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建筑工程 > 注册岩土工程师 > 复习指导 >

2008年岩土工程师考试《专业知识》答疑精选

2008-10-05 
  学员提问1:刘老师:岩土专业知识一第18讲提到:计算挡土墙压力、地基或斜坡稳定及滑坡推力时 ...

  学员提问1:刘老师:岩土专业知识一第18讲提到:计算挡土墙压力、地基或斜坡稳定及滑坡推力时,荷载效应应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但分项系数均为1.0。

  问题:这基本组合与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的标准组合有区别吗? 我从规范上看,基本组合,分项系数为1.0时,与标准组合计算式是一样的。所以有疑惑。

  先谢谢刘老师

  老师回答1:你好:关于二者的区别,可参阅《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中的3.0.5条,上面有关于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以及承载力极限状态下的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的说明,也可参阅《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上面的相关规定。

  学员提问2:例题3:某冲击成孔嵌岩灌注桩,桩径0.8米,桩长20米,桩端持力层为中等风化花岗岩,嵌岩深度2.0米,桩侧土层分布为:0~2.0米为吹填砂,qsik=30kpa;12~14米,黏土,qsik=30kpa;14~18米,强风化花岗岩,qsik=120kpa;18米以下为中风化花岗岩,试计算该嵌岩桩的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假设桩身混凝土强度已满足桩的承载力设计要求)

  解析: 嵌岩桩的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是由:桩周土侧阻、嵌岩段侧阻、端阻三部分组成。

  quk=qsk qrk qpk

  qsk=u∑ζsiqsikli(ζsi为覆盖层第层土的侧阻力发挥系数,规范中有规定)

  qrk=uζsfrchr

  qpk=ζpfrcap(ζs、ζp为嵌岩段侧阻和端阻修正系数,与嵌岩段深径比hr/d有关。查表)。注意规范表下面的小字

  所以嵌岩桩的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为:

  quk=qsk qrk qpk =2.51*(0.8*2*30 0.8*10*15 0.8*2*50 1.0*4*120
2.51*0.0675*0.9*6000*2.0 0.25*0.9*6000*0.5=4321.1kn

  嵌岩桩单桩承载力设计值:

  r=quk/γsp=4332.1/1.67=2594.1kn

  请问:粘性土和粉土的侧阻力系数在桩端置于新鲜或微风化硬质岩中且桩底无沉渣时才取0.8,而此题为中等风化,为什么?

  老师回答2:你好:根据题中所给条件,结合规范5.2.11条之规定,侧阻力发挥系数应为1.

  从该题所给条件可知,采用冲击成孔里,孔底不可能无沉渣,且桩端未置于新鲜或微风化的硬质岩上,故有土层侧阻力的挥系数的确定按其它情况确定,为1.

  学员提问3:此时桩端平面处的qc应主桩端平面处以上4d范围内按土层厚度的探头阻力加权平均值,加权平均难道只是简单的平均吗?

  老师回答3:你好:桩端平面以上4倍桩径范围的长度为4*0.35=1.4m,而第4层细砂的厚度为4m,远远大于1.4m,即使再如何进行厚度加权平均,其探头阻力值仍为0.4mpa.然后再与桩端以下1倍桩径范围内的探头阻力进行平均,此时的平均就是二者相加除以2.

 学员提问1:例题6:拟在某城市近郊建造多层厂房,冬季采暖,采用柱下独立基础,按永久荷载标准值计算的基底压力为145kpa。场地条件为:①填土,厚度0.8米;②粘性土,厚度3.3米,ω=29%,ωp=18%,ωl=38%,fk=170kpa;③淤泥质土,厚度10米;④中密细砂。

  地下水位地表下1.5米,标准冻深为2米。

  (1)、设计冻深为()

  a.1.52米;

  b.1.60米;

  c.1.70米;

  d.2.00米

  (2)试确定合理的基础埋置为()?

  a.0.90米;

  b.1.05米;

  c.1.15米;

  d.1.55米

  解析:查基础规范表g.0.1属特强冻胀土。

  由表5.1.7-1,yzs=1.00;由表5.1.7-2,yzw=0.80;由表5.1.7-3,yze=0.95;

  zd=z0 yzs yzw yze=2.0*1.0*0.8*0.95=1.52米。选a

  按特强冻胀土,方形基础,采暖,基底平均压力=145*0.9=130kpa

  查基础规范g.0.2:建筑基底下允许残留冻土层厚度hmax=0.38米,

  基础最小埋 深dmin=zd-hmax1.52-0.38=1.14米, 考虑到存在软弱下卧层,基础宜尽量浅埋,可取埋深1.15米。选c

  按特强冻胀土,方形基础,采暖,基底平均压力=145*0.9=130kpa 请问0.9是从哪来的

  老师回答1:你好:确定基底平均压力时,即用永久载荷乘以0.9,该条规定见《地基基础设计规范》附录g表g.0.2下的注解4。

  学员提问2:请问老师:专业知识一第二十七讲

  对于矩形基底的长和宽应如何确定,是按长、短边定,即长和为长短边为宽,还是根据受力特点定,有偏心作用的一边定为宽,无偏心的一边定为长?

  老师回答2:你好:你的理解有一定道理.对于矩形基础(如筏形基础50m*12m),一般情况下认为基础宽度为短边宽度;但当受到偏心荷载时,对于基底面积不大的矩形基础,一般情况下是把偏心荷载设计在垂直于长边方向,也就是说,这时的基础宽度是按长边进行考虑的

  学员提问3:老师您好:有一个问题请教,《规范》中对详勘阶段控制性勘探孔数量没有明确的规定,如初勘阶段“控制性勘探孔宜为勘探点总数的1/5——1/3,且每个地貌单元均应有控制性勘探点”,所以,详勘阶段控制性勘探点的数量如何具体确定。后面练习题控制钻孔数量如何确定

  老师回答3:你好:规范中对于初步勘察明确规定了控制性勘探孔的数量,实际工作中,往往不进行初步勘察,而直接进入详细勘察阶段,这样在确定控制性勘探孔的时候,我认为不应少于初步勘察阶段的控制性勘探孔的数量进行钻孔布设.也就是说,初步勘察阶段的控制性勘探孔的数量是个最低标准,详细勘察阶段确定控制性勘探孔数量时不应低于这个标准.你认为这样可以吗.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