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档频道 > 作文精选 > 小学作文 >

亲子共读《落花生》作文

2020-04-02 
亲子共读《落花生》同学们,生活中常有些小事物蕴涵着大道理,书中也有“小中见大、细微处见精神”等词句。我们读
 

亲子共读《落花生》

同学们,生活中常有些小事物蕴涵着大道理,书中也有“小中见大、细微处见精神”等词句。我们读过的《钓鱼的启示》、《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都是作者由生活中事物领悟到的人生哲理。今天,我们温习一种普通的植物“落花生”,通过品读能使我们从平凡的事物中悟出耐人寻味的道理。

《落花生》是一篇叙事散文,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小时候的一次家庭活动和所受到的教育。

课文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情况,通过对花生的好处的谈论,揭示了学习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的主旨,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

文章在表达上颇具匠心:详略分明,以物喻人,同时言辞朴实无华。尽管文章篇幅很短,也没有什么华丽的辞藻和深奥的说法,却给人以清晰深刻的印象,使人从平凡的事物中悟出了耐人寻味的道理。重点是过收获节,议花生是主要的,父亲的议论是着重写的,这样可以突出文章的中心。其它内容略写,但它为文章的主要内容起说明交待的作用,不能不写,主次分明。“借物喻人”赞扬的是落花生奉献精神。它没有努力去炫耀自己,而是默默地生长,虽外表不好看,但它有用,有益于人类,有着内在的美,有一种默默奉献的精神。文章否定的是那种“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

第一段(第1自然段),先写种花生、收花生;

第二段(第2自然段),写母亲提议过一个收获节,并为过收获节做了准备(第一、二部分略写);

第三段(第3自然段到最后),写父亲和我们边吃花生边议论花生,爸爸对于花生品格的赞扬,使我们对普普通通的花生产生了敬佩之心(这一部分详细哦)。

1.课文中哪些词语写种花生的经过?这些词语能颠倒吗?为什么?

“买种、翻地、播种、浇水;”这些词语是按种花生的顺序排列的,不能颠倒位置。

2.一家人是怎样议论花生的好处的?

姐姐说花生味儿美,哥哥说可以榨油,“我”说便宜,大家都喜欢吃,父亲说花生最可贵的是它的果实埋在地里。

3.兄妹们所说的花生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父亲指出的却是花生常常被人忽视的一个特点。父亲对花生作了几次议论?几次议论有什么不同?

两次。第一次把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作比较;第二次由花生的特点进而说明做人的道理。

4.由此,你体会到花生可贵的品质是什么?

朴实无华、默默无闻、不计名利、无私奉献。

5.父亲借花生来教育孩子们做什么样的人?

谦虚朴实,不计名利,不会炫耀自己,对别人有用的人。

最后一节对全篇和突出中心起了深化主题作用。第一句交待了时间,把事情叙述完整;第二句说明了作者在收获节上的收获之大,也可见母亲安排这一活动的用意和父亲参加这一活动的目的。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了做人的道理,赞扬了脚踏实地、埋头苦干、谦逊朴实、不计名利、有真才实学而不炫耀自己的人;赞扬了一切默默无闻,为人民多做好事,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批判了那些只求表面,贪图虚名,不学无术,对社会没有用的人。父亲的教导深深印在他心上,“落花生”的精神贯彻在他一生的做人、写作和教学之中。

这篇课文借写花生,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种写法就叫“借物喻理”。在我们的周围也有许多事物能给我们以启迪,让我们懂得深刻的道理。如:粉笔这个平平常常、普普通通的小东西,为了让同学们获得知识,不惜牺牲自己;蜡烛,照亮了别人而毁灭了自己……我要做一个像落花生一样默默无闻,关心集体,对他人有益,对社会有用的人。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