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档频道 > 作文精选 > 小学作文 >

我愿变成小孩子(转)作文

2020-02-16 
今早读报,读到这篇文章,很喜欢。转来这里,和朋友们分享。 我愿变成小孩子——读《陶行知教育名篇》之《师范生的第

      今早读报,读到这篇文章,很喜欢。转来这里,和朋友们分享。

 

我愿变成小孩子

——读《陶行知教育名篇》之《师范生的第二变——变个小孩子》韩郁香

  我愿变成小孩子,不是垂涎于小孩子的衣食无忧,也不是羡慕小孩子被层层叠叠的爱所包裹,当然更不是因为他们在很多时候无拘无束,信马由缰。我愿变成小孩子,是因为我是小孩子的老师!只有这样,我才能“在笨伯中体会出真牛顿,在凡庸中体会出真瓦特,在坏蛋中体会出真的爱迪生”。

  “不可轻视小孩子的情感”

  那天陶奕阳又发脾气了,很厉害的,好像天塌下来一样呼天叫地,号啕大哭。原因是他参赛的航模发动机不见了!不见就算了,有什么大不了的!大人知道了这样的原委,便会很自然地轻描淡写,然后安慰几句了事。的确,在我们眼里,那绝对不足挂齿,地地道道的“毛毛虫”事件。可是陶奕阳却止不住抽噎,泪水决堤一样地哗哗汹涌。他是何等地伤心欲绝!在他看来,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简直就是“一个寡妇死了独生子那样悲哀”那样的绝望!我岂能袖手旁观?我理解他的心情。立刻,我当起了临时“事故”处理总指挥,请陆一碧火速找自然老师,请求借用老师备用的发动机,请冯俊超去邻班向第一轮惨遭淘汰的好友借一个,请夏岩松奔赴总务处,由我出资再买一个。很灵验,陶奕阳转瞬间破涕为笑,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果然,三路人马很快返回,各自拿着一个发动机,陶奕阳霍地站起身来,两眼发亮,连连致谢。在他眼中,我“拯救”了他!我和同学“拯救”了他。我看到他笑脸上的泪珠快乐地滚落在捣腾模型的手背上,可爱极了!

  “不可轻视小孩子的情感”,我们首先必须具有小孩子的情感!试想一想,如果百般安慰,即便说尽好话,我想孩子不会领情,因为他需要的是实质性的帮助,在他看来,最“绝望”的时候,你得“拔刀相助”,最“危险”的时候,你得全力以赴。我在想,如果因为没有发动机不能参加比赛,孩子背负着的是长久的遗憾,为此事他要付上多日的痛苦。我的举手之劳换回孩子一次机会,一次满足,换来孩子的化悲痛为快乐,何乐而不为?理解小孩子万岁!

  从此我的形象屹立在陶奕阳心中,“最理解我的人是你”,这是他借用歌词写给我的贺卡留言。“三八”妇女节一大早,我意外收到他第一个送来的一朵红玫瑰。这个写字常常写了左边忘记右边、考试漏题的不折不扣的马大哈,这回可一点也不含糊!我们成了最好的朋友。自然,作业问题啦,上课一不小心做起小动作啦,跟同学武力交锋啦等等等等破事儿,在我这儿,都会轻松解决,他服,想不服都不行!谁叫我是最理解他的人呢!

  变成小孩子,你就能进入小孩子的情感地带!

  “小孩子懂什么?”

  “小孩子懂什么?”如果你曾经这样想过,或者你现在还这样想,那你就大错特错了!“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多年前我就把陶先生的这句谆谆教诲镌刻在心间,今天当我重温这条语录时,它更如一泓清泉,再次荡涤我走过的教育生活的点点滴滴,如一缕清风,拂拭去不经意间可能掉落的粒粒微尘!

  我坚信:“小孩子是再大不过的一个发明家”。

  小孩子“发明”的独特思想,有时候就是比我们深刻而宽阔。

  “小孩子懂什么?”——小孩子什么都懂!

  上述“感言”不正折射出小孩子思想的光辉吗?俯下身子,忘却自己的年纪,和小孩子一块儿说说话(交流沟通),一块儿做做事,我们会惊奇地发现小孩子能想我们不曾想到的事儿,能做我们认为他不能做到的事情。

  那次班级联欢,冯俊超送我一束绢花,很精致、很秀气的绢花。朵朵都是那样逼真,不仔细瞧,还真的以为是刚刚采摘来的呢!我情不自禁脱口说:“你妈妈的手真巧!”孩子不高兴了,纠正我:“老师,是我自己做的,真的!”“真的?”我没办法相信。冯俊超?精致的花朵?说什么也不能将两者联系起来。冯俊超,大名鼎鼎的淘气包啊,会做出这样动人的花束!?在满腹狐疑的时候,小鬼来了个现场表演,几张粉红的绢纸,摆弄了几分钟,立刻魔术似地变成了一朵花儿。我惊愣了,我不得不信服,淘气的冯俊超有一双巧手!

  我发现,这样的小孩子还真不少。魏子钦,办公室里挨训的常客,却在联欢会上大显钢琴十级风采;粗心绝顶的张晴原却能捧着《简爱》如痴如醉;不善言辞的严震泽人称“学富五车”的老学究……

  不做小孩子,你就无从知晓他们,当你忙忙碌碌地“传道、授业、解惑”,当你无数次陶醉于自己精彩的言辞、滔滔的讲解、深邃的思想之中,却不知你面对的不简单的小孩子,其实他们在某些方面也会同样为你“传道、授业、解惑”!所以真正“变成一个小孩子,才配作小孩子的先生”。我会一直做个小孩子。(《陶行知教育名篇》,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本文作者单位:苏州工业园区新城花园小学)

  《中国教育报》2005年6月16日第8版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