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练习题的启示
前几天的练习试卷上,我出了一道题:照样子,改写句子,使句子更生动。例:春天,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改为了:春天,燕子从南方赶来了。出这道题的目的是:1.让学生学写一些拟人句,使句子更生动、更形象。2.让学生从句子中体会春的景色。下面要改写的句子是:1.嫩绿的小草从泥土里长出来。2.春雨过后,路旁的野花开放了。
学生把练习卷交上来了,第一句,大部分学生都改为了:嫩绿的小草从泥土里钻出来了。还有的改为:小草从泥土里偷偷地钻出来了。第二句改写的句子就“千奇百怪”了。有的是:春雨过后,路旁的野花绽放了。有的是:春雨过后,路旁的野花争奇斗艳了。还有的是:春雨过后,路旁的野花露出了笑脸。还有的是:春雨过后,路旁的野花盛开了。等等。
放下卷子,我想:是不是我出的题目有些难度,才使一些学生不能改为拟人句?还有有些学生不能理解题意?还是有些学生积累的东西较少,需要运用时,挖空心思也想不出词语来?可能这些原因都有吧。既然问题出来了,何不解决问题后,再拓展延伸呢?
首先:讲解这道题,让学生理解题意和用意。
然后:仿写句子,拓展延伸。
什么怎么样了?
学生可以说:
春天,小树叶从树妈妈的怀里钻出来了。
小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好像在翩翩起舞。等等。
通过这样的练习,既让学生写出了各种各样的句子,也发散了学生的思维,这也算弄巧成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