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和皓皓一起阅读《公主的月亮》。也许是西蒙特优雅、清淡的水彩画给人愉悦、舒心,昨晚在读的时候,小家伙听着听着就睡着了,以至于早上睁眼第一句话就是“妈妈,国王真的能给小公主摘下月亮吗?”今晚,伴着如水的钢琴曲,再一次细细品味这优美、温馨的古老故事。
《公主的月亮》故事很简单,一看就是脱胎于民间故事:可爱的小公主病了,公主想要月亮,国王让皇家总管、宫廷魔法师和皇家学者各自去想办法,这些家伙,给国王办成了无数事情,但是对于月亮,却无可奈何。最后还是宫廷小丑出马,他告诉国王,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月亮,公主想要的月亮到底是什么样的,得问公主自己。
“它只比我的指甲盖小一点儿,因为我举起大拇指就能把月亮盖住”
“还没有窗外那棵大树高,有时候还会被最高的树枝挂住呢”
“当然是金子做的喽”
于是第二天,一个黄金的、比拇指还小一点的月亮,就挂在公主的脖子上了。至于为什么月亮被摘下来以后还能继续在天上闪耀,连小丑都想不出该怎么对小公主说,他只好去问小公主是怎么想的,公主笑嘻嘻地反问,你怎么这么笨呢,天上的月亮被摘掉了,难道不会再长一个出来吗?
作为一部以公主为主人公的绘本,《公主的月亮》很容易被看作一本写给女孩子的书,加上马克•西蒙特为这部名著重新作的画温暖柔美,更让人忍不住想把它捧给自己的女儿看。想想看也是,想把月亮摘下来的,也应该大部分都是女孩子吧?这么想当然没有错,不过因此就把《公主的月亮》定位为给女孩子的书,就未免有些可惜了。事实上,瑟伯这本书的原名,叫做《好多好多月亮》,他想说的话,其实在这个书名里面也表达得明明白白: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自己的月亮;每一个孩子心里,更是都有一个自己的月亮。我们不但要看清每个孩子心里不一样的月亮,更要小心,不要把孩子心里的月亮全变成了一个样子。如果那样的话,不但是孩子的不幸,这个世界,也少了许多色彩呢。
对于《公主的月亮》,每个人都可以读出不同的东西,我的感悟是要尊重孩子内心的想法,更要善于发现孩子内心的想法,至于家长,你们会读出什么呢?我想,他们至少应该读出来,孩子并不比大人更笨,孩子的逻辑也并不比大人的没有道理,在和孩子相处的过程当中,我们还真的需要多多向他们学习呢。
瑟伯是个聪明人,他的文字往往充满反讽,也不乏自嘲,这本《公主的月亮》字里行间,对学者、魔法师和皇家总管,都不乏嘲讽,惟独把个宫廷小丑写得善解人意,简直就是孩子的心灵导师,当然,这位导师,最后倒是让孩子--小公主给好好上了一课。如果书里面有谁最可怜的话,看上去要数那位国王了—看上去很富有,却没有力量满足女儿的愿望,他甚至都不明白自己的女儿想要的是什么,虽然有爱,却真真不会去爱,今天的父母们,可别学这位国王才好。
好听的故事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褪色,真正的智慧,不在学者身上,而是在我们的心里,在我们的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