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信任代替猜疑
初三的女儿放假了,我之前一直在想该怎样帮孩子安排这初中生涯的最后一个寒假,毕竟中招来临,学习才是硬道理。可自己还没来得急帮她安排,却发现人家自己每天都把自己安排得满满的,我只好放弃自己的想法。
每日清晨,女儿6:45起床,简单洗漱、喝点东西后就骑车去自己以前小学的操场,7:30在那里相约几个同学一起跑步、立定跳远、跳绳、蛙跳、高抬腿等,一系列锻炼完毕再打上一会儿羽毛球,每天如此,甚至毛毛雨、小雪都不间断。一般回到家都9点了,吃完早饭后就背上自己的书包去家附近的一个教育机构写作业,女儿说在那里写作业有气氛,不像家里干扰多乱七八糟的。女儿还自己通过打听同学、试听老师课程,给自己定下了假期中英语的一对一辅导,并和曾经的数学老师商讨好了自己的假期辅导时间,我这当妈的没给机构打过一次电话,女儿便一切都搞定了。一般12点多女儿回家吃饭,吃完饭休息一会,或者织织围巾、看看书,若无外出安排女儿便又去机构写作业或者上课,一直到晚饭回来,晚上也不熬夜,一般10点就睡下了。很多时候,我确实很欣赏女儿的自我安排能力。
最近发现女儿和某一男生 (小学同学,也是初三)走的挺近,早上一起锻炼、白天一起写作业、上课,甚至玩也在一起。我心里有那么一些不放心,毕竟都是初三关键时期,担心万一有个早恋可怎么办呢,我把自己的担心告诉了老公,老公比我还敏感,干脆说以后别让他们俩在一起了。可我知道老公平时工作太忙,相比我要少关心孩子的心里与学习发展,所以自己虽和老公讲出自己的担心,可我还是觉得自己应该借助对女儿的诸多了解去认真看待这男女生关系。
首先,女儿是一个自我责任感很强的孩子,她明白自己的阶段任务,老师布置的作业都能够按时完成,甚至包括一些隐形作业,比如体育锻炼等,都能一一做好。女儿还针对自己科目弱项制定了复习巩固计划。空闲时女儿一直在看心灵成长书籍,张德芬的四部曲早就看完了,最近在看《零极限》,女儿想利用假期多多挑战一下自我:包括与人沟通的技术、一些情景的内在训练、还有就是在开导两个与父母关系不好的同龄朋友。这样的一个孩子她应该是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的。
其次,自己的家庭应该是一个开放、民主、和谐的家庭。自我认为女儿在这个家庭里很开心、快乐,她的内心不是一个缺乏关爱的孩子,有什么不愉快女儿都会第一时间告诉我,我和女儿也一直在有心灵上的连接,这样的家庭氛围里成长起来的孩子一般不会深陷早恋的泥潭。况且亲子关系的融洽,女儿都会第一时间告诉我她在做什么、去了哪里。
还有女儿自小就喜欢和男生玩,说男生大气、不像女生那样爱计较、小心眼、动不动就掉眼泪。从这几天她和男同学在一起来看,女儿更开心、更健谈,学习上也很顺利,一些科目作业也早早提前完成了,即使在一起玩,他们也多是去书院、学校等一些知识性的场所。
而且即使最坏的可能,如若女儿真的早恋了,我觉得自己还是有一些力量、有信心能够引导好女儿的,毕竟多年的亲子关系、沟通模式、互动模式,让我已经很了解自己的女儿,再加上自己这些年的自我成长,感觉自己能够协助好女儿走过人生的荆棘,所以我心里不慌乱。
这样慢慢静下心来分析,觉得自己内在里那个信任女儿的妈妈与猜疑女儿的妈妈都清晰了起来,而且信任女儿的妈妈远远占了上风。我明白,信任是一种力量,它能够让我们在言谈举止中传递给孩子正向的能量,从而引导孩子正向的很好发展。
内心走过纠结,我也懂了:无条件的去信任孩子,不去猜疑,这样孩子才能获得力量,越走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