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档频道 > 作文精选 > 小学作文 >

让“考试”走进学生的心灵作文

2020-02-24 
让“考试”走进学生的心灵 考试依然进行这个期末,对学生而言,第一学段的学习马上就要结束了,是个比较紧张的期

让“考试”走进学生的心灵

 

考试依然进行

这个期末,对学生而言,第一学段的学习马上就要结束了,是个比较紧张的期末复习;对老师来说,要进行一些测验来验证一下三年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也是必需要做的工作。学生在大量习题的冲击下,非常疲倦,老师在繁重作业的批改中,缺少了份思考与反思,只是不停地让学生做题,对于学生做错的题目,少了些指导,多了些重复。在循环往复的练习中,看到学生日益减少的笑容,我心里虽有不忍,但是繁忙的复习使我顾不了那么多了,考试依然进行。

考卷上的悄悄话

又一张考卷从学生的笔端滑到我的笔下,我一边疲倦、机械地批改着,一边用我最大的耐力记录错题。“怎么会这样,这么简单的题目都要错,真要命呀!”我有点无可奈何地摇着头,仿佛看到学生倦倦的样子。这时,一行秀气的小字映入我的眼帘:“答应我位老师,看完要帮我擦掉,你能不能给我100分,100分对我真的很重要,我不想看到同桌笑我,爸妈吵我。”立刻,小坤怯怯的样子就闪进我的脑海,这是个相当用心的学生,每次考试总是因为计算中的失误与他心仪已久的100分擦肩而过。

我停住笔端,陷入沉思,我问自己:100分真的很重要吗?

复习七彩桥

我决定立刻改变我的“考试型” 复习计划,组织学生成立了复习创意小组,让学生成为复习过程中的主角,而不是配角。这样,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富有诗情画意的复习形式应运而生。

创意一:数学知识树。

学生对于学习过的知识,运用图画的形式表达出来,把知识的脉络缕清,一个知识点为主干,由这个主干开始分支,每一个分支就是这个知识点的主要组成部分,分支上有果子,学生称之为数学果,是学生举的例子或者是学习方法的总结。比如,学生对于学习过的长度单位的整理:主干是测量,有5个分支,分别是千米、米、分米、厘米和毫米,每个分支中间有数学果,记录着相邻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有一个特殊的果子,记录着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在这些果子的旁边,有生活中的例子和学习方法,如在厘米的旁边,有的学生写着:我的身高是145厘米,在量物体的时候,要先估计,再测量。值得说明的是,不同的学生表现形式不同,使数学知识树大放异彩,成了学生很喜欢的整理和复习知识的一种方式,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富有情趣不枯燥。

创意二:复习日记。

是数学日记中的一种形式。主要是学生用文字的形式表达自己的复习计划、复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复习后的心得体会。学生可以记录学习反思,自己哪些地方还不会,需要帮助的;哪些地方学的好,有好方法可以介绍给大家的;生活中遇到了类似的问题,可以更好理解这个知识的。这种方式,看似好像和数学的学习没有关系,其实里面大有文章可以做。一方面,从学生的描述中,老师可以发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结构,把知识穿成串;另一方面,老师可以从中发现自己教学的不足,哪些问题学生提到的比较多,需要在以后的复习中注意。例如,我从学生的描述中,发现学生对于在方格纸上画出平移后的图形,理解的不是太好。比如,把一个图形向右平移两格,学生往往理解成两个图形之间空两格,其实是图形上相对应的点依次向右移动两格后形成的图形,不是两个图形之间的“空格数”。发现这一问题后,我及时辅导学生,这样的复习帮助我和学生走了“捷径”,避开“迷茫”。

创意三:习题卡片。

学生在三年的学习中,遇到了不少的数学问题,当时没有解决的数学问题,他们储存在“问题银行”中,在每个学期结束时,我都要和学生到“问题银行”中取问题,对于仍然不能解决的问题,依然储存。第一学段的学习要结束了,学生们想清理一下“问题银行”,交流各自的问题,他们想出了习题卡片的方法,把自己不懂的或者是自己认为有价值的问题,写在一张卡片上,小组内先互相交流,最后全班交流。对于必须解决而在学生中间没有解决的问题,我就以学生的身份参与讨论,隐性地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最后,学生还把这些卡片集成册子,称之为“班级的数学宝藏”,对我而言这是一笔多么宝贵的财富呀!

我来做小老师

新颖的复习形式,吸引学生不断的学习,学生的笑声又开始荡漾在教室里。我思索着复习方式的改变,居然带来那么大的学习效应,怎样进行检测呢?一次和学生聊天,他们问我参加过考试没有。学生的话给我带来了灵感,我们为什么不换种思路呢?都是老师出题考学生,换个角度如何?

镜头一:我来考老师。

我让学生出卷子考考我,学生一听,非常兴奋,仅一天的时间,我的桌子上就有好几张卷子。事不宜迟,我马上动手开始做,我特意在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把题目做错,比如,我把“+”看成“-”,“×”看成“÷”;“125-25×3”这样的题目学生计算时运算顺序容易错,我就出错,结果等于300;我在观察物体时,把正面当成上面;我不按要求做题,把难得题目修改一下等。学生做小老师来批改我的卷子,他们认真地给我讲解,我装糊涂听不懂,直到学生自己已经完全理解了知识为止,学生还学着我的样子教育我怎样做卷子:一要看清题目;二要读懂题目;三要认真检查。检查至少要进行三次:一是看漏题了没有;二是重点题目检查,就是做的时候觉得有点难的题目;三是全面检查,自己平时哪些地方容易出错就重点检查哪里。看到学生高兴认真的样子,我很欣慰。

镜头二:我来考父母。

平时,周末的作业都是我发给学生一份卷子,学生在家里完成,周一交给我,我来批阅。许多家长向我反映,卷子需要家长督促着完成,而从周一学生交上来的卷子看,学生仅仅是为了完成任务。

在让学生考考我的启发下,周末的作业是我发一份卷子,让学生带回家考父母,要求是学生要把这张卷子批改一下,写写自己的心得体会。我事先和家长商量好,要耍赖皮,故意出错等,让学生体会一下做父母的难处。这一招果然很灵,许多孩子体会到了怎样去认真完成作业,更妙的是,学生需要把错题进行讲解和订正,这个过程其实是学生再学习的过程,看似学生一道题也没有做,其实收获比学生做几百道题目都大。

镜头三:每张卷子上都有我的名字。

我改变了以往出卷子的习惯,对于每一个知识点,我尝试让学生自己出题目,然后从学生的题目中选取一部分和我自己的思考,组成一份新的卷子,在每一道题目的后面,我都写上出该题的学生的名字,这样的卷子发给学生,学生的眼神就不一样,做起来就多了几分亲切和责任。听到学生高兴地给小伙伴说:“我们班每个人写的卷子上都有我的名字,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吗?”看到他们得意的样子,批改着认真富有创意的作业,感觉真好。

这几种方式,其实都是学生自己出题考自己,远远比老师出题考学生有意义的多。

只有我和老师能看懂的符号

有一位转学生然然,由于原来的学校学习的教材与我们不同,许多知识他没有接触过,给他的数学学习带来了很大困难。我们成立了“互助小组”帮助他补课,但在短时间内收效不大。看到他每次发了卷子都用手捂着,从不抬头,我心里总不是滋味,我和他谈心,希望他能振作起来,几次下来,他只给我说了这样一句话:“位老师,卷子还是需要做的呀。”

我尝试着在复习中改变一下我对他的评价方式,我们俩创造出了一些符号,他根据这些符号来选择题目。比如,“画五星”的题目是不用他做的题目,我来帮助他完成;“画三角”的题目是我提示他完成的;“画圆圈”的题目是他自己要完成的。对他的评价是只要他能完成“画圆圈”的题目,就可以得到优秀。这个方法对然然鼓励很大,他渐渐地敢说敢讲了,人也精神了,数学学习的信心足了。虽然他和别的学生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但课堂上他的欢声笑语,对我是最大的激励。

100分离我近了

然然的变化给我带来了很多思考,就是我们老师怎么去看100分,100分和80、90分有什么区别?面对这些思考,我做了以下尝试:

尝试一:第二次100分。

第二次100分这种方法,就是学生如果觉得第一次考的不好,可以申请考第二次,按最好的成绩计算。这样以来,给了许多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也给分数一种另外的解释,100分并非高不可攀,关键是要用心。

尝试二:实行借分制。

对于一些不想考第二次的同学,实行另外的一种打分数的办法,就是“借分”制,比如一个学生的分数是98分,他可以向我借2分,规则是:(1)要看看错在那里了,分析出错的原因;(2)这样的错误不再犯第二次,我就把分借给你;(3)这2分必须还,就是下一次遇到同类的问题顺利过关,分就算换上了。这种方法,有很大效果,有效地纠正了同一错误接连不断的犯。

另外,我还进行了等级制、学生互评等方法的尝试,主要是想让学生明白,考试只是对自己以前学习过的知识的总结,根据这个总结,你才能进行下一阶段的学习,从考试中找到不足,才是关键!

深深的思索

这个期末复习我和学生快乐地忙碌着,充实中带给我很多的思索。

思索一:以人为本 ,放手让学生去学习。

老师在课堂上,其实就是一位编辑兼导演,只要你愿意,数学课堂上演员有的是,我放手让学生去复习,收到了意想不到效果,使枯燥的复习变得生动、飞扬,学生的个性得以展示。精彩的复习方式其实是学生智慧的结晶,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经验的一种积累,这对学生以后的成长是收益无穷的。

思索二:反思自己,促进学生的发展。

老师要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给学生带来了什么?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中是否有盲区。我们说,能给学生带来快乐、合作、共享资源、宽容的教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师。应该让学生在你课堂中的成长经历足以去面对日后的风风雨雨,成为自己领域中的一匹“黑马”!另外,要时刻注意每次的教育教学后,都要及时地审视自己的各个方面,看是否有知识和育人的盲点、盲区,使每位学生都能及时得到教育春风的沐浴。

思索三:学生是老师的一面“宝镜”。

学生是老师最好的学习、交流的伙伴。从学生对老师的态度,一言一行中,能反映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朋友还是上下级。另外,老师可以通过这面镜子来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使自己的教学更 适合学生的发展。通过这面面“宝镜”,可以有效地调控我们的教学,教学相长,何乐而不为?同时,在数学课堂上,会多一个积极探索,思考的参与者,在生活中,多一份来自学生的关心与关爱,真的很幸福。

思索四:分数背后的实际意义。

让“考试”走进学生的心灵,让“考试”的魅力趋走分数的阴影。老师一定要让学生和家长明白,分数并不是学生的全部,关键是学生尽力了没有,学生做题的过程及思考方法,远远要比这个分数重要,重要的是怎样看待它,它只是一个标志,是学生写这张卷子的一种结果,并非过程,学生的思维习惯及评价自己的审题过程才是关键的事情。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