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考研频道 > 考研政治 >

2009年考研政治大纲要点5天速记四(1)

2008-11-28 
    第4章认识的本质和过程

  认识的本质和过程认识的发生和本质认识发生的现实基础

  认识的本质与结构

  主体在认识中的作用

  认识中的反映与信息、选择、重构的关系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与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知行观及其现代意义

  认识的发展过程认识过程中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

  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

  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真理与价值真理及其客观性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及其辩证关系

  真理的具体性

  检验真理的实践标准

  价值及其客观性和主体性

  价值评价及其尺度

  价值选择及其实现

  真理和价值的关系

  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思维方法的本质及其在认识中的作用

  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

  辩证思维方法与科学方法、思想方法

  一、认识发生的现实基础与认识的本质

  1.反映论是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它认为认识的内容来源于客观世界,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2.先验论是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它把物质世界看做是主观或“客观精神”的产物。先验论有两种形式,即主观唯心主义的先验论和客观唯心主义的先验论。

  3.马克思主义主张反映论。它认为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认识本质)。

  二、认识的主体、客体

  1.主体是处在一定社会条件下从事实践活动的人。认识的客体即认识的对象,是指进入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同主体发生联系的那一部分客观事物和认识对象。

  2.主体与客体的辩证关系:主体受制于客体;主体又能动地改造客体,使客体向主体转化。

  3. 认识的反映与信息、选择、重构的关系。

  三、实践与认识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检验标准、目的,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2.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四、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知行观

  中国传统知行观的基本观点:行先于知,由行致知的思想;知之明也,因知进行的思想;注重实效,以行论知的思想;知行并进,相资为用的思想。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