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赏花灯
花灯点燃的是期盼,花灯映照的是幸福。
元宵节又叫灯节,是四时八节中最富诗情、最为热闹的节日,是春节的句号、压轴的精彩。元宵之夜,各式花灯千姿百态、灯火辉煌,仿佛圣桑《动物狂想曲》的视觉版,将原本寂静冷清的夜晚变得喧闹华丽。在封建社会,闺中女子一向禁止外游,可在元宵节前后,开禁驰禁,于是,元宵节便成为青年男女相约的良机。在花灯点燃的时刻,自由和青春也被点燃;被花灯映照的面孔,都是充满春意的幸福和激动。元宵节不知不觉成为年轻人心照不宣的“情人节”(今年的西方情人节和元宵节正好是一天),在元宵夜:“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在花灯中:“众里寻它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如今,我们拥有无限自由的时间和空间去约会,拥有更多时尚、崭新、动人的爱情渲染,但我最喜欢的还是灯火、烟花、明月、萤光这些自然的、天然的、传统的,纯净的、朴实的夜色中的浪漫。我和爱人的第一次约会便是在元宵夜,那夜灯火阑珊中的迷离和心跳,现在平淡生活中的塌实和满足,都是幸福。
2.猜灯谜
猜谜是一种智力有氧运动,善猜灯谜是一种智慧博学的标志。
一说到灯谜就会想起林黛玉,那个在猜谜的一颦一笑中,挥洒、显露出天资聪慧的制迷猜谜高手。我一直希望能有林妹妹那样的巧思和聪慧。记得自己小时候,大概三、四年前第一次在书店猜灯谜,我用一上午时间破解出二十多条谜面,结果——全军覆没,最后工作人员给了我一个鼓励奖,估计是看我一副认真、拼命、残败的样子,心生“怜惜”。那次经历之后,我喜欢上了猜灯谜,每年八月十五都要参加 “猜灯谜活动”,我的老公也正好是个猜灯谜的高手!猜谜的过程是一个抒怀遣兴、锻炼思维、启发性灵的过程。我在不断的失败和进步中逐渐摸索猜谜技巧,积累猜谜经验,也在生活中逐渐改掉定式思维的习惯。前几年和老公在一家超市猜灯谜,得到了二十多个小礼品,虽然礼物不值钱,却是进步的证明。今年,单位也要组织灯谜活动了,我心潮澎湃、跃跃欲试!
3.吃元宵
天上月圆,碗里汤圆,家人团圆。
很喜欢南宋周必大的《上元煮浮圆子诗》,“星灿乌云里,珠浮浊水中。” 描写的是水煮圆子的情况:圆子浮在水里,像珠子一样翻滚;盛在碗里又白白的、圆圆的,很像天上的月亮。把元宵比喻成月亮,多么玲珑精致。
元宵又叫“汤圆”、“圆子”、“浮圆子”,无论听名字还是看元宵又白又胖、圆圆滚滚的外形,我们都能体会到它“团圆”、“圆满”的含义。从古至今,人们最终的最愿望是“团圆”,房子再大,钱再多,如果没有亲人可以团圆,一切便没有了意义。
小的时候,一到元宵节,妈妈总是买街头小贩的散元宵,个头小,皮儿硬,几乎没有陷,但觉得很好吃,我们一家三口在破旧寒冷的小屋里愉快的吃着元宵,喝着放了糖的甜甜的元宵汤,日子也是甜甜的,没有丝毫的清苦。还有儿时元宵节我喜欢唱的一首民谣歌曲《卖汤圆》:“卖汤圆,卖汤圆 ,小二哥的汤圆是圆又圆,一碗汤圆满又满,三毛钱呀买一碗;汤圆汤圆卖汤圆,汤圆一样可以当茶饭,唉嗨哟……”
后来,不知哪年起,我们不再买街头的元宵,变成到超市买包装精美的名牌产品,那些名牌的元宵,个儿大陷儿足,入口甜糯绵香,口味多种多样,还有的配着米酒料包、绿豆料包,以调制汤水,实在无可挑剔,但胃口弱了,品不出什么味道了,如果不是过节,根本想不到元宵,想到了也只是象征性的吃一两个,怕吃多了肠喂不好消化。
但元宵节这天,元宵总是要吃的,讨了好兆头,希望家人团团圆圆,平平安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