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考研频道 > 考研政治 >

2009考研政治形势与政策指导:北京奥运会(1)

2008-11-14 

    2008年8月8日晚8时,承载着海内外中华儿女百年梦想的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国家体育场“鸟巢”揭开了她那神秘的盖头,恢弘壮观的气势,博大精深的文化,奇妙独特的构想,多彩艳丽的场景,震撼了中国,也震惊了世界....

    北京奥运会与中国软实力

  北京奥运会是当代中国的一次全球性亮相,为全球提供了一次走近中国、了解中国的机会,就像此前的奥运会为中国提供了解不同的异国文化的机会一样。英国前首相布莱尔近日在《华尔街日报》亚洲版刊发的文章指出,现在的中国让他想起黄金时期的美国和其他处于上升期的国家。这是奥运会推动全球交流的着力点,虽然从根本上来说,全球政经格局的轨迹该怎样还是怎样,并不会因为四年一次的奥运会而有所改变。

 好些西方人包括媒体记者在经历北京奥运会之后感叹“中国原来是这样”,多少显示不同文化相互了解的困难。这当然不能全怪张艺谋以前拍的那些电影塑造了人们对中国的想象,更重要的原因大概是到今天形成的一套关于中国和西方的区别的话语,已经自我满足到不需要对中国的历史和现实有更深入细致的了解,就可以选择题材做种种描述。 

当然也不必指望一次运动会能扭转这种状况,因为几十年乃至两三百年来逐渐形成的有关东西方的知识、教条和陈见的改变,需要更大的力量和更长的时间。但是,北京奥运会是改变的一个转折点。

这不仅因为中国军团在这次奥运会上赢得了51块金牌,100块奖牌,首次跃居金牌榜首位,大大改变了金牌榜的次序;也不仅因为提供了高质量服务的北京奥运会,是“中国服务”的一次完美亮相,令人看到在物美价廉的“中国制造”时代之后,世界在不久的将来有可能迎来一个物美价廉的“中国服务”时代。目前有关东西方的一套流行而教条的知识话语,为东西方知识群体所共享;这套知识话语变化的可能,一来自于西方自觉的深入了解和调整,二来自于东方以现实经验为基础的改写。北京奥运会对于重建知识话语的转折意义,更重要的地方在于,中国人将会以更强的自信,以对世界更深入的了解,来重新认识自己,重建有关东西方的知识。

宽容的能力

 北京奥运会上最耀眼的明星无疑是牙买加飞人博尔特和美国“飞鱼”菲尔普斯,而就全球竞技体育格局而言,最重要的事件莫过于中国跃居金牌榜的首位。

 对于这一事件,无论中国官方,还是众多媒体,都有非常真诚的谦虚,中国人一直很清楚,自己应该在游泳和田径这些重点领域也有杰出表现,还应该在奖牌榜上也跃居首位那才叫“真牛”,而且,很清楚体育就是体育,金牌榜的排名和综合国力的国际排名之间不能划等号。周润华的广告词“我才刚上路呢”,能最恰切地形容金牌数得了第一的中国的社会心情。

 好些媒体也都发现,在金牌和体育竞争问题上,现在中国社会越来越宽容了:宽容和鼓励遭遇挫折的选手,为赴海外执教的中国教练而欢呼,为带领中国运动员创造佳绩的国外教练而感激,同时为本国选手和国外选手加油,等等。

 中国社会越来越宽容,与中国竞技体育的实力早已大步跃升有关。其实,对于足球、田径、游泳,体育迷们也不是不期望有好的表现,但现在经常一天就可斩获三四块金牌,甚至七八块金牌,多得让人连运动员名字都来不及记住,就是有遗憾也被大大摊薄了。既然全世界追捧奥运会,热衷于比试比试,那么,在乎自己的能力和表现,奋勇争先,以优秀杰出为荣,当然也是奥林匹克精神,而且是奥运精神的主要方面。“宽容”并不意味着不争取“更高、更快、更远”,而是说对落后者也要同样加油。如果不追求“更高、更快、更远”,如果人类不希望自己变得更优秀,奥运会也就寡淡无味了。

 博尔特、菲尔普斯自然会是能力上最受追捧的运动员;丘索维金娜则是在情感上最受尊重的运动员。希望有竞争力的国家也自然会比较在乎自己在金牌榜和奖牌榜上的表现:英国为百年来最好的成绩而举国兴奋;美国媒体也颇为在乎美国的表现和位置,比如有的改变按金牌榜排列的习惯而改为按奖牌榜排列,有的甚至以铜牌数为主要基数来排序;牙买加人为成为短跑强国而彻夜狂欢;印度人也为历史上首枚个人金牌而欢欣鼓舞。冷战时期,美国和前苏联在金牌榜上曾有过激烈竞争,双方都显得很在乎。这种竞争也大大提升了竞技体育的实力,美国在游泳和田径上的成绩突飞猛进,很大程度得益于此。到今天美国仍然在乎奖牌榜也容易理解,英国《卫报》在北京奥运会刚开始不久时说,美国人在奖牌榜和金牌榜上输不起,这话并非妄加揣测。

这次,中国奥运军团取得辉煌的战绩,让全球的爱国华人备受鼓舞。旅居德国的著名政论家关愚谦在名为《自知者英,自胜者雄》的评论开篇说,“奥运会结束了,结束得那么漂亮、那么体面、那么大气,真正长了中国人的志气”。

 不过也有人感到这种成功还不太合乎竞技体育发展的世界潮流,因为,体育领域开发的世界潮流是彻底市场化。但从全球体育现状来看,这种对世界潮流的描述更像是在背诵教材,全然不理会今天这个世界究竟在发生什么。

 从近20年英国竞技体育发展的情况看,国家加大体育投入的政策,此次收获令朝野兴奋的百年来最好奥运成绩,显示这一政策的生命力仍然可观。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英国代表团只获得一枚金牌,在奖牌榜上的排名跌到了有史以来最低的第36位。此后英国开始发行国家彩票,用彩票销售收入的一部分用于改善体育设施,并给优秀运动员发放奖金,让他们可以全身心投入训练,不必再为生计奔波。而且英国重点发展自行车(北京奥运会8块)、帆船(4块)、赛艇(2块)等英国有传统优势的项目。这一系列措施很快见效。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英国队强势反弹,进账11金,奖牌榜排名攀升至第10名。

 对于英国而言,如果不把奥运金牌榜表现当回事,事情自然另当别论。但如果当回事的话,这种因地制宜的办法,当然有其道理。

 日本《每日新闻》的述评引述日本奥运代表团团长福田富昭的话说,“奥运会是国家与国家的竞争。必须依靠国家政策来提升竞技实力。”文章比较了日本和韩国、英国在国家投入及奥运成绩上的差异,并指出美国体育界正考虑向政府申请更多的经费。

 中国体育在部分领域利用国家力量提升竞技体育水平,其道不孤,说它是一种世界潮流也未为不可。目前中国体育投入来源的多元化(包括体彩收入)、在市场开发前景有限而有传统优势的领域(如举重、体操、跳水、射击等)发挥传统体制的优势、在球类等领域开展市场化实验,自然有其成功之处。而舆论围绕中国足球体制的讨论,则显示市场化本身尚有很大的完善空间。

 当代中国人如何理解中国,如何理解自己,是一个有待重新思考的问题。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