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职业资格 > 教师资格 > 考试试题 >

教师资格考试复习题及答案:师德与教师职业(2)

2008-12-14 
教师资格考试师德与教师职业复习题及答案。


17、简述教师的职业纪律。

 教师职业纪律就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应遵守的规章、条例、守则等。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

 (1)要有教师意识并不断强化这种意识;

 (2)认真学习教师职业纪律的有关规定;

 (3)在教育劳动中恪守教师职业纪律;

 (4)从一点一滴做起;

 (5)虚心接受批评,勇于自我批评,善于 改正错误。

18. 简述教师自我更新的主要内容。

不断的更新是指,在四个基本的生活方面(身体、精神、心智、社会情感)中如何不断的进行自我更新。

(1)身体:适当运动和营养,保持健康

(2)精神:荡涤心灵尘埃;

(3)心智:不要停止自我教育;

(4)社会情感:历练待人处事之道。

19.在教育教学的细节中如何做到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

 参考答案:

 (1) 对因材施教有正确恰当的理解;

 (2)公正的前提是有利于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

 (3)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尽量缩小由社会不公正给学生带来的差异;

 (4)辨证地看待学生的优缺点,不绝对化;

 (5)不同的学生犯了同样的错误,要考虑不同的动机与原因进行处理。



20.优秀教师有哪些主要特征?

 参考答案:

 (1)表现出热情。

 (2)了解并跟上你专业领域的变化;

 (3)搞好组织工作;

 (4) 积极地讲授;

 (5) 展现一种好的态度;

 (6) 建立一种有效的班级管理模式;

 (7) 制定好教学步骤;

 (8) 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 (9) 有效的提问能力。

 二、辨析题

1.师德规范体系是由社会道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三部分组成的道德

①错误。

②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体系的三个领域。

师德规范体系是由四种基本关系和三个基本层次组成。四种基本关系是:

教师与教育事业的关系;

教师与受教育者(学生)的关系;

教师与其他教师及教师集体的关系;

教师与家长及其他相关人员的关系;

三个基本层次是:理想层次、原则层次和规则层次。

③所以,这个错误混淆了师德规范体系与社会道德体系的区别。

2.教师道德评价的依据就是看教师的道德行为的动机。

①错误。教师道德行为是道德动机的结果,动机的内容决定了行为的性质。只有怀着平等爱生之心和献身教育事业的善良动机,才能产生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的行为。

但是,对道德行为的评价,不能仅仅依据动机,还要考虑行为的效果,而且要更加检验教师教育实践及其取得的效果。只有考虑道德行为的实际效果,教师道德行为的评价才有现实意义。教师道德评价,必须坚持动机和效果的统一。

③所以,光看动机或光看效果,都是片面的。

3.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了先进的教学机器,机器将要代替教师,学校要逐渐消亡。这种看法是否不正确?阐述您的理由。

 ①错误。

 ② 先进的教学机器出现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果,机器代替教师成为可能,说明教学手段的先进。

 但是,机器教学永远代替不了教师,不仅因为教学机器的设计和内容程序的编制需要懂得教育规律的教师,更重要的是学生心灵是不能用机器加工的,只有用教师的思想情感、意志和智慧去感染和熏陶。

 ③所以,这种“学校消亡论”是错误的。

4. 教师是“打火机”而不是“火柴”

 参考答案:

 正确。

 这是因为火柴在点燃的同时自己也变成灰烬,作出了牺牲,而打火机在点燃后还可以充气。教师要在教学中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智慧的火把,自己就需要在平时不断地充气。

 学生头脑中的“干柴”多的是,关键是“点燃”。换个词语就是激发、唤醒、启发、引导、促进。这个任务完成了,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这些技术层面的问题自然而然会迎刃而解。

 因而,教师应该做“打火机”而不是“火柴”

5.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 此言有一定的道理。

 教育不仅仅是改造人,是更注重唤醒人。当一个孩子犯了错,就应该受到一定的惩罚。惩罚的目的是让孩子知道为自己的过失负起责任。

 但惩罚绝不等于体罚,更不是伤害,不是心理虐待、歧视,让你觉得难堪,打击你的自信心。惩罚是个双刃剑,是一种危险的、高难度的教育技巧,弄不好会伤害人。

 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虚弱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负责任的教育。

6“作为一名教师就应无私奉献,爱岗敬业,如对节假日补课不主动积极,那是师德低下的表现。”

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 师德规范是每位教师必须遵守的准则,无私奉献,爱岗敬业是一位优秀教师必备的情操。同时我国《教师法》明确规定,教师拥有带薪休假的权利,但对于管理者所要求的以侵权为前提的“奉献”,教师完全可以说“不”!知法、守法、用法,更应是广大教师所应有的良好品质。

 这种以“奉献、敬业”为借口侵占教师休息权的做法是违法行为,教师应该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7.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学生家长给教师送礼完全是正常的人之常情。

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 中华民族素以“礼仪之邦”著称,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迎来送往,礼尚往来,实属人之常情.

 作为教师,其师德状况、人格水平是他的教育教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是教师的天职和应尽的义务,教好学生更是教师的责任。教师没有理由收受学生的礼。

 教师不同于其他职业者,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在于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因而,这些在社会上看来很自然、很正常的人之常情,但在学校里就不合适,这也是学校这个精神特区的特殊之处。

 因而把教师接收学生家长的礼物当作人之常情是错误的。

8.成功的事业,需要成功的心态。

 正确。

 积极的情绪是我们教师身心健康发展的一种内驱力,它能促使我们积极向上,能让我们的教育教学生活有品位,能赋予我们教学激情,能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是我们教育教学走向成功的基石。

 消极不良的情绪则会令我们精神疲惫,导致进取心丧失,使我们的自我控制力和判断力下降,严重时会瓦解正常的教育教学行为,导致我们做出错误的教育教学判断和行为,从而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在教育教学生活中,时刻保持积极向上的情绪。

 正所谓,成功的事业,需要成功的心态。

9.大家都知道,我们学校下学年生源锐减,教师严重超编,不愿意上早晚自修和补课的同志可以去其他学校另谋高就!

 错误。

 这句话已成了不少校长逢会必宣的口头禅。有的学校甚至作出了教师必须无条件服从上早读、晚自修、节假日辅导课的规定,否则作待岗处理,并将补课节数编入课表,与工资挂钩考核。此类现象严重侵犯教师的休息权。

 质量不应成为侵犯教师休息权的借口。的确,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存线、生命线,不抓教学质量的校长也决不是好校长,可提高教学质量与保障教师的休息权并不冲突。那种以牺牲教师休息来抓教学质量的做法是错误的。

三、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结合社会实际,谈谈新世纪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师德观

 ①新世纪我们需要的是“理想与现实的统合”的师德观。

 ②“理想与现实的统合”的师德观就是既满足教师个体的内在需要,也顾及社会规范的要求,是一种可信又可爱的师德观。

 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交往于陌生的业缘群体之中,但利益关系却相互依赖,每个人都享受他人服务,同时每个人又主动服务于他人。人们处在一种互惠合作、相互依赖的利益关系之中。社会提倡以义取利的伦理观,精神的满足离不开物质的满足,劝人放弃物质欲望来实现社会大治的理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 ④只有把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师德统合起来,才能在正视现实和重视现实价值引导的基础上营造出让教师觉得可以接受、可以做到的师德。

 (结合社会实际,则酌情加分)

2.《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指出:教师之间要“谦虚谨慎,尊重同志,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维护其他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关心集体,维护学校荣誉,共创文明校风”。请用师德教育的“双赢”协作原则,谈谈你对这段话的认识。

3.学校教学过程中有哪些道德规范?为什么说“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是教师最基本的职责?

 ⑴学校教学过程的道德规范有:①热爱学生,诲人不倦;②教书育人,为人师表;③钻研业务,认真施教。

 ⑵“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是教师最基本的职责:

 其一教书育人是由教育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根本任务决定的,教师担负着教书和育人的双重任务。教书和育人两者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教书内含着育人,是育人的手段,而育人则是教书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

 其二教师要承担起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必须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作为教育主体的教师在各个方面都应该成为学生的表率。教师教育劳动的特殊性,决定了必须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才能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4.教师的观察力、注意力和记忆力的特征有哪些?请联系实际分析它们在教学中的功能与作用。

关注细节、关注过程需要我们教师具备良好个性品质和心理素质,如观察力、注意力及记忆力等

首先,教师要具备精细的观察力;

其次,教师要具备准确而敏捷的记忆力;

此外,教师良好注意力的品质表现在注意的范围、稳定性、分配以及注意的转移等。

教师具备了良好的注意力、观察力和记忆力,就能关注课堂教学的每一细节,在细节中展示自己的良好职业道德素养。

(联系实际,酌情加分)

5.结合教育教学工作实际,试述教师对待学生的道德教育的要求和目标。

⑴教师道德教育的一般要求和目标:平等、公正、民主地对待学生。

 平等:在处理与学生的关系时,要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上。

 公正:在与学生交往时,要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以学生身心发展水平为由偏袒或歧视某些学生。

 民主:在处理与学生的关系或做出决定时,要充分考虑大多数学生的意愿和建议。

 ⑵教师道德教育的较高要求和目标:热爱学生,诲人不倦。

 热爱学生:对学生充满信心,甘心情愿为学生操劳服务,细心爱护学生,从爱出发,以爱为归宿,这是教师对学生感情的崇高境界。

 诲人不倦:对学生、对事业有恒心,有持久不变的教育意志。

6.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作为教师个人,如何缓解工作带来的心理压力?

 第一,培养豁达的人生观,高尚的价值观;

 第二,建立良好人际交往圈;

 第三,调节情绪,保持心理平衡;

 第四,调整饮食起居,预防早衰;

 第五,劳逸结合;

 第六,调适婚姻生活,获得家庭幸福。

 (根据联系实际情况,酌情给分)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