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李镇西老师报告有感
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做一个怎样的教育者?作为班主任,怎样管理自己的班级?我经常带着这些困惑自我反思,也不断对自己的教育行为进行剖析。有一段时间真是厌倦了繁琐的班主任工作,感到身心疲惫。
(一)心中的震撼
4月12日晚上,我在机关一小有幸聆听了著名特级教师李镇西老师的讲座。可以说,这场短短的报告对我的震撼不小,我这颗倦怠的心开始苏醒、活跃起来,跟着李老师畅游充满幸福感的教育之旅。在两个小时的报告中,李老师的幽默、风趣的言语,不断挥洒出他幸福的教育人生,他展示的一张张照片讲述了他和学生幸福的师生生活。啊,一次次会意的笑声、一阵阵热烈的掌声响彻着会场,我突然发现自己以前心海里泛起的涟漪根本不是什么克服不了的困难!面对教育,面对学生,只要我真心努力过,真正为了学生终生的发展,还有什么需要前思后想的理由吗?
(二)、如何做一个幸福的教育者
李镇西老师从五个方面讲述了自己幸福的教育人生:纯真与憧憬;激情与浪漫;困惑与反思;阅读与写作;光荣与梦想。从这些阶段性的回忆和交流中,我的脑海里驻留了如下智慧、幸福的痕迹:
1、班级建设要富有儿童情趣
李老师谈起了曾经在班级里创设的一系列对学生成长有益的活动:制定班训、做班旗、班徽、写班歌、打雪仗、爬山……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们大着胆儿给谷建芬写信请艺术家谱歌这件事,谷建芬不但认真地给孩子们回了信,还为他们谱写了班歌《唱着歌儿向未来》。孩子们一激动,学会了当时谷老师所有的歌曲,并在教室里录制了原生态的童音,寄给了谷老师。多么难忘的班级趣事啊,多么纯真的孩子啊,多么有胆识的班主任啊,多么负责的艺术家啊!面对我们一双双钦佩的眼睛,李老师总结道:“要做一个有童心的老师,用心去做教育,让自己的班级工作有声有色。”
2、克服职业倦怠感的法宝
任何职业做久了,是否都会出现职业倦怠感?我想应该会的。置身于日复一日的班主任琐事中,怎样才能天天保持快乐的心情呢?李老师在报告中,也提到了这个不可避免的问题,他的法宝就是:要想克服职业倦怠感,就得有创新意识,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有情感的教师,有童心的教师,不能每天涛声依旧,重复一个相同的故事,而要使教学永远充满活力和内在的感染力!李老师告诉我们师生之间要有互相依恋的情感,这一观点我是第一次听到。他向我们讲述了他的学生如何舍不得他每一次的短暂离去,而他身在旅途,每天一封信的告诉孩子们旅程趣闻,孩子们天天翘首以盼地等待着他的归来,好自豪地告诉他,他不在的日子里孩子们是多么的想他,班里的纪律是多么的好……我被感动了,这种师生真情,是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工作啊!
3、每天做到“五个一”
李镇西老师把教育看成是一件很享受的事,享受与学生的谈心,享受学生的信任,享受学生的成长。这次他在报告中又提到了“五个一”工程:每天上好一堂语文课,找一位同学谈心或笔谈,思考一个教育问题或社会问题,读书不少于一万字,写一篇教育日记。李老师说前三个“一”人人都能做到,难就难在后两项。是的,对照这五个一,我看到了自己的进步和不足。进步之处:现在的自己每天都在钻研教材,力争将教材分析的更细;我每天都能和班里的几个孩子谈谈心,心的工作就应当用心来做呀;每天我都有新的思索和感触,也在鼓励自己多问几个为什么?多换位思考问题,多为班级、学生想招儿。不足之处:读书欠缺,今年的教育随笔写得太少!想想博网上的诸多优秀博友,几乎一两天就把思考写就一篇篇博文,惭愧,佩服!
聆听了李镇西老师的报告,我对班主任工作、师生关系、教师自主成长途径有了新的认识。今后,我要每天多思考,多交流,多看点书,多整理点文字。誓把心灵献给学生,让孩子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