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考研频道 > 考研政治 >

2009年考研政治重点剖析28题一(5)

2008-11-22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重点7. 马克思的货币和货币流通理论与加强对货币及货币流通的管理和调节

    1. 马克思的货币和货币流通理论的主要内容是:

    第一,货币产生的理论。价值形式发展表明:货币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长期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商品内在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货币形式是价值形式发展的完成形式。货币产生说明: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第二,货币流通理论。首先,商品流通决定货币流通,货币流通为商品流通服务。其次,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货币量与待售商品数量和价格水平成正比,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在纸币流通条件下,纸币的发行量要以流通中所需金属货币量为限。

    2.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货币流通进行管理与调节,必须自觉遵循货币流通规律,防范和消除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都会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严重危害。严重的通货膨胀会引起社会收入和国民财富的再分配,扰乱价格体系,扭曲资源配置,使整个社会经济生活出现混乱;严重的通货紧缩会使可利用资源闲置浪费,经济萎缩,失业增加,人民生活水平下降,引发社会和政治问题。近年来,由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货币信贷投放过多,导致主要生产资料消费品价格上涨,物价上涨压力增大。到2007年8月底,居民消费价格(CPI)总水平同比上涨6.5%,创下10年来的新高。10月份CPI同比上涨6.5%党中央、国务院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宏观调控,已取得初步成效。因此,遵循货币流通规律,对货币流通进行有计划的管理与调节,保持币值和物价总水平的大体稳定,是经济健康、平稳发展的重要保证。

    重点8. 马克思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与国民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1. 马克思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通过两大部类之间及其内部的交换,阐述了社会总资本再生产过程的条件和规律,论证了社会化大生产必须按比例发展,这对一切社会化大生产,尤其是社会主义生产都是适应的。也就是说,在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中,要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首先要保持国民经济协调发展,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保持国民经济各部门、各地区和社会再生产各环节之间必须建构和保持合理的比例关系。比例协调、结构优化是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必要条件。

    2. 按照马克思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的要求,发展国民经济必须坚持又好又快的原则。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坚实基础。""又好又快",简单地说,就是好中求快,优中求进,坚持把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放在首位,在"好"的基础上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和发展。在过去一个时期,我们曾经强调"又快又好",现在又把"好"置于"快"之前,这不是简单的文字顺序调整,而是经济建设指导思想和发展理念的重大发展,意义重大。

    3.又好又快,是在探索和把握我国经济发展规律基础上提出的重要方针,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重点9. 资本主义制度下和社会主义制度下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这一共同经济现象的比较

    1.决定一个社会分配制度的客观依据

    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决定分配方式,个人收入分配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实现,因此,决定一个社会分配制度最根本的依据是生产资料所有制。

    2.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在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

    尽管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都是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但是,社会主义初级阶级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同时,社会主义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决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必然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就是说,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中按劳分配是主体,能够保证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资本主义实行生产资料资本家私有制,决定了资本主义必然是按资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就是说,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中按资分配是主体,必然导致两极分化。因此,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分配制度在性质上是根本不同的。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