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英语历年真题阅读理解精读笔记七(4)
考研英语历年真题阅读理解精读笔记。
今天的美国人不很看重学识。人们崇拜的都是运动员、演艺圈明星和企业家,而不是学者。甚至我们送孩子去学校也是为了接受实用教育而非为了获得知识。学校里不难发现反学识倾向的普遍表现。
教育学作家戴安·莱维西说: 学校始终处于实用重于才学的社会之中,学校完全可以(对这种社会思潮)发挥制衡作用。莱维西最新著作《回顾:一百年来学校改革的失败》探索学校里反学识倾向的根源,书中的结论是:学校根本未能制衡美国人对学识追求的厌恶。
但学校是能够并应该做到这一点的。鼓励孩子们放弃精神上的追求,会使他们极易被利用和控制。如果不能批判地思考、不能维护自己的思想、不能理解他人的观念,他们就不能充分地参与民主社会。作家厄尔·绍瑞斯说,沿着这条路线发展下去,我们将变为二流国家,社会也不再那么文明。
历史学家兼教授理查德·霍夫斯塔特在《美国生活中的反学识倾向》中写道:学识被看作一种权利或特权而遭厌恶。该书探讨美国政治、宗教和教育中的反学识倾向的根源,曾获普利策图书奖。霍夫斯塔特说:自美国建国之初,我们的民主化和大众平民化倾向就使我们摒弃一切和精英主义沾边的东西。实用性、常识以及与生俱有的智力这些素质一直被视作比可以从书本里学得的任何东西都高贵。
拉尔夫·瓦尔多·爱默生和其他一些先验主义哲学家则认为学校教育和僵化的书本学习会抑制孩子们的天性,我们被关在中小学和大学的读书室里十年或十五年,最后出来满肚子墨水,却啥都不懂。马克·吐温的小说《哈克贝利·芬》正好诠释了美国人的反学识倾向。该书的主人公拒绝被文明化--不上学和不学习读书写字--因此他才得以保住善良的天性。
按照霍夫斯塔特的观点,学识不同于天生的智慧,它是一种我们不太情愿去赞赏的品质。学识是精神世界中的批评、创造和沉思的一面。智力寻求的是理解、运用、整合和调节,而学识则是审视、思考、探究、形成理论、批判和想像。
在学校,学识仍不被信任。霍夫斯塔特说,掌握我们国家教育体系的人 得意而咄咄逼人地宣扬自己对学识的敌视,迫不及待地认同那些看来在学识方面最难造就的孩子。
56. 美国的父母期望他们的孩子在学校获得什么?
A.独立思考的习惯。
B.深谙世事。
C. 适用将来职业的实用技能。
D.对智慧追求的信心。
57. 根据本文,我们可以了解到:美国人有的历史。
A.轻视智力
B.赞成学识
C.支持学校改革
D. 压制天赋
58. Ravitch与Emerson有关教育的观点是。
A.相同的
B.相似的
C.互补的
D.相反的
59. 根据本文的观点,爱默生可能是。
A.一名教育改革的先驱
B.一名(反对在学校单纯进行学识教育的)学识主义反对者
C. 一名支持才智的学者
D.一名常规教育的倡导者
60. 作者如何看待学识?
A.它仅次于智慧。
B.它由常识演变而来的。
C.它应当受到人们的追求。
D. 它是权力的基础。
特别说明:本文由3COME考试频道(www.reader8.net/exam)编辑精心为您收集整理,仅供大家参考,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