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考研频道 > 考研政治 >

2009年考研政治重点剖析28题一(4)

2008-11-22 
   

    请回答:

    (1) 结合材料,运用人的自觉活动和社会规律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社会发展是决定性和历史主体选择性的统一。

    (2) 结合材料1、2、3,运用否定之否定规律、偶然性和必然性辩证关系原理、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的原理,分析材料中所体现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以及人类社会发展的道路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答案要点:

    (1) 社会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所以社会发展有决定性。人类社会这方面也像自然界一样,实质上服从同一运动规律。社会形态由低级到高级发展就体现了社会规律的必然趋势。另一方面,人的自觉活动可以认识社会规律、利用社会规律,在社会主义遭受挫折时经受锻炼,坚定信心,促使社会主义向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2) 第一,事物发展是否定之否定即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的过程。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发展一样,同样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即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的过程。虽然人类社会总趋势是上升的,但资本主义取代封建社会过程中出现过多次王朝复辟,社会主义出现的严重曲折,都充分体现了否定之否定规律。第二,必然性和偶然性是辩证统一的。它们在事物发展中都起作用。任何偶然性背后都有必然性在起作用,社会发展的必然性通过偶然性来实现和开辟道路,某些偶然事件会造成社会发展的曲折性。所以,人类世界的历史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时还会出现大幅度的倒退。第三,新事物必然会战胜旧事物。因为这是事物内部矛盾发展的结果,新事物辩证否定旧事物,继承其优点,克服其缺点,并增加一些新的内容,所以更有远大的前途和生命力。

    (3) 社会主义是新事物,它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它经历一个长时间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新陈代谢原理的具体表现,但社会发展过程中新事物同旧事物的斗争有一个由弱到强、反复较量、逐步取代或战胜旧事物的过程。总之,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前进。"前途光明,道路曲折"就是对社会发展的前进和曲折性相统一这一历史辩证法的通俗表达,恩格斯、列宁、邓小平的思想都深刻地揭示了这个道理。

    重点6. 关于文化结构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

    1.文化结构概念

    文化结构就是以意识形态为主要内容的观念体系的结构,它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系统化的社会观念及其联接方式。

    2.文化结构的相对独立性

    文化结构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文化结构在依赖和反映社会存在的基础上有自己独特的发展规律。其表现有:与社会存在变化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历史继承性;对社会存在能动的反作用性,即先进的文化结构推动社会发展,落后的文化结构起阻碍作用。

    3.文化结构的社会功能

    (1) 广义的文化结构是指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的社会功能表现在四个方面:
    ① 信息功能,即文化实施着传递社会经验从而维持社会历史持续性的功能;
    ② 教化、培育功能,即人创造的文化又反过来影响人、塑造人的功能;
    ③ 社会发展动力功能,即文化作为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中介形式推动社会前进发展的功能;
    ④ 认识功能,是指文化在提供人的认识背景时,它作为各民族既得的思维传统制约着人的思维过程,因此,文化也成为各民族自我认识的重要途径。

    (2) 狭义的文化结构是指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反映,也就是意识形态。它的社会功能表现为四个方面:
    ① 反映社会存在的功能。是指社会意识形态属于社会意识,具有社会意识的认识功能。
    ② 维护或批判现实的功能。是指它维护、肯定它们所反映的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的现实性与合理性,并回击同自己的性质相反的、敌对的意识形态的攻击。社会意识形态对社会现实的维护和批判的功能是辩证统一的。
    ③ 调控社会和人的功能。是指社会意识形态具有导向作用,影响人们的活动。
    ④ 创新功能。是指能超越社会现实的局限而创造出新的观念,并且能在新观念指导下通过社会实践,实际地改变社会现实,创建新的社会形态,这是意识形态功能的最高表现。

    4.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我们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引领社会思潮抵制各种错误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四个方面。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与行相统一的过程,必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贯穿于文化建设各个方面,使之成为全体社会成员普遍理解接受、自觉遵守奉行的价值理念。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