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考试时,必须先熟悉法律条文,才能用其解决问题,本频道结合这两部分为您推出法律要点及其相应例题,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第十五章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一、单项选择题(请在以下各题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1、甲虐待其10岁的继女达两年之久。某日,甲又因琐事痛打继女,继女有所反抗,甲即拿起一铁条向继女眼睛刺去,当场将继女右眼扎瞎。甲的行为应定为( )罪。 A、故意伤害罪 B、虐待罪 C、虐待罪与故意伤害罪 D、虐待致人重伤
2、钱某欠张某3万元钱长期不还。张某不得已将钱某捆绑在自己的空房内,并以拷打等暴力手段逼迫钱某还钱,结果将钱某殴打致死,对张某应当如何处理? A、绑架罪 B、非法拘禁罪、故意伤害罪 C、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罪 D、故意杀人罪
3.王某在闹市中一栋楼房的7层居住,一天他认为家中的菜刀用得太久,早已生锈,应该扔掉,但要下楼扔到垃圾箱又觉得麻烦,遂顺手将其丢出窗外,使在行走的于某被砸成重伤,经抢救无效死亡。王某的行为构成了()
A.意外事件 B.间接故意杀人罪 C.故意伤害致死 D.过失致人死亡罪
4.甲故意猥亵4岁女童,构成() A.侮辱罪 B.侮辱妇女罪 C.猥亵妇女罪 D.猥亵儿童罪
5、王某先后拐卖妇女12人,在此过程中奸淫4名被拐卖的妇女并强迫另外两名被拐卖的妇女卖淫。王某的行为构成何罪?
A、拐卖妇女罪 B、拐卖妇女罪、强迫卖淫罪、强奸罪 C、拐卖人口罪 D、拐卖人口罪、强迫卖淫罪、强奸罪
6.下列行为中,构成拐卖妇女、儿童罪的有()
A.中转被拐卖的妇女 B.甲与乙女合谋,将乙卖给他人为妻,得款后即溜走
C.偷盗婴幼儿勒索财物 D.拐骗儿童送他人收养
二、多项选择题(请在以下各题中选出一个以上正确答案)
1.下列行为中构成故意杀人罪的是()
A.甲在实施抢劫之后,为了灭口,将被害人杀死 B.乙强奸某女,引起某女自杀
C.丙与丁通奸多年,某日,丙要丁杀死其夫,丁不同意。丙毒打丁,并砸毁其家中物品,扬言如果丁2日内不能杀死其夫,就要丁自杀,丁走投无路,自杀身亡 D.某男与某女相约自杀,欺骗某女先自杀后,该男逃走
2.下列行为中,构成侵犯通信自由罪的有()
A.偷拆他人信件,张扬他人隐私,破坏他人名誉的 B.毁弃他人信件,造成收信人因未按时收到信件,错过上大学的机会
C.为盗窃信件里夹带的现金,私自开拆、隐匿他人信件 D.邮电工作人员毁弃他人信件
3、下列哪些行为构成强奸罪?
A、人贩奸淫被拐卖的妇女的 B、收买人强行与被收买的妇女发生性关系的
C、运送他人偷越国(边)境,对被运送人有强奸行为的 D、利用从属关系以胁迫手段奸淫现役军人妻子的
4.下列哪些行为符合刑法关于绑架罪的规定()
A.为扩大恐怖组织的影响而绑架某高级干部 B.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绑架他人
C.为索取债务而绑架他人 D.故意杀害被绑架人
5.下列哪些行为应定为拐卖妇女、儿童罪()
A.承担接送、中转、拐骗妇女、儿童任务的 B.在拐卖妇女过程中,强奸被拐卖的妇女的
C.以收养为目的,偷盗婴妇儿的 D.以出卖为目的,在绑架婴儿过程中致使婴儿死亡的
6、下列各种情况,属于结果加重犯的有哪几种?
A、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死亡 B、非法拘禁致人重伤或者死亡
C、侮辱、诽谤致使被害人自杀身亡 D、强奸后杀人灭口
7、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的绑架他人,有下列哪些情形的,处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A、在绑架过程中使用暴力故意伤害致使绑架人残废的 B、将人质杀死后,然后隐瞒事实真相向人质亲友勒索赎金的 C、在勒索目的达到后杀死人质 D、在勒索目的未能实现后杀死人质
8、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偷盗婴幼儿的行为可因主观目的的不同而构成下列哪些犯罪?
A、偷盗婴幼儿罪 B、绑架罪 C、拐卖儿童罪 D、拐骗儿童罪
三、案例分析
被告人甲女与开办工厂的乙男勾搭成奸。乙因工厂不景气而心绪不佳。为稳定人心,乙未将不景气的情况公诸于众,被告人甲也不知晓,一日,乙与妻子、甲以及一个朋友吃饭喝酒。劝酒时,被告人甲为乙斟酒,乙妻见状便阻拦说:"他不会喝酒。"乙即说:"别说喝酒,就是''1059''(即剧毒农药)我也奉陪到底。"被告人甲便开玩笑地问到:"你家有''1059''吗?在哪儿?"乙说:"有,在西屋地上。"甲便取来"1059"农药,当着大家的面将农药倒入乙的碗里,然后对乙说:"你喝啊?"乙即问妻子道:"我喝啦?"乙妻开玩笑说:"你喝吧!"于是乙便喝了一口。甲根本未料到乙真会喝,当即吓呆了,乙妻见状急忙打掉乙手中的酒碗,用手抠乙的喉咙,想让乙把农药吐出来,但未奏效,乙在被送往医院的途中死亡。
问:本案中,甲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如构成犯罪,构成何罪?如不构成犯罪,请说明理由。
第十五章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一、单项选择题 1. C 2. D 3. D 4. D 5. A 6. A
二、多项选择题 1. A C D 2. A B 3. B C D 4. A B D 5. A B D 6. A B 7. A B C D 8. B C D
三、案例分析
答案:本案中甲不构成犯罪,乙的死亡属于意外事件。
甲与乙有通奸关系,又没有奸情败露等对甲不利的情况,因此甲不可能产生杀死乙的主观故意。甲将农药倒入乙的酒碗,是由于乙"别说喝酒,就是''1059''我也奉陪到底"的语言引起的,而且乙端碗喝酒在一瞬间发生,因此,不存在甲对危害结果放任的间接故意。甲对乙的心绪不佳不了解,对其烦闷、苦恼的心情一无所知,不可能预见到自己开玩笑的行为会造成危害他人生命的结果。特别是乙的妻子也对乙说:"你喝吧",可见,甲主观上不具有过失犯罪的必备特征。
甲实施的一系列行为,如将农药拿来,并倒进乙的碗中,是当众完成的,这无疑是甲同乙关系亲密的前提下一种玩笑行为。这与投毒杀人有本质的区别。乙在没有外在强制因素的情况下,自己主动端起酒碗喝了一口,以致中毒死亡。这一危害结果的产生,与甲的行为之间,不存在直接的、必然的联系。因此,甲主观上没有犯罪的故意和过失,客观行为与乙的死亡结果无刑法上的因果关系,其行为不构成犯罪,乙的死亡纯属意外事件。
第十六章 侵犯财产罪
一、单项选择题(请在以下各题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行为中,构成盗窃罪的有()
A.盗窃正在使用中的交通设施上的重要零部件 B.盗窃公文、证件、印章
C.为破坏生产经营,盗窃集体的机器设备 D.盗窃珍贵文物
2.下列行为中,构成抢夺罪的有()
A.抢夺枪支、弹药、爆炸物 B.抢夺公文、证件、印章 C.携刀抢夺物品 D.在僻静的小巷,抢走他人钱包
3.下列行为中,构成侵占罪的有()
A.甲捡到他人遗失的金项链,拿回家中 B.乙挖出明代瓷瓶,拿回家中
C.丁受委托为戊保管物品,当戊向丁索回时,丁否认代管物品的事实 D.合资企业保管员丙将自己保管的公司财物偷拿回家
4、甲趁深夜人静时窜入一村民乙屋中盗取现金1万元,刚要离开,被惊醒的乙发觉,甲为逃脱而将乙打伤。甲的行为构成何罪?
A、抢劫罪 B、故意伤害罪 C、抢劫罪和故意伤害罪 D、抢夺罪和故意伤害罪
5.某甲让某乙去偷手提电脑,并答应代为销售,某乙偷了一台八成新的手提电脑让某甲卖得赃款4千元。某甲的行为()
A.构成窝赃罪 B.构成盗窃罪共犯 C.构成盗窃罪和窝赃罪,应数罪并罚 D.不构成犯罪
6.胡某到商店购物,交完款后,将包内装1万元钱的包遗忘在柜台上,被售货员丁某发现后,而正在逛商店的袁某以为无人看见,即偷偷将此包装入自己口袋。但丁某胆小怕事,不敢声张,10分钟后胡某返回柜台找钱包,袁某拒不交出,袁某构成()
A.侵占罪 B.抢夺罪 C.盗窃罪 D.不构成犯罪,只是民法上的不当得利
7、某甲晚上在街上看到一老人手上提一只包(包内有现金1000元),独自行走,甲就冲上前去,一把夺过老人的包就跑,因夺包时用力过猛,将老人带倒在地,老人摔成重伤,甲构成何罪?
A、抢劫罪 B、抢夺罪 C、抢夺罪,但从重处罚 D、抢夺罪和过失致人重伤罪
8、被告人张某,赵某二人均发现出差人员刘某的手提包内有大量赃款,遂蓄谋行抢,张某乘刘某不备从背后双手拦腰将刘某抱住,赵某乘机将刘某手中的提包抢走。张某、赵某构成何罪?
A、抢劫罪 B、抢夺罪 C、敲诈勒索罪 D、绑架罪
9、甲乘坐出租车时,将公文包遗忘在出租车内,包内有现金2万元,司机乙将该公文包予以藏匿。几天后,甲找到乙所在出租车公司,但乙称未见有任何公文包,乙的行为构成何罪?
A、盗窃罪 B、诈骗罪 C、侵占罪 D、职务侵占罪
10.甲、乙二人于某日晚将私营业主丙从工厂绑架至市郊的一空房内,将丙的双手铐在窗户铁栏杆上,强迫丙答应交付3万元的要求。约二小时后,甲、乙强行将丙带回工厂,丙从保险柜取出仅有的1.7万元交给甲、乙。甲、乙的行为构成何罪
A.抢劫罪 B.绑架罪C.敲诈勒索罪D.非法拘禁罪
二、多项选择题(请在以下各题中选出一个以上正确答案)
1、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有下列( )情形之一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A、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 B、多次抢劫或者抢劫数额巨大的 C 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的 D、进入国家机关抢劫的
2、下列所列情形中,哪些构成抢劫罪?
A、强拿硬要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 B、携带凶器抢夺的
C、犯诈骗罪为抗拒抓捕而当场以暴力相威胁的 D、聚众哄抢公私财物
3、侵占罪的犯罪对象包括哪种?
A、遗忘物 B、遗失物 C、埋藏物 D、代为保管的财物
4、下面有关职务侵占罪的表述,正确的是哪种?
A、本罪的主体为特殊主体,即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人员,且这些人员不属于国家工作人员
B、本罪在客观方观可以采用侵吞、盗窃、骗取等各种手段
C、国有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单位的从事公务的人员实施侵占行为的,不以本罪论处
D、主观上具有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已有的目的
5.下列哪些情形应以抢劫罪论处
A.犯盗窃罪、诈骗罪、抢夺罪,为窝藏赃物而当场使用暴力 B.携带凶器抢夺
C.聚众哄抢公私财物,为抗拒抓捕而以暴力相威胁 D.聚众"打砸抢"因而毁坏公私财物的首要分子
三、案例分析
1.钱某委托于某修理一台价值3万元的手提电脑,于答应找朋友一个月即可修理好。一个月后钱某相继找了于多次,历时一年余。于先是推诿,后来说朋友家被盗,手提电脑也被盗走了,事实上是于将其修理好后自己用了。
问:于某是否构成犯罪?若构成犯罪,应定何罪?
2.被告人赵某在某火车站站台上见一刚下车的旅客王某带着3个小孩,旁边放着5件行李,便上前询问其是否需要雇人扛行李。二人商定,由赵某将王的4件行李扛出车站,王付给赵人民币15元作为报酬。赵扛着4件行李至出站口,王的小孩被车站工作人员拦下查票。看到王忙于出示车票,赵遂产生了非法占有王的行李的企图,趁王不注意,将行李扛走。行李内装有人民币6000元、价值5000元的真皮提包一个及其他物品。破案后,公安机关追回了全部赃款和赃物,并发还给失主王某。
问:赵某的行为构成何罪?
3.被告人孙某、刘某于某日到某集市上闲逛,在一旧自行车交易处,孙某发现一外地人的小手提包内装有大量现金,便起了邪念,与刘某商量把那人的钱"弄过来",刘表示同意。二被告人便尾随其后,伺机行动,当该外地人走到一人少处,孙某急步上前,从背后将其撞倒,并致外地人的手提包掉在地上,刘某将小手提包抓到手后,二被告人迅速逃离现场(包内装有8千元现金)。但刚走出该市场,他们即发现背后有三名警察闻讯追来。二被告人慌不择路,飞速逃跑,很快跑进乡间小道。警察紧追不舍,二被告人万般无奈,只得将提包扔入路旁杂草丛中。正在树丛中拉小便的胡某目睹了这一切,捡起钱包就跑,试图将其非法据为己有,后被警察抓获。
问:(1)二被告(孙某、刘某)的行为构成抢夺罪还是抢劫罪?请说明理由。
(2)被告人胡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请说明理由。
4.伍龙、陈德、龙北三人为做生意于1992年10月各自向吕明借款1万元,并写了借条交吕明为据,此后吕明多次催三人还款,三人因生意不好,无钱偿还。久之,伍龙产生了不还的念头,遂找陈、龙二人商量并提出:吕明因做生意随身带公文包常装有大量现金,我们一起请他吃饭,乘他酒醉,各取1万元数日后还他钱,以了债务。陈、龙二人皆同意。同年12月31日晚,伍约龙、陈二人在市内"又一春"饭馆单间请吕明吃饭。龙北在行前叫上其表弟李义帮忙,并告知与伍、陈二人商议之事。
当晚,伍、龙二人与吕明如约到"又一春",李义随龙北来后在饭馆外等候。陈德因怕事,未到饭馆就悄悄走了。伍、龙两人频繁向吕明敬酒,趁吕明酒醉迷糊之时,将吕明的公文包打开,正欲分点现金时,忽被送菜的服务员王水撞见。伍龙慌忙翻窗而去,龙北夺门而走,王水追出饭馆。李义跟在龙北身后,边跑边用自带的火药枪朝天鸣放。王水未追赶,返回饭馆,从地上收起一把钱,放入衣袋内,并叫出租车将吕明送回家。第二天,王发现这一把钱有5千元,但均是假钞。
问:如何认定伍龙、陈德、龙北、李义、王水的行为并说明理由。
第十六章 侵犯财产罪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D 2. D 3. C 4. A 5. B 6. C 7. D 8. A 9. C 10.A
二、多项选择题 1. A B C 2. B C 3. A C D 4. A B C D 5. A B D
三、案例分析
1.答案:于某的行为构成犯罪,完全符合侵占罪的构成条件。
理由是:于某非法占有钱某的手提电脑的行为侵犯的客体是钱某对财物的所有权;于某非法占有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即钱某的手提电脑,数额巨大,且经多次索要拒不交还;于某主观上出自故意,并具有非法占有钱某财物的目的。
2.答案:赵某的行为构成盗窃罪。
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所谓秘密窃取,是指行为人主观上自以为采取不会被财物所有者、保管者或者经手者发觉的方法,暗中窃取其财物。本案中,赵某以秘密窃取的方法非法占有了尚在王某控制范围之内的财物,所以应成立盗窃罪。王某与赵某双方口头协商由赵某提供有偿服务,目的是让赵某把行李完好无损地扛出车站,而不是代为保管,尽管赵某对行李也有保管义务,但这包含在劳务合同之中。赵某扛着行李在前面走,王某紧随其后,赵某的一举一动都在王某的视线之内,也就是说行李仍然处于王某的实际控制之下,只是由于王某出示车票,短时间内没有注意到赵某的行踪。如果说行李不在赵某的实际控制之下,那么王某不用跟随监督,赵某则可径直扛着行李出站,在指定地点等候交货收钱,用不着悄悄走人。而且,王某也不可能把装有贵重物品的行李交给一个与他素不相识的人来保管。因此,赵某的行为不构成侵占罪。所以,本案的性质只能是赵某主观上有非法占有旅客财物的故意,客观上是趁旅客不备之机,秘密窃取旅客的财物,且数额较大,其行为符合盗窃罪的特征,应依照刑法第264条的规定处罚。
3.答案:(1)对孙、刘二犯应定抢夺罪,因为他们的行为具备抢夺罪的特征:二被告人的行为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财物所有权;客观方面是乘人不备,从后面上去把被害人撞倒,夺走手提包,取得财物。这种行为不属于抢劫罪中的使用暴力,抢劫罪的使用暴力是直接针对控制财物的被害人使用暴力,被害人知道有人为抢劫其财物而对其使用暴力,因此决定对财物放弃控制或实施反抗。本案中,被害人不知情,二被告人也没有当面威胁、胁迫被害人,因此只具备抢夺罪的客观方面特征。主观方面是故意而且以非法占有公私财物为目的,因此,孙、刘二犯的行为构成抢夺罪。
(2)被告人胡某的行为构成盗窃罪。因为他目睹了警察抓罪犯的过程,知道罪犯扔到草丛中的提包是赃物,而且他应当知道这一财物的控制权是掌握在警察手中的,为非法将其占为己有而实施了捡拾、逃跑等行为,所以,从主客观方面都符合盗窃罪的特征。
4.答案:(1)伍龙、龙北、李义主观上有非法取得吕明财产的共同故意,客观上实施了侵犯吕明财产的行为,使用刑法抢劫罪规定的其他手段和暴力,故构成抢劫罪。
(2)陈德参与了犯罪预谋,但在犯罪行为开始时、犯罪结果发生前,自动中止了犯罪行为,是犯罪中止。
(3)王水趁乱窃取吕明的现金,虽是假钞,但构成盗窃罪。 本题考共同犯罪、抢劫罪、犯罪预备、犯罪中止、盗窃罪等。
第十七章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一、单项选择题(请在以下各题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1、李某听说赵某急需毒品,就装了一包白面谎称是毒品卖给赵某,获得巨额报酬,李某的行为构成何罪?
A、诈骗罪 B、非法持有毒品罪 C、欺骗他人吸毒罪 D、贩卖毒品罪
2、甲明知乙犯了杀人罪,但他不仅没向公安机关报案,反而给乙2000元钱,让乙购买假身份证逃走。甲的行为属于什么性质?
A、包庇罪 B、窝藏罪 C、窝藏罪和包庇罪 D、不构成犯罪
3.违反国家规定,将境外的固体废物进境倾倒、堆放,构成()
A.重大责任事故罪 B.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 C.擅自进口固体废物罪 D.非法处置进口的固体废物罪
4.刘某无证驾车将王某撞成重伤,为了逃避刑事责任,刘某给了司机赵某2万元现金,叫赵某去公安机关投案,声称其是借了刘某的车发生了交通事故。赵依计而行,但事后其真相大白。赵某构成()
A.伪证罪 B.交通肇事罪 C.包庇罪 D.窝赃罪
5.废品收购站的张某答应收购某铜厂工人吴某偷的工业用紫铜,吴某遂偷出价值3千元的铜块交赵某。两人的行为()
A.张某构成销赃罪,吴某构成盗窃罪 B.张、吴构成共同盗窃罪
C.张构成盗窃的教唆罪和销赃罪,吴构成盗窃罪 D.张构成盗窃罪,吴不构成犯罪
6.引诱不满14周岁的幼女卖淫的()
A.以奸淫幼女罪论处 B.以强迫妇女卖淫罪从重处罚
C.以引诱妇女卖淫罪从重处罚论处 D.应按刑法规定的独立法定刑处罚
7.构成我国刑法规定的妨害公务罪,则()
A.必须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 B.是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犯罪
C.是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D.是特殊教唆行为
8.农民高某嗜赌成性,输光了家产后,在抢劫赌资中致使赌徒黄某死亡,遂自杀,但未遂。高某的行为()
A.构成故意杀人罪、抢劫罪、赌博罪,实行数罪并罚 B.以抢劫罪从重处罚
C.按赌博罪和故意杀人罪实行并罚 D.按赌博罪和抢劫罪实行并罚
9、下列各罪中属于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的是哪种?
A、煽动分裂国家罪 B、煽动暴力抗拒法律实施罪
C、煽动军人逃离部队罪 D、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