牌,如反倾销、反补贴等。(2)根据自己的经济社会的先发优势,针对发展中国家的后发劣势,创造种种新的贸易壁垒,如技术标准壁垒、绿色环保壁垒、知识产权壁垒、劳工标准壁垒,等等。(3)贸易保护的范围在扩延,不仅包括货物贸易,还延伸至服务贸易、金融、汇率、知识产权等领域。(4)对核心技术实行垄断性保护,歧视性地要价。(5)直接挑战世贸规则,如美国运用其国内“301”条款采取单边贸易制裁措施。

    3.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危害:“新贸易保护主义”是经济全球化中的逆流和漩涡,它会使多边贸易体制被破坏,无益于全球经济要素更顺畅地流动、更合理地组合,也无益于全球社会发展均衡。从长远看,则无益于全球环保和经济可持续发展。这种手段玩过了头,也会伤及发达国家自身的经济。

    4.中国面对新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对策:对中国而言,应对“新贸易保护主义”,只有积极参与博弈,才能维护自身利益。对外,在现今的体制和规则下,采取必要措施维护本国利益。对内,要适应世界贸易的形势和环境,及时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国家内需拉动的比重,坚定执行扩大内需的方针。着力提高产业的技术档次,包括环保要求,掌握更多的自主核心技术。立足以质取胜,确保产品特别是食品安全,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实现外贸增长方式的彻底转变,并且实现外贸多元化。

    5.中国政府关于对外贸易顺差的基本主张:(1)中国不刻意追求顺差,希望贸易总体平衡。(2)中国的发展目标是扩大国内需求,促进经济增长转向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3)中国市场将为欧盟企业提供更多发展机会。(4)中国政府重视欧盟在贸易平衡问题上的关切。

    6.欧盟宪法两次遭受严重挫折的原因:一方面以法国、荷兰为代表的西欧各国人民对本国政府的经济和改革政策不满意,迁怒于欧盟宪法;另一方面,西欧各国人民对欧盟迅速扩大影响本国的工作岗位、生活水平和社会秩序不满,对欧盟现状不满,所以否决了欧盟宪法,使欧盟发展进入了一段艰难的调整期。

    7.2000年“9·11”前后中美关系的发展变化:(1)八十年代以来,中美关系的主要基础是经贸合作,两国关系以经贸合作为基础在曲折中发展;“9·11”以后,中美两国的合作增加了国际反恐的政治合作基础,中美关系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对中国外交成为小布什最值得肯定的外交成果。(2)21世纪初,中美关系经历了从战略竞争对手到建设性合作关系的演变,美国政府开始承认中国政府是负责任的建设性的世界大国和美国的利益相关者,并且强调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大国关系。

    8.中美经济战略对话的主要课题与重要意义: 中美经济战略对话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之间在经济领域的战略性对话。双方就三个领域进行讨论:保持可持续增长而不出现巨大的贸易不平衡;继续向贸易、竞争和投资开放市场;提高能源安全和改善环境。中美双方通过战略经济对话就事关中美经济关系的全局性、战略性、长期性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达成了许多共识,取得了许多积极成果,有力地推动了中美经贸合作和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的发展。战略经济对话对于增进中美战略互信,深化经贸合作,共同应对挑战,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9.中美关系的性质:一方面美国政府提出中国是美国的利益相关者,参与美国所代表的资本主义全球体系,遵守这个体系的游戏规则,与美国及其体系具有相互依存的关系;另一方面中国政府提出,中美双方不只是利益相关者,而且是建设性合作关系,有竞争有分歧甚至有斗争,是建设性合作中的竞争关系。

    10.根据中国的非洲外交政策,分析欧美散布的“中国非洲殖民论”:中国非洲政策的鲜明特点:(1)相互尊重,主权平等,决不干涉非洲国家内政。(2)平等合作,对非洲的援助、贷款和经济合作不附加任何条件。(3)在进行互利共赢的资源开发合作的同时,致力于帮助非洲各国经济社会的自主发展,帮助非洲各国开展基础设施建设。(4)提供贷款支持,帮助非洲各国开展对外贸易。(5)提供发展基金,培养非洲人才,帮助各国进行人力资源开发。显然,中国的非洲政策是尊重非洲国家主权的互利合作的经济贸易合作政策,与西方曾经在非洲实行的殖民主义侵略、剥削与掠夺,战争与征服存在着本质区别,更不用说西方曾经犯下的“贩卖黑奴”的可耻罪行。非中合作的成果表明,一些西方媒体鼓吹“中国殖民者”论没有任何根据。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