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1. 钢筋绑扎要求:同一构件中相邻纵向受力钢筋 的绑扎搭接接头宜相互错开;绑扎结头钢筋的横向净距不应小于钢筋直径,且不应小于25mm;钢筋扎接头连接区段的长度为1.3l1,l1为搭接长度;凡搭接接头中点位于该区段的长度内的搭接接头均属于同一区段;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受接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对梁类、板类及墙类构件,不宜大于25%;对柱类构件,还宜大于50%;当工程确有必要增大接头面积百分率时,对梁类构件不应大于50%;对其他构件,可根据实际情况放宽;
412. 在梁、柱类构件的纵向受力钢筋搭接长度范围内,应按设计要求配置箍筋,无设计要求时按下列规定:箍筋直径不应小于搭接钢筋较大直径0.25倍;受拉搭接区段的箍筋间距不应大于搭接钢筋较小直径的5倍,且不应大于100mm;受压搭接区段的箍筋间距不应大于搭接钢筋较小直径的10倍,且不应大于200mm;当柱中纵向受力钢筋直径大于25mm时,应在搭接接头两端外100mm 范围内各配置2个箍筋,其间距50mm;
413. 钢筋的机械连接包括套筒挤压连接和螺纹套管连接;
414. 钢筋安装或现场绑扎应与模板安装配合,柱钢筋现场绑扎时,一般在模板安装前进行;柱钢筋采用预制时,可先安装钢筋骨架,然后安柱模,或先安三面模板,待钢筋骨架安装后再钉第四面模板;梁的钢筋一般在梁模安装好后再安装或绑扎,梁断面高度罗大或跨度较大,钢筋较密的大梁,可留一面侧模,待钢筋绑扎或安装后再钉;楼板钢筋绑扎应在楼板模板安装后进行,并应按设计先划线,然后摆料、绑扎;
415. 模板是保证混凝土浇筑成型的模型,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模板系统是由模板、支撑及紧固件等组成;支架的作用是保护模板形状和位置;
416. 木模板是由一些板条钉拼而成的模板系统;组合模板是一种工具式模板,是工程中使用最多的一种模板;大模板是一种大尺寸的工具式模板,由主肋、次肋、支撑架、稳定机构及附件组成;滑升模板是一种工具式模板,由模板系统、操作平台和液压系统组成;爬升模板简称爬模,国外称跳模,是施工剪力墙体系和筒体体系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层建筑的一种有效的模板体系,我国已推广使用;台模是一种大型工具式模板,主要用于浇筑平板式或带边梁的楼板;隧道模是用于同时整体浇筑墙体和楼板的大型工具式模板;永久式模板是指一些施工时起模板作用而浇筑混凝土后又是结构本身组成部分之一的预制板材;
417. 模板安装的要求:安装现浇结构的上层模板及其支架时,下层楼板应具有承受上层荷 载的承受力;在涂刷模板隔离剂时不得沾污钢筋和混凝土接槎处;模板的接缝严密,不应漏浆;浇筑前应先浇水湿润模板;模板与混凝土接触面应刷隔离剂;浇筑混凝土前,模板内杂物应清除干净;对清水混凝土或装饰混凝土工程,应使用达到设计效果的模板;用作模板的地坪、胎模等应平整光洁;对跨度不小于4米的钢筋混凝土梁、板其模板应按设计要求起拱;固定在模板上的预埋件、预留孔均不得遗漏;模板安装应保证结构和构件各部分的形状、尺寸和相互间位置的正确性;构件简单,装拆方便,能多次使用;
418. 底模及支架拆除应符合设计,无设计时应符合下表:
构件类型 构件跨度 达到设计的混凝土立方体搞压强度标准值的百分率(%)
板 ≤2 ≥80
>2, ≤8 ≥75
>8 ≥100
梁、拱壳 ≤8 ≥75
>8 ≥100
悬臂构件 - ≥100
419. 对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侧模拟在预应力张拉前拆除;底模支架拆除应按施工技术方案执行,当无具体要求时,不应在结构构件建立预应力前拆除;
420. 后浇带模板的拆除和支顶应按施工技术方案执行;侧模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受损伤;模板拆除时,不应对楼层形成冲击荷载;
421. 混凝土工程是钢筋混凝土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混凝土工程的施工过程有混凝土的制备、运输、浇筑和养护等;
422. 设计混凝土配合比的基本要求:满足混凝土设计的强度要求;满足施工要求的混凝土和易性;满足混凝土使用要求的耐久性;满足上述条件下做到节约水泥和降低混凝土成本;
423. 从表面上看混凝土配合比计算只是水泥、砂子、石子、水这四种组成材料的用量;实质是根据组成材料的情况,确定满足上述四项基本要求的三大参数:水灰比、单位用水量和砂率;
424.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步骤:混凝土施工配制强度的确定;混凝土的施工配制强度可按下式确定,以达到95%的保证率:fcu,o≥fcu,k 1.645б;式中fcu,o—混凝土施工配制强度(mpa);fcu,k—混凝土抗压强度标准值(mpa); б—施工单位的混凝土强度标准差(mpa);
425. 计算水灰比:混凝土强度等级小于c60级时,混凝土水灰比宜按下式计算:w/c=αa*fce/(fcu,o αa*αb*fce);式中w/c—水灰比;αa、αb回归系数;其中采用碎石时,αa=0.46; αb=0.07,采用卵石时αa=0.48; αb=0.33,当无水泥28d抗压强度实测值时,公式中fce 值可按下式确定:fce=γc*fce,g;式中γc—水泥强度等级值的富富佘值,可按实际统计资料确定;fce,g—水泥强度等级值mpa;
426. 计算单位水泥用量mco:每立方混凝土的水泥用量可按下式计算:mco=mwo/(w/c);每立方米水泥用量不宜超过550kg/m3,若超过应提高水泥强度等级;
427. 确定砂率βs;合理的砂率值主要应根据混凝土拌和物的坍落度、粘聚性及保水性等特征来确定;重量法:可用下列公式:mco mgo mso mwo=mcp; βs=mso/(mgo mso)*100%;式中mco—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mgo —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粗骨料用量;mso—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细骨料用量;mwo—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用水量;βs—砂率(%);mcp —每立方米混凝土拌和物的假定重量,其值可取2350kg-2450kg;
428. 混凝土的搅拌就是根据混凝土的配合比,把水泥、砂、石、外加剂、矿物掺和料和水通过搅拌的手段使其成为均质的混凝土;
429. 普通混凝土粒径不得超过构件截面最小尺寸的1/4,且不得超过钢筋最小净距的3/4;对混凝土空心板,骨料的最大粒径不宜超过板厚的1/3,且不得超过40mm;
430. 混凝土搅拌机按其工作原理,可以分为自落式和强制式两大类;投料顺序有一资投料法(指在上料斗中先装石子,再加水泥和砂,然后一次投入搅拌机内)和二次投料法(分为预拌水泥砂浆法、预伴水泥净浆法、水泥裹砂石法,预拌水泥砂浆法是先将水泥、砂和水投入搅拌筒内进行搅拌,成为均匀的水泥砂浆后,再加入石子搅拌成均匀的混凝土;预制水泥净浆法是先将水泥和水充分搅拌成均匀的水泥净浆后,再加入砂和石搅拌成混凝土;水泥裹砂石法是指先将全部石子、砂和70%拌和水投入搅拌10-20s,便骨料湿润,再投入全部水泥搅拌30s,然后再回入30%拌和水,);
431. 不论采用何种混凝土,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应满足下列要求:在运输过程中应保持混凝土的均质性,不发生离析现象;混凝土运至浇筑地点开始浇筑时,应满足设计配合比所规定的坍落度;应保证在混凝土初凝之前能有充分时间进行浇筑和振捣;
432. 混凝土运输的方法:地面运输;垂直运输;楼地面运输三种情况;
433. 混凝土浇筑的一般规定:在浇筑前,检查模板位置、数量、尺寸、强度和刚度是否符合要求;检查钢筋和预埋件的位置、数量和保护层厚度;混凝土运输、浇筑及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应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在浇筑竖向结构混凝土前,应先在底部填填以50-100mm厚与混凝土内砂浆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为了防止离析现象,混凝土自高处倾落的处由高度不应超过2m,在竖向结构中限制自由高度不宜超过3米;浇筑中注意检查模板、支架、钢筋、预埋件、预留孔洞的情况;混凝土浇筑心须保证混凝土均匀密实,强度符合设计要求,保证结构整体耐久性;尺寸准确;拆模后,表面光洁;
434. 混凝土浇筑方法:在每一施工层中,应先浇筑柱或墙,在每一施工段中的柱或墙应连续浇筑到项,每排柱子由外向内对称顺序进行浇筑,以防柱子模板连续受侧推而倾斜;梁和板一同浇筑,从一端开始向前推进,当梁高大于1米时,才允许将梁单独浇筑,此时施工缝留在楼板板面20-30mm处;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浇筑;
435.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减少浇筑后混凝土的内外温差,不宜超过25c,措施:应优先减少水化热低的水泥;在满足设计强度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水泥用量;掺入施量粉煤灰;降低浇筑速度和减小浇筑层厚度;采用蓄水法或覆盖法进行人工降温措施;取得设计单位同意后可留后浇带或施工缝分层分段浇筑;
436.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方法:一般分为全面分层、分段分层和斜面分层三种;斜面分层较多;
437. 混凝土密实成型分为混凝土振动密实成型法和混凝土真实作业法;
438. 用于振动混凝土拌和物的振动器按其工作方式可分为内部振动器、外部振动器、表面振动器和振动台四种;
439. 施工缝应留置在结构受剪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柱子宜留在基础顶面、梁或吊车梁牛腿的下面、吊车梁上面、无梁楼盖柱帽的下面,同时又要照顾到施工方便;与板相连的大断面梁应留在板底面以下20-30mm处,当板下有梁托时,留置在梁托下部,单向板应留在平行于板短边的的任何位置;有主次梁楼盖宜顺着次梁方向浇筑,应留在次梁跨度的中间1/3跨度范围内;楼梯应留在楼梯长度中间1/3长度范围内;墙可留在门洞口过梁跨中1/3范围内,也可留在纵横墙交接处;
440. 混凝土的养护分为标准养护、加热养护、自然养护;
441. 标准养护是混凝土在温度20c±3c,相对湿度90%以上的潮湿环境或水中的条件下进行的养护,称为标准养护;
442. 加热养护指的就是蒸汽养护;
443. 自然养护规定:应在浇筑完毕后的12h以内对混凝土加以覆盖并保湿养护;当日平均气温低于5c时,不得浇水;混凝土浇水养护的时间,普通硅酸盐水泥、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不得少于7d;火山灰水泥、粉煤灰水泥、掺有缓凝剂或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时,不利少于14d;浇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湿润;采用塑料布覆盖的要严密,并保持塑料内有凝结水;混凝土强度达1.2n/mm2前,不得在其上踩踏或安装模板支架;
444. 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当采用钢绞线、钢丝、热处理钢筋作预应力钢筋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40;
445. 预应力的施加方法:根据与构件制作相比较的先后顺序、分为先张法、后张法两大类;按钢筋的张拉方法可分为机械张拉和电热张拉;
446. 先张法待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一般不低于设计强度75%)放松预应力钢筋;
447. 台座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可分为:墩式台座;槽式台座;钢模台座;
448. 夹具是预应力筋进行张拉和临时固定的工具,可以重复使用,分为张拉夹具和张拉机具;对夹具的要求是:工作方便可靠,构造简单,
449. 先张法张拉机具有穿心式千斤顶、电动螺杆张拉机、卷杨机;
450. 预应力筋张拉时,混凝土强度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不应低于设计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的75%;
451. 后张法张拉机具:拉杆式千斤顶、穿心式千斤顶、锥铺式双作用千斤顶、孔道的留设是后张法构件制作的关键工序之一;孔道留设的方法有以下几种:钢管抽芯法;胶管抽芯法;预埋波纹管法;
452. 结构吊装工程中常采用的起重机具包括索具包括索具设备与起重机械;结构吊装中的起重机有自行杆式起重机、塔式起重机和桅杆式起重机等;自行杆式起重机包括履带式起重机、汽车式起重机和轮胎式起重机等;
453. 塔式起重机有轨道式塔式起重机、爬升式塔式起重机、附着式塔式起重机;
454. 混凝土结构吊装分为构件吊装和结构吊装两大类;其中构件的吊装包括构件的制作、运输、堆放、吊装;结构吊装分为单层工业厂房结构吊装和多层装配式框架结构吊装;
455. 预制构件重叠数一般不宜超过四层;上、下层间一般要做好隔离层,上层构件的浇筑要等到下层构件设计强度的30%以后才可进行;对砼运输的基本要求是达到设计强度75%
456. 预制构件吊装过程一般包括绑扎、吊升、就位、临时固定、校正和最后固定等工序;
457. 按柱身吊起后是否能保持垂直状态,分为斜吊法和直吊法,相应的绑扎方法有:斜吊绑扎法和直吊绑扎法;柱的起吊方法,按柱在吊升分配痛苦各程中柱身运动的特点分为旋转法和滑行法;按使用起重机的数量,有单机起吊和双机起吊;
458. 起重机的选择要根据所吊装构件的尺寸、重量及吊装位置来确定,可选择的机械有履带式起重机、塔式起重机或自升式塔式起重机;履带式起重机适宜于安装4层以下结构,塔式起重机适宜于4-10层结构,自升式塔式起重机适于10层以上结构;
459. 起重机的三个工作参数:超重量;起重高度;起重幅度;
460. 起重机的平面布置分为单侧布置和双侧布置、跨内单行和跨外环形布置;
461. 结构吊装方法与吊装顺序:分件吊装法(单层工业厂房使用较多);综合吊装法;
462. 工程中常用的吊装方法有整体吊装法、平移法、顶升法及提升法;
463. 大跨度屋盖结构整体吊装法有多机抬吊法和桅杆吊升法两种;
464. 大跨度屋盖结构整体平移法施工分滚动平移和滑动平移法;
465. 顶升法和提升法的共同特点是:网架在地面进行拼装,然后用起重设备垂直地安装到设计标高;区别是:顶升法的千斤顶在网架之下,提升法的起重设备在网架之上;提升法适宜于周边支承的网架;顶升法适宜于点支承的网架;
466. 升板结构的特点:柱网布置灵活,设计结构单一;各层板叠浇制作,节约大量模板;提升设备简单,不用大型机械;高窗作业减少,施工罗为安全;劳动强度减轻,机械化程度提高;节省施工用地,适宜狭地施工;但用钢量大,造价偏高;
467. 一般抹灰按建筑物要求分为普通抹灰,中级抹灰、高级抹灰三个等级;
468. 一般抹灰工程中的普通抹灰表面应光滑、洁净、接槎平整,分格缝应清晰;
469. 一般抹灰分为:水泥砂浆抹灰;混合砂浆抹灰;石灰砂浆抹灰;石膏灰抹灰;纸筋灰抹灰;聚合物水泥砂浆抹灰;
470. 一般抹灰的构造层次:底层;中层;面层;
471. 水泥砂浆地面压光要三遍成活;普通硅配盐水泥终凝时间不大于2小时;
472. 水泥砂浆地面一般在夏天24小时后养护,春秋季节在48小时后养护,养护不少于7天,矿渣水泥延长到14天,在水泥砂浆面层强度达不到5mpa之前,不得在上面行走;
473. 木地板的装修做法:粘贴式木地板;实铺式木地板;架空式木地板;
474. 地毯有块毯和卷材两种形式,不同的铺设方式和铺设位置分活动式铺设、固定式铺设;
475. 裁割地毯时应沿地毯经纱裁割,只割断纬纱,不割经纱,对于有背衬的地毯,应从正面分开绒毛,找出经纱和纬纱后裁割;用胶粘贴的地毯,24小时内不得踩踏;
476. 外墙面铺贴,镶贴顺序应自下而上发层分段进行,每段内内镶贴顺序也应是自下而上进行,而且应先贴附墙柱面,后贴大墙面,再贴窗间墙;
477. 建筑涂料的选择原则:建筑的装饰效果;耐久性;经济性;
478. 建筑涂料的选择方法:按建筑的装饰部位;按不同的建筑结构材料;按建筑物所处的地理位置和施工季节选择涂料;
479. 涂层的形成:底涂料;中间层涂料;面层涂料;
480. 常见的涂装方式有:刷涂;喷涂;滚涂;弹涂;
481. 玻璃钢幕墙强构形式:一是饰面的玻璃;二是固定玻璃的骨架;
482. 玻璃幕墙结构:型钢骨架;铝合金型材骨架;无骨架玻璃幕墙;
483. 铝合金骨架分为明框、隐框、半隐框;
484. 玻璃幕墙施工方法:安装紧固连接件;固定竖向主龙骨;固定横向主龙骨;安装玻璃;
485. 框内两侧密缝材料,一般是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填缝材料,二部分是防水密封胶;
486. 路基施工包括路基土石方施工、路基整修、路基排水及防护工程等;
487. 路基施工基本方法有以下几种:人工施工;简易机械化施工;水力机械化施工;爆破法施工;机械化施工;
488. 路基土方作业的工作内容:由开挖、运输、填堆、压实、整修五个环节组成;
489. 路堤坝填筑方法有水平分层填筑法、竖向填筑法、纵向分层填筑法竖向填写筑法和混合填筑法;
490. 路堑的开挖有横挖法;纵挖法;混合法几种;
491. 爆破作业的施工程序:对爆破人员进行施工技术培训和安全教育 —对爆破器材进行检查—试验—清除表土—选择炮位—凿孔—装药—堵塞—敷设起爆网络—设置警介线—起爆—清方等;主要工序有:炮位选择、凿孔、装药、药孔堵塞、起爆、清方;
492. 装药的方式:集中药包;分散药包;药壳药包;坑道药包;
493. 在选择清方机械时应考虑以下技术经济条件:工期所要求的生产能力;工程单价;爆破岩石的块度和岩堆的大小;机械设备进入工地的运输条件;爆破时机械撤离和重新进入工作面是否方便等;就经济性业说,运距在30-40米以内,采用推土机较好;40-60米用装载机自铲运较好;100米以上用挖掘机配合自卸汽车较好;
494. 路面施工包括备料、路床施工、路面基层施工、路面面层施工、路容整修等;
495. 现行规范规定: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稳定土基层,应采用集中厂绊法施工;
496. 中心厂拌法与路拌法施工的主要区别:第一,水泥稳定土混合料在中心站用强制式拌和机等厂拌设备进行集中拌和;第二,混合料用摊铺机进行摊铺;配料精度高,混合料拌和质量好,缩短了延迟时间,摊铺的厚度均匀,平整度好;
497. 水泥稳定土施工时,必须采用流水作业法,使各工序紧密衔接,特别要缩短从拌和到碾压终了之间的延迟时间;一般情况下,每一作业段以200米为宜;
498. 沥青路面按施工方法分为层铺法、路拌法和厂拌法;层铺法是分层洒布沥青、分层铺撒矿料和碾压的方法修筑路面(主要路面层铺式沥青表面处治和沥青贯入式两种);路拌法是在施工现场以不同方式将冷料热油或冷料拌和摊铺和压实的方法;厂拌法是集中设置拌和基地,采用专门设备,将具有规定级配的矿料和沥青加热拌和,然后将混合料运至工地热铺热压或冷铺冷压的方法;
499. 热拌沥青混合料路面的施工过程包括四个方面:混合料的拌制、运输、摊铺和压实成型;
500. 沥青混合料的分层厚度不得大于10cm,压实应校初压、复压、终压三个阶段进行;
501. 混合料摊铺后,初压可采用6吨左右的轻型压路机压1-2遍,使混合料初步稳定,再用轮胎式压路机或轻型钢筒式压路机压1-2遍;
502. 层铺法沥青表面处置的施工工序及要求如下:清理基层;洒布沥青;铺撒矿料;碾压;初期养护;
503. 水泥混凝土路面滑模式摊铺机具有现代化的自控高速生产能力,不需人工设置模板,其模板安装在机械上;
504. 常用的筑路机械包括土石方施工机械;压实机械;路面施工机械;
505. 平地机是由拖拉机作牵引动力的机械,分机械操纵式和液压操纵式两种;根据车轮数又可分为四轮和六轮两种;
506. 压实机械可分为静力压路机、振动压路机、夯实机械三类;静力压路机又可分为光轮压路机和轮胎压路机;
507. 夯实机械按结构和工作原理可分为:自由落锤式夯实机、振动平板式夯实机、振动冲击夯实机、爆炸式夯实机和蛙式夯实机;
508. 路面施工机械分为摊铺机和洒布机;摊铺机可分为:沥青混凝土摊铺机和水泥混凝土摊铺机;沥青洒布机按运行方式可分为自行式和拖式两种;
509. 桥梁墩台按其施工方法分为整体式墩台和装配式墩台两大类,相应的施工方法也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整体式墩台的现场就地浇筑与砌筑;一类是装配式墩台的拼装预制类施工;
510. 整体式墩台可分为石砌墩台或混凝土墩台;砌石时所采用的敦工脚手架应环绕墩台搭设,主要用以堆放材料;轻型脚手架有适用于6米以下墩台的固定式轻型脚手架;适用于25米以下墩台的简易活动脚手架;较高的墩台可用悬吊脚手架;
511. 根据施工经验,当混凝土墩台高度小于30米时采用固定模板施工;当高度大于或等于30米时常用滑动模板施工;
512. 墩台混凝土施工具有特点:大体混凝土,水泥应优先使用矿山渣水泥,火山灰水泥;当墩台面积小于或等于100m2应连续灌注混凝土,以保证混凝土的完整性;为了节省水泥,墩台大体积圬工中可采用片石混凝土;
513. 装配式墩台施工包括:砌块式墩台施工;柱式墩台施工;
514. 墩台基础施工分为:明挖扩大基础施工;柱与管柱基础施工;沉井基础施工;
515. 明挖施工的主要内容包括:基础定位放样;陆地基础开挖;水中基础开挖;基坑排水;基底检验与处理;基础圬工浇筑; 516. 柱与管柱基础施工分为:锤击沉桩;射水沉桩;振动沉桩;静力压桩;水中沉桩;
517. 沉井基础施工的主要内容:沉井制造、下沉、基底清理、封底、填充、及灌注面盖板等;下沉沉井的基本施工方法,是不排水而在水中挖土,但土量不大,地下水量不多时可用排水法下沉;
518. 不排水下沉的基本要求是:应根据土质确定挖土深度,最深不允许低于刃脚标高2米;一般砂类土尤其是娄砂土不宜降低井内水位的办法作为减少浮力,促使下沉的手段;
519. 桥梁承载结构的施工方法多种多样,常用的有:支架现浇法;预制安装法;悬臂施工法;转体施工法;顶推法施工;移动模架逐孔施工法;横移法施工;提升与浮运施工;
520. 悬臂桥施工包括锚碇施工、索塔施工、主缆施工和加劲梁施工几个主要部分;锚碇分为重力式锚和遂道锚两种;混凝土索塔通常采用滑模、爬模、翻模并配以塔吊或泵送浇筑;钢索塔一般为吊装施工;主缆架设主要有空中纺丝法as;和预制平行索股法ppws;
521. 斜拉桥施工包括墩台施工、主梁施工、斜拉索制作与安装三大部分;斜拉桥主梁施工一般可采用支架法、顶推法、转体法、悬臂浇筑和悬臂拼装方法来进行;
522. 涵管施工程序:围堰—抽水—除淤清基—管位放样—基槽开挖—铺筑垫层—浇捣管基—排管—接缝处理—端墙砌筑—洞口铺砌—坡脚浇捣—养护—拆坝通水;
523. 屋面根据防水材料不同可分为卷材防水层屋面、涂漠防水屋面、刚性防水屋面等;
524. 卷材防水屋面应采用沥青防水卷材、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和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
525. 卷村防水层一般采用满粘法;点粘法;条粘法和空铺法来进行铺贴;
526. 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的施工方法一般有热熔法、冷粘法和自粘法等,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的施工方法一般有冷粘法、自粘法、焊接法和机械固定法;
527. 卷材铺贴方赂应聘符合下列规定:当屋面坡度小于3%时,宜平行于屋脊的铺贴;当屋面坡度在3%-5%时,卷材可平行或垂直于屋脊铺贴;当屋面坡度大于15%或屋面受振动时,应垂直于屋脊铺贴;当屋面坡度大于25%时,一般不宜使用卷材防水层;上下层卷材不允许垂直铺贴;铺贴天沟檐高时,宜顺天沟、檐高方向;
528. 铺贴卷材应采和搭接法,平行于屋脊的搭接缝,应顺流水方向,垂直于屋脊的搭接缝应顺年最大频率风向搭接;叠层铺贴的各层卷材,在天沟与屋面的交接处,应采用叉接法搭接,搭接缝应错开;搭接缝应留在屋面或天沟侧面,不宜留在沟底;
529. 将涂膜防水层的涂料分成两类: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涂料;合成高分子防水涂料;
530. 刚性防水层屋面一般是用普通细石混凝土、补偿收缩混凝土、块体刚性材料,钢纤维混凝土作屋面防水层;
531. 地下工程防水方案有以下三类:结构自防水;表面防水层防水;防排结合;
532. 常用的外加剂防水混凝土有:三乙醇胺防水混凝土;加气剂防水混凝土;减水剂防水混凝土;氯化铁防水混凝土;
533. 防水混凝土施工注意事项:施工环境干燥,避免带水施工;模板支撑牢固、接缝严密;防水混凝土浇筑前无沁水,离析现象;浇筑时自落高度不大于1.5米;采用机械振捣密实;自然养护不少于14天;
534. 防水混凝土施工缝留置规定:墙体水平缝高出底板表面不小于300的墙体上;垂直缝避开地下水和裂隙水较多的地段,并宜与并形缝相结合;
535.表面防水层防水有刚性、柔性两种;
536.水泥砂浆防水层是一处刚性防水层,分为刚性多层法防水层;刚性外加剂法防水层;
537.卷材防水属于柔性防水层按其地下防水结构施工可分为外贴法和内贴法两种;
538.常用的止水带有橡胶止水带;塑料止水带、氯丁橡胶板止水带和金属止水带等;止水带的构造有:粘贴式;可卸式;埋入式(使用最多);
539.涂漠防水层应翻至墙面并做到离地面150mm处;与地下工程施工有关的基础技术:地基处理技术;锚固技术;支挡技术;衬砌技术;爆破技术;
540.影响地下工程施工技术选择的主要因素:洞室围岩的性质;洞室的体型特征;施工条件;
541.地下工程开挖与支护施工的主要类型:暗挖法;明挖法;特殊施工方法;
542.盾构机可以从很多主面进行分类:一般分为开放式、部分开放式、封闭式三种类型;
543.盾构机基本构造则是由钢壳、推进机系统、衬砌拼装系统三部分组成;盾构壳体一般由切口环、支承环、盾尾三部分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