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这个时代最需要的是高素质的富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在整体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更要做好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特别是在小学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在利用作文教学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是教师。作为一名教师,除自己需具备创新意识外,还应将这种意识、这种思维传递给学生,让学生知道创新思维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具体到作文训练中,就是要写出自已的个性,写出自己的不同之处,体现出自己的特色。
那么,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我认为应注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指导学生从多角度立意,写出文章的灵活性。
要发展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就要从多个方面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写作环境。事物在不断变化,作者的喜怒哀乐也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用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语言也就不同,文章才能写出灵活性。比如写校园:如果是写庆祝“六一”儿童节,就应该着重渲染校园欢乐的气氛;如果是写热爱学校的优秀集体,就应注重写出校园内团结友爱的盛况;如果是写对校园的热爱,就要重点描写学校优美景色,突出学校的美丽……写景物总要带着一定的感情色彩,同一个事物在不同的时候,不同地点,有着不同的特点,因此就会得到不同的感受。我国宋代的文学家苏轼有一句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写作文时,如果能从不同角度去观察事物,抓住事物的特点,就能写出文章的灵活性。如在教学《蚕和蜘蛛》一课时,我找来一篇关于蜘蛛的文章,让学生去比较:同样是写蜘蛛的,但因为作者所站的角度不同,抓住了蜘蛛的不同特点,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也就不同了。然后引导学生练习从不同角度去观察事物,通过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立意着笔,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打开了学生的思路,也从多个思路的选择中让学生体味到创造的灵活性。
二、引导学生挖掘题材深意,写出作文的鲜明性。
新颖、独到、奇特是创造想象的本质特征。通过引导学生挖掘题材深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创新能力,这是学生写出主题鲜明的作文的重要思维方式。在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创新能力,就必须以课堂教学为依据,让学生投身到生活中去,在生活中感受,在生活中学习写作,并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感情。小学生的生活面本来就比较窄,如果再埋头读书,活动仅仅局限于校园范围以内,那么,要获得较多的作文素材并写好作文是很难的。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多接触自然,多接触社会,要让学生从平凡生活中发现闪光点。在校春季运动会上,我班学生杨婷婷在四百米接力赛中刚起跑就掉了一只鞋,但是为了为班级争光,她咬着牙,光着一只脚跑完了全程。看着她那渗着血水的脚,同学们都被感动了。一个学生怀着激动的心情写下了《向她学习》的课外作文,写出了新意。我在班上的优秀作文评讲课上,宣读了他的作文,并引导学生要写出主题鲜明的作品,注意在平凡的生活中观察,写出真情实感,写出深意,文章就有了鲜明性。
我在班上还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开展积极的讨论,充分发表自已的见解,从辩论中发展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如在教学寓言《南辕北辙》时,我引导学生对“那个人是否能到目的地”展开讨论。大家争论激烈,思想活跃,各抒己见。通过这些活动不但提高了同学们的口头表达能力,而且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也得到了训练。
三、展开联想,培养主动创新意识。
作文是种活动,它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写作文的过程是学生运用书面语言表达自己思想感情和想象的过程。想象是思维的花朵,创造思维的核心,也是作文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思维基础。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展开想象的翅膀,尽情发表自己的畅想,无拘无束。教师要帮助学生把敢于创新形成一种训练,让学生用书面语言表达思维情感,努力把学生的想象发挥出来。如在教学看图作文《跳绳比赛》时,我引导学生认真看图,展开丰富的想象,不仅写出画面上有的内容,而且还根据画面内容思前想后,把整个比赛过程叙述完整。只有这样,学生的作文水平才能不断提高,创新思维才能得到培养。
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着眼于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这是二十一世纪学校教育的方向。素质教育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必须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重点。在小学时期的写作教学中拓宽学生思路,启迪学生思维,注重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训练是培养具有高素质的跨世纪人才的重要内容。我们必须树立改革和创新的意识,要敢于创新,善于创新,开创出作文教学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