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孩子体能培养的反思
上个周末,我和孩子爸带女儿到洛阳看牡丹,顺便游玩了龙门石窟。龙门石窟的脚程并不多,但爬了几座台阶之后,我和女儿一起叫起累来,在最后一处景观香山寺(在一座小山上)前驻足不前。孩子爸独自从香山寺走下来之后,看着浑身乏力的女儿和我,感慨道:“这体质可不行啊,急需加强锻炼!”
对于自己的身体状态,我并没有多么在意,但看着无精打采的女儿,我的内心引发了触动。前些日子刚刚召开的家长会上,班主任老师提醒家长们要关注孩子的身体素质,注意日常锻炼,确保孩子每天有一定的运动时间,能多走走路的就多走走路。身体是生命的本钱,没有健康、强壮的身体,学习好、工作好,还有吃好、玩好,都会成为天方夜谭。而且从较为功利的角度来看,将来孩子参加中考,必须参加体育项目的考试,目前,体育考试的分数在不断增加,今年达到了50分,据言马上要调至70分。所以,无论从当前还从长远,从惠己还是功利来看,孩子的体能和孩子的学习一样,都是刻不容缓、需要长期计划和培养的成长项目,而且是需要在日常中持之以恒的训练内容。
关于孩子体能培养的重要性,我们并不是没有意识到。在规划饮食,确保身体健康的基础上,我们也有关注孩子体能的进一步锻炼提高。寒、暑假的时候,专门为女儿制定运动计划,在兴趣班的选择上,也将具有运动特征的兴趣爱好纳入必选项之一,平日里,我还给女儿买了滑板、轮滑、篮球、羽毛球、兵乓球等各种各样的运动工具,希望她能广泛接触,热衷运动。但是,除了一周一次时间有限的兴趣班,一周一次时光短暂的亲子运动时间,在日常的学习生活里,女儿的运动基本局限于学校的体育课、课间操。平时每天放学后,总要先完成作业,然后就到了吃饭的时间,然后读读书,就到了睡觉的时间。以前,我一直曾感叹孩子的时间太少,可是如今,我恍然意识到,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家长的思想认识:我们更关注学习,在体能上其实并没有真正重视;我们更喜欢享受,每次需要和孩子一起外出运动的时候总想互相推托;我们更关注于体能表面,短短的路程也要开车前往,忽略了“行走”这一最朴实最常带的运动要素!
班主任老师告诉家长:能让孩子多走走的就多走走。是啊,走,不是最简单又最有效的运动项目吗?孩子需要走走,其实,我们大人也需要走走!孩子体质的问题不是孩子自己的问题,也是家长的问题!(以前这方面我并没有意识到)看看我们现在,每次去近在咫尺的舞蹈班上课总要开车,到临近的广场去放风筝总要开车,到周围菜场买菜不舍得不开车,到最近的公园去游玩,也会在开车、不开车的选择中徘徊良久,最后,开车总会获胜!因此,当我们在外游玩的时候,我们刚刚走了走,就体力不支,坚持不下来了。从70、80年代走过来的我们曾经有过一段热爱双脚的童年历史,但是现在,我们和从未有过亲近双足经历的00后的孩子一起热衷着、依赖着各种各样的现代化交通工具。说到运动,说到体能的时候,我们遗忘了根本,而是舍近求远地追求着华丽的平台!
想到这里,我的内心涌起一阵惊觉地战栗,又体会到一种希望的激动。找到了问题的关键,明确了发展的目标,我想,从现在开始转变,开始执行,为时未晚!从现在开始,和女儿一起运动:调整状态、加满动力、亲近双足、连接地气,减少车辆的使用,力所能及地使用我们的双腿,用我们的双足感受来自大地的生命活力;每天早起10分钟,跳跳绳、跑跑步,或做一组有氧韵律操,让运动为每一个崭新日子里的新生命加氧;明确目标,有的放矢,学会一项新的运动技能,并认真地和孩子一起享受每一次户外运动。
和女儿一起坚持锻炼(更多的是我需要加强),敞开心扉地投入到生命的运动之中,让我们一起“动”出能量,“活”出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