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在学习四则混合运算时,往往对先算什么,后算什么容易混淆。尤其是对为什么要先做乘除后做加减,为什么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等知识,把握不准,理解不透,因而出现计算的错误。
昨天在听
四则混合运算指的是加、减、乘、除,如果把“加减法”比作是“年轻人”,把“乘除法”比作是“老年人”。运用故事情景,巧妙进行讲解,则可以引发学生思考。
在讲解四则混合运算时,告诉学生:在路上,如果年轻人遇到了老年人,应该怎么办呢?当然是年轻人要给老年人让路了。那么,运算中,就要先做乘除法后作加减法。
而在讲解“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时,比喻为年轻人有了特别的通行证,就让年轻人先走。这就像公路上的其他车辆都要让有特殊任务的警车先行一样。
打个比方出奇效。通过巧妙的比喻,把“加减法”比喻为“年轻人”,把“乘除法”比喻为“老年人”,并设问“在路上,如果年轻人遇到老年人,应该怎么办?”引发学生说出“年轻人要给老年人让路”。把“有括号”的加减算式比喻为“年轻人有了特别的通行证,自然要让年轻人先走。”
这样教学,不但让学生掌握了知识,还接受了“年轻人要给老年人让路”,“警车先行”等公民的道德规范教育,达到寓教于乐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