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建筑工程 > 注册造价工程师 > 复习指导 >

2008年造价工程师考试《计价与控制》考试重点4

2008-10-05 
  179. 周转次数360/流动资金最低周转天数应收帐款年销售收入/应收帐款周转次数存货外购原材 ...

  179. 周转次数=360/流动资金最低周转天数;应收帐款=年销售收入/应收帐款周转次数;存货=外购原材料 外购燃料 在产品 产成品;外购燃料=年外购燃料/按种类分项周转次数;在产品=(年外购原材料、燃料 年工资福利费 年修理费 年其他制造费)/在产品周转次数;产成品=年经营成本/产成品周转次数;

  180. 项目流动资金中的现金是指货币资金,包括企业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现金需要量=(年工资福利费 年其他费用)/现金周转次数;

  181. 流动负债只考虑应付帐款一项。应付帐款=(年外购原材料 年外购燃料)/应付帐款周转次数;

  182. 财务基础数据测算的内容:项目总投资及其资金来源和筹措;生产成本费用;销售收入与税金;销售利润的形成与分配;贷款还本付息测算;

  183. 生产成本费用是指项目生产运营支出的各种费用;按成本与生产过程的关系分为制造成本和期间费用;按成本与产量的关系,分为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按财务评价的特定要求分为总成本费用和经营成本;

  184. 总成本费用包括产品制造成本、期间费用;

  185. 产品制造费用由直接费用和制造费用组成;期间费用包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费用;期间费用不计入成本;直接费用由直接材料、直接工资及福利费、其他直接支出组成;直接费用直接计入成本;

  186. 销售收入的估算:确定销售量;确定产品的销售价格;确定销售收入;

  187. 还本付息的资金来源:归还借款的利息;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费;和其他还款资金来源;

  188. 国外借款的还款方式:等额还本付息;等额还本、利息照付;

  189. 财务评价的作用:考虑项目财务盈利能力;用于制定适宜的资金规划;为协调企业利益与国家利益提供依据;

  190. 财务评价的内容:财务盈利能力评价主要考察投资项目的盈利水平;为此目的,需编制全部现金流量表、自有资金现金流量表和损益表三个基本财务报表;计算财务内部收益率、净现值、投资回收期、投资收益率等指标;偿债能力分析主要编制资金来源与运用表、资产负债表;

  191. 为了进行投资项目的经济效果分析,需编制的财务报表主要有:财务现金流量表、损益表、资金来源与运用表和资产负债务表;

  192. 按投资计算基础的不同,现金流量表分为全部现金流量表和自有资金现金流量表;

  193. 现金流入为产品销售收入、回收固定资产佘值、回收流动资金;固定资产佘值和流动资金的回收均在计算期最后一年;固定资产佘值回收额为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中最后一年的固定资产期末净值,流动资金回收额为项目正常年份流动资金的占用额;

  194. 现金流出包括固定资产投资、流动资金、经营成本及税金;

  195. 项目建设期各年的现金流量为各年现金流量减对应年份的现金流量,各年累计净现金流量为本年及以前各年净现金流量之和;

  196. 自有资金现金流入各项数据来源与全部投资现金流量表相同;现金流出的项目包括:自有资金、借款本金偿还、借款利息支付、经营成本及税金;项目建设期各年的净现金流量为各年现金流入量减对应年份的现金流出量;

  197. 损益表能反映项目计算期内各年的销售收入、总成本费用、利润总额、所得税及税后利润的分配情况的重要财务报表;此表的编制基础是会计上的权责发生制原则;

  198. 资金来源与运用表能全面反映项目资金运动全貌;项目资金来源包括:利润、折旧、摊销、长期借款、短期借款、自有资金、其他资金、回收固定资产佘值、回收流动资金等;项目资金运用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建设期利息、流动资金、所得税、应付利润、长期借款还本、短期借款还本等;资金来源与运用表反映项目计算期内各年的资金盈余或短缺情况,用于选择资金筹措方案,制定适宜的借款及偿还计划,并为编制资产负债表提供依据;

  199. 资产负债表综合反映项目计算期内各年末资产、负债的所有者权益的增减变化及对应关系,用以考察项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结构是否合理,进行清偿能力分析,资产负债表的编制依据是“资产=负债 所有者权益”;

  200. 资产由流动资产、在建工程、固定资产净值、无形资产净值四项组成;负债包括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

  211. 借款偿还期=偿清债务年份数-1 偿清债务当年应付的本息/当年可用于偿债的资金总额;借款偿还期小于等于借款合同规定的期限时,项目可行;

  212. 资产负债率反映项目总体偿债能力。这一比率越低,则偿债能力越强;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流动比率,反映企业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该比率越高,单位流动负债将有更多的流动资产作保障,短期偿债能力就越强;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总额/流动负债总额;速动比率反映企业在很短时间内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速动资产=流动资产——存货,是流动资产中变现最快的部分,速动比率越高,短期偿债能力越强;速动比率一般为1左右较好;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总额/流动负债总额;

  213.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一般工业项目设计可分为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两个阶段过行,称为两阶段设计;对技术复杂的可按初步设计、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三阶段进行;民用项目设计一般分为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三个阶段进行;

  214. 工业项目设计程序:设计准备;总体设计;初步设计(这是设计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性阶段);技术设计;施工图设计;设计交底和配合施工;

  215. 民有项目设计程序: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

  216. 在我国,建筑设计一般要贯彻“适用、经济、在可能的条件下注意美观”的方针,工业建筑设计中要求贯彻“坚固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方针。具体而言,在设计中应该坚持以下原则:严格执行国家现行规范的国家批准的建设标准;尽量采用标准化设计,积极推广应用可靠性设计,结构优化设计方法等现代设计方法;注意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节省建设资金。积极采用技术上更加先进,经济上更加合理的新结构、新材料;

  217. 设计阶段工程造价计价与控制的重要意义:可以使造价构成更加合理;可以提高投资控制效率;会使控制工作更加主动;便于技术与经济相结合;效果最显著;

  218. 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是在设计阶段;

  219. 设计方案评价原则:设计方案必须要处理好经济合理性与技术先进性之间的关系;设计方案必须兼顾建设与使用,考虑寿命全寿命费用;必须兼顾近期与远期要求;

  220. 工业项目设计由总平面图、工艺设计及建筑设计三部分组成;

  221. 总平面图设计中影响工程造价的因素:占地面积;功能分区;运输方式选择;

  222. 总平面图设计的基本要求;总平面图设计要注意节约用地,不占或少占农田;总平面图设计必须满足生产工艺过程的要求;总平面图设计要合理组织厂内外运输,选择方便经济的运输设施和合理的运输线路;总平面图布置应适应建设地点的气侯、地形、工程水文地质等自然条件;总平面图设计必须符合城市规划的要求;

  223. 工业项目总平面设计的评价指标:有关面积的指标;比率指标;工程量指标;功能指标;经济指标;

  224. 总平面图设计评价方法:价值工程法;模糊数学法;层次分析理论等;

  225. 工艺设计是工程设计的核心,工艺设计过程中影响工程造价的因素:选择合适的生产方法;合理布置工艺流程;合理的设备选型;

  226. 生产方法是否合适首先表现在是否先进适用;生产方法的合理性还表现在是否符合所采用的原料路线;所选择的生产方法应该符合清洁生产的要求;

  227. 工艺流程的合理布置首先在于保证主要生产工艺流程无交叉和逆行现象,并使生产线路尽可能短;工艺流程是否合理主要表现在运输路线的组织是否合理;

  228. 工艺技术选择原则:先进性;适用性;可靠性;安全性;经济合理性;

  229. 设备选型时应当考虑的主要因素:设备的选型;经济性;设备的维修性;设备的可靠性;

  230. 对工艺技术评价的方法有很多,主要有:多指标评价法和投资效益评价法;

  231. 建筑设计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因素:平面形状;流通空间;层高;建筑物层数;柱网面置;建筑物的体积与面积;建筑结构;

  232. 在建筑设计中应遵循以下原则:在建筑平面图布置和立面形式上,应该满足生生工艺要求;根据设备种类、规格数量、重量和震动情况,以及设备的外型及基础尺寸,决定建筑物的大小、布置和基础类型,以及建筑结构的选择;根据生产组织管理、生产工艺技术、生产状况提出劳动卫生和建筑结构的要求;

  233. 厂房空间平面设计方案评价的技术经济指标包括:单位面积造价;建筑物周长与建筑面积比(k周按圆形、正方形、矩形、t型、l型的次序依次扩大);厂房展开面积;厂房有效面积与建筑面积比;工程全寿命成本;工艺厂房建筑结构休系方案评价指标:建设工期、劳动消耗、材料消耗、混凝土折算厚度;建筑物自重及建筑造价;

  234. 工业建筑设计评价的主要方法有:多指标评价法;投资效益评价法;价值系数法;

  235. 民用建筑设计包括:住宅设计、公共建筑设计、住宅小区设计;住宅建筑是民用建筑中最大量、最主要的建筑形式;

  236. 我国城市居民点的总体规划一般分为居住区、小区和住宅组三级布置;

  237. 住宅小区规划中影响工程造价的主要因素:占地面积;建筑群体的布置形式;

  238. 在住宅小区规划设计中节约用地的主要措施:压缩建筑间距;提高住宅层数和高低层搭配;适当增加房屋长度;提高公共建筑的层数;合理布置道路;

  239. 居住小区设计方案评价指标:建筑毛密度=居住和公共建筑基底面积/居住小区占地总面积*100%;居住建筑净密度=居住建筑基底面积/居住建筑占地面积*100%;居住面积密度=居住面积/居住建筑占地面积;居住建筑面积密度=居住建筑面积/居住建筑占地面积;人口毛密度=居住人数/居住小区占地面积;人口净密度=居住人数/居住建筑占地面积;绿化比率=居住小区绿化面积/居住小区占地面积;

  240. 居住建筑净密度是衡量用地经济性和保证居住区必要卫生条件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居住面积密度是反映建筑布置、平面设计与用地之间关系的重要指标;

  241. 民用住宅建筑设计影响工程造价的因素:建筑平面形状和周长系数;住宅的层高和净高;居住的层数与工程造价的关系;住宅单元组成、户型和住户面积;居住建筑结构的选择;

  242. 民用住宅建筑设计的基本要求:民用建筑设计坚持“适用、经济、美观”的原则;平面布置合理,长度和宽度比例适当;合理确定户型和住户面积;合理确定层数与层高;合理选择结构方案;

  243. 民用建筑设计的评价指标:平面指标用来衡量平面布置的紧凑性;建筑周长指标;建筑体积指标;面积定额指标;户型比;

  244. 设计方案技术经济评价主要因素:工期的比较;采用新技术的分析;产品功能的可比性(需要可比、费用消耗可比、价格可比、时间可比);

  245. 通过反映建筑产品功能和耗费特点若干技术经济指标的计算、分析、比较,评价设计方案的经济效果。可分为多指标对比法和多指标综合评分法;

  246. 静态投资效益评价法:投资回收期法;计算费用法;

  247. 优化设计的步骤:优化设计的提出;优化设计的审查和实施;

  248. 设计方案优化:通过优化设计进行造价控控制;运过设计招标和设计方案竞选优化设计方案;运用价值工程优化设计方案;推广标准化设计,优化设计方案;限额设计;运用寿命周期成本理论优化设备选型;

  249. 在设计阶段运用价值工程的意义:可以使建筑产品的功能更合理;可以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可以节约社会资源;

  250. 在价值工程实施价值工程的步骤:功能分析;功能评价;方案创造;方案评价;

  251. 价值工程在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控制中的应用:对象选择;功能分析;功能评价;分配目标成本;方案创新及评价;

  252. 广泛采用标准法设计,是改进设计质量,加快实现建筑工业化的额观要求;广泛采用标准化设计,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快工程建设进度;广泛采用标准化设计,可以节约建筑材料,降低工程造价;

  253. 限额设计的全过程实际上就是建设项目投资目标管理过程,即目标分解与计划,目标实施、目标实施检查、信息反馈的控制循环过程;这个过程包括:投资分配(投资分配是实行限额设计的有效途径和主要方法);限额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的造价控制(进行施工图设计应把握两个标准:一个是质量标准,一个是造价标准);设计变更;

  254. 在设计阶段运用寿命周期成本理论的意义:能真正实现技术与经济相结合;为确定项目合理功能水平提供依据;有助于增强项目的抗风险能力;可以使设备选择更加科学;

  255. 在设备选型中应用寿命周期成本评价方法的步骤:提出各项备选方案,并确定系统效率评价指标;明确费用构成项目,并预测各项费用水平;计算各方案的经济寿命,作为分析的计算期;计算各方案的经济寿命期内的寿命周期成本;计算各方案可以实现的系统效率水平,然后与寿命周期成本相除计算费用效率,费用效率较大的方案较优;

  256. 采用两阶段设计的建设项目,初步设计阶段必须编制设计概算;采用三阶段设计的,扩大初步设计阶段必须编制修正概算;

  257. 设计概算的作用:是编制建设项目投资计划、确定和控制建设项目投资的依据;是签订建设工程合同和贷款合同的依据;是控制施工图设计和施工图预算的依据;是衡量设计方案技术经济合理性和选择最佳设计方案的依据;是考核建设项目投资效果的依据;

  258. 设计概算可分为单项工程概;单项工程综合概算和建设项目总概算三级;

  259. 设计概算的编制原则:严格执行国家的建设方针和经济政策的原则;要完整准确的反映设计内容的原则;要坚持结合建工程的实际,反映工程所在地当时价格水平的原则;

  260. 单位工程概算匠内容分为两类;建筑工程概算书和设备及安装工程概算书;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