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考频道 > 备战高考 >

2009年高考高效复习法全面介绍(2)

2008-11-18 
    二、温故知新,定期复习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把不能巩固地掌握知识比作喝醉酒的马车夫,忘记了所装载的东西捆在车上,也不往后看看,只是一个劲地往前赶路,东西颠簸丢了,也不知道,结果赶回家去的仅是一辆空车。

    中国"熊瞎子掰苞米"的故事更是妇孺皆知。熊瞎子每掰一穗新苞米,便夹在腋下,同时扔掉了前一穗旧的。这样忙了很长时间,还只是一穗苞米,以前的都丢了。老师、家长都用这个故事告诉孩子们要温故知新,定期复习。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假如同一件事情常常得到重述,到了最后,哪怕智力最低的学生也就能领会了,这样,他倒能跟上别人;至于聪明一点的学生因为这样彻底精通了科目,也会感到喜悦。”

    桥梁专家茅以升到80岁时,还能一点不差地背出圆周率小数点以后一百位数字。别人问他为什么记这么准,他回答说:“重复!重复!再重复!根据心理学的研究,没有八次重复,要想记住是不可能的。我为了把它牢牢记住,花了不只十个八次的功哩!”

    顾炎武是我国清代一位很有学问的思想家,他可背诵147000多字的《十三经》。他的决窍就是每年要用三个月的时间复习背过的书,每天二百页,温习不完决不休息。在旅行途中,自己骑在马上,随时随地默默背诵。读过的书,如果发现有背不上来的地方时,就赶快停下来,拿出来温习。

    革命导师列宁有惊人的记忆力的原因,在于他从青少年到老年总是坚持经常、反复地阅读自己的读书笔记。他说,我不单凭记忆去解决,而是经常翻阅自己的笔记。单是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妮娜》,列宁就读了一百遍。列宁读过的《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中,有许多醒目的眉批:“注意,不清楚,回头再看!”“要回过头再看”……

    马克思在反复阅读方面,也可称楷模。他经常反复阅读歌德、莱辛、莎士比亚、但丁和塞万提斯等大作家的作品,而且能整段、整节地背诵如流。他对自己作过一条规定,对希腊悲剧作家爱司启拉留斯的希腊原文著作,每年都要重读一次他的笔记和他所读过的书中做了记号的地方。

    显然,要提高学习效率,必须紧紧抓住复习这一环节。怎样搞好复习呢?以下这些方法值得参考;

    1、复习时间、内容安排要适当。不要把相近的学科连续起来,这样容易感觉单调、疲劳,降低复习效率。还要注意劳逸结合。如思想家卢梭复习时,就能合理安排时间,他边疆研究几个领域不同、难度各异的问题,使大脑得以调节和休息,从而保证整天用功而不觉疲乏。他早上攻读哲学,中午翻阅地理、历史。此外,还穿插干一点体力劳动,以消除大脑疲劳。

    2、复习时要认真阅读教材和课堂笔记,认真做作业,在理解上下功夫。理解是记忆的基础,理解了,才能把知识记得住,记得牢。

    3、要以自己复习为主,要经常"过电影",检查复习的效果,闭上眼睛,在大脑的荧光屏上放映各科知识的图像,甚至把重要的章节的每一段文字,都在大脑中一字不差地放映出来。

    4、总复习要制订复习计划,这样才不致于顾此失彼,才能高度集中注意力。阶段复习要及时、经常。教育家乌申斯基曾把记忆中的知识比做"建筑物"。复习应当是巩固建筑物,而不应当是修补已经崩溃了的建筑物。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