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档频道 > 作文精选 > 小学作文 >

点点集 & 2016.4.14 课堂教学片断反思作文

2020-04-24 
2016年4月14日(星期四) 晴课堂教学片断反思“看图,说说你想买什么物品?需要付多少钱?你准备怎么付钱?”学生
 

2016年4月14日(星期四) 晴

课堂教学片断反思

“看图,说说你想买什么物品?需要付多少钱?你准备怎么付钱?”

学生同桌先互相说一说。

“我想买一个笔盒,用6元。”

“你想怎么付钱呢?”

“付一张5元的和一张1元的。”

教师板书:5元  1元。你能用一个式子表示出你付的钱数和付法吗?

学生尝试:5元+1元=6元

“你真棒。能够写出这样一个加法算式。”

“老师,我还有。”有的孩子迫不及待。

“3元+3元=6元”,学生大声喊对,却又突然喊不对。

“没有面额是3元的人民币。”教室里一阵笑声。

“可以这样表示2元+2元+2元=6元。”

同学们都很了不起。谁再来说说你还想买什么?

“买一盒彩笔和一把尺子。一共需要9元9角。付10元,找1角。”

这孩子表达清楚又流利。我对他竖起了大拇指。

“你能列式表示一共用多少钱吗?”

学生列式。出示不同的列法:

9元+9角=9元9角

9+9=9(元)9(角)

90+9=99(角)

“同学们观察,说说哪种算式比较好?”

“第一种。大家都能看明白。第二种看算式应该等于18,要想让别人清楚,还得解释。第三种90是怎么来的呀?”

“你说得真好。这是我们在进行人民币计算的时候需要注意的问题。本来老师想给大家讲讲怎么进行人民币的简单计算,看来现在不用我讲了,刚才我们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已经进行了简单的计算了。我们来看这些式子,说一说怎么进行人民币的加减法计算呢?”

……

反思之一:根据教材的安排,出示情境图后直接提出加法或减法算的问题。在教学时,我考虑到学生对付钱比较了解,因此借助这幅图从买什么、付多少钱、怎么付、用算式表示引入,联系旧知学习新知。一是孩子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新知的学习,降低了新知学习的坡度。二是这样学生参与度比较高,他们要选择自己想买的物品,要想怎么付钱,与同桌相互交流,每个孩子都参与其中。比借助图画让学生提问题,再解决问题,学生的兴致要高。

接下来,我便利用情境图中的信息让学生说一说买两样物品一共需要多少钱,如果买某种物品,付出一些钱后,应找回多少钱。

“同学们,明明去买小刀的时候带的零钱不够,就付给了售货员1元钱,你觉得售货员会怎么做?”

“找给明明4角钱。”

“用算式怎么表示呢?你又是怎么算的呢?给你的同桌说一说。”

“可以用1元-4角,因为1元=10角,10角减6角就等于4角。”

“说的真好。再想一想,如果明明付给售货员的是5元钱,应找回多少钱呢?”

“4元4角。”孩子们异口同声。

“你怎么想的呢?”

“付1元的时候找4角,付5元比1元多了4元,所以要找回4元4角”

“可以把5元换成50角,50角-6角=44角,44角就是4元4角。”

“同学们的想法都不错,当两个不同单位的数量相减时,我们可以先换算单位,然后再减。”

……

反思之二:教材中只有1元减几角,我考虑到平时的生活中肯定会出现几元减几角的情况,因此进行了适当的延伸。这样考虑到学生的生活实际,也调动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孩子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会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悟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由此我想,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可以适当的改变教材的处理方式,借助孩子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学习,这样能够更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利于对知识方法的理解、掌握。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