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档频道 > 作文精选 > 小学作文 >

文苑热点话题《议烟花爆竹的燃放》总结篇 作文

2019-05-06 
在大门上张贴的春联中,在高高挂起的红灯笼中,在噼啪作响的鞭炮声中,马年离去,金羊走来。今年的春节,照例回了

 

 

在大门上张贴的春联中,在高高挂起的红灯笼中,在噼啪作响的鞭炮声中,马年离去,金羊走来。

今年的春节,照例回了山东的老家过年。我的老家是一个小村庄,出得家门往南望,就能看见绿油油的麦苗。夜晚的星星也格外明亮,空气冷冷的,却格外清新。难怪婆婆不愿意来濮阳住,总说濮阳的空气中一股子汽油味。

往年的春节,老家也是鞭炮声不断的,今年我倒是发现些与往年的不同来——鞭炮声少了。

以往,年三十夜里守岁,夜里12点一到,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会在整个村子应声响起,都是大挂的鞭炮,很是能响一些时候,即使那时已经进入梦乡,也是能被那些鞭炮声惊醒的。

现在,我家除夕夜里12点的那挂鞭炮是不再放了,邻里的鞭炮声怎么也没听见呢?看来,老家人的思想观念正在逐渐改变呢!

以往,孩子爷爷、孩子爸和俩孩子也都是极喜欢放鞭炮的,每到吃饭的时候都抢着去放炮。

今年只是象征性地放上一挂鞭炮也就算了。琦琦更是没回老家之前就说:“我可以用纸叠鞭炮来放,多环保!”

对于这些改变,我是发自内心的高兴,虽然鞭炮声带来的是喜庆,但它给空气造成的污染也是显而易见的。随着人们思想观点的改变,我想我们的天空会更蓝,我们也终将远离雾霾。

2015年2月3日,正值春节前夕,文苑周六之约推出自改版后的第二期热点话题《议烟花爆竹的燃放》。至今日止,该贴点击率296点,回复14次,跟帖9篇,在此衷心感谢博友们的支持与参与。

再一次仔细拜读了大家的跟帖,在跟帖中,大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无一例外,都觉得放炮要有度,无一例外,对鞭炮造成的污染都有深刻的认识,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性都了然于胸。

近日,柴静自费百万录制的纪录片《穹顶之下》正在热播,这部片子让我们更加意识到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我想,为了我们共同的地球家园,只要能对保护环境些许有利的事,我们都应该尽力去做。

 

主贴:《议烟花爆竹的燃放》(作者:惊奇)

http://q.xxt.cn/singleq/browsepaper.action?cid=10197444&pid=1351622

    “年味”真的只能通过烟花爆竹来体现吗?我们将如何看待这已经传承了2500多年的传统习俗?面对烟花爆竹的燃放带来的污染和传统习俗,我们又该做出如何决定?

 

跟帖:《议烟花爆竹的燃放》(作者:燕啄泥)

 http://blog.xxt.cn/showSingleArticle.action?artId=6453686&tempid=0.7904233812940713

我家住在农村,虽没有太多的工厂,但空气质量也日趋下降。所以说,净化大气,保护环境,是每一位公民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希望大家正确认识燃放烟花爆竹的利与弊,这样,大家才能过上一个祥和、欢乐的春节。

 

跟帖:《文明放炮喜过年》(作者:王乐乐1730929)

http://blog.xxt.cn/showSingleArticle.action?artId=6459995&tempid=0.08447840064764023

    爸爸说:“都听到啦吧。好,现在,你来罗列可以放炮的理由吧。”

    一、我盼望了一年啦。时常回忆着去年放炮时的快乐时光,期盼着快点过年。

    二、我放炮时,爸爸陪着。不在楼道里放,不向人和车的身上扔,不在玻璃瓶里放。和朋友们玩的时候,我自己不放,他们给我,我也不放。

    三、在大院里,只放烟花,响炮去广场放,这样就不影响大家啦。

    还有……我想不出来了。”

   “嗯,想的挺全面的,不错。说实话,爸爸也不忍心不让你放炮。其实,爸爸小时候也最爱放炮啦,爷爷也一样。可到了你的时候,就不让放,有点说不过去。还有,大街上那么多卖炮的,不让放炮,也说不过去。我们少放点,注意安全,文明放炮。你说的后两条能做到吗?”

  “做到了就可以放炮啦?”

  “可以。”

“嗷……太棒啦!过年可以放炮啦!”

 

    跟帖: 我和鞭炮的二三事(作者:阳光雨璐)

    http://q.xxt.cn/singleq/recarticledetail.action?cid=10197444&artId=6466792&id=12067038

就这么,我们伴着一路的炮声回到了家中,虽是有惊无险,但是真的是不喜欢这种“惊”!赤裸裸的惊吓啊……

马上要过年了,真的是出个门上个街都不能省心啊!要到处防那些个调皮小毛孩啊!得到处瞅别踩住什么炮了!最怕那种一群小毛孩对着我笑我却还不知道炮在哪里的感觉了!说好的保障行人安全呢!咱们这样随时随地玩摔炮真的好吗!(╯‵□′)╯︵┻━┻不是说不让玩,咱们能注意点时间注意点场合咩……

跟帖:春节“关于燃放烟花爆竹”调查(作者:WANGYARU)

http://q.xxt.cn/singleq/recarticledetail.action?cid=10197444&artId=6464098&id=12060658

【调查总结】:通过这次调查,我知道了燃放烟花爆竹所带来的危害太多了,作为一名学生,虽然不能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我们也应为环境保护尽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做燃放烟花爆竹的宣传员,让大家认识到燃放烟花爆竹的危害,禁止放烟花爆竹的意义;我相信只要每个人都树立起强烈的安全和环保意识,并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我们一定能够不断减少事故的发生,过一个快乐祥和的春节。

跟帖:《议烟花爆竹的燃放》(作者:月明明)

http://blog.xxt.cn/showSingleArticle.action?artId=6465648&tempid=0.7599907024424183

    虽然放炮是我们中国人从古至今的习俗,但是放炮会给我们所居住的生活环境带来污染,而且,人长时间闻炮的味道,对身体上也会有所伤害。所以,我给大家提些建议:

  【不在人多的地方放炮。】

  【尽量少放炮,保护环境。】

  【烟花爆竹制造商要确保烟花爆竹的品质,要不断研制低消耗、低污染、高安全性能的产品。】

  【不要燃放劣质的烟花爆竹。 燃放烟花爆竹要有节制,做到不滥放,减少污染。】

  蓝天想要更蓝,白云想要更白,环境想要更美,需从我们做起,从小事做起!

 

跟帖:《议烟花爆竹的燃放》(作者:风雨之后见彩虹)

  http://blog.xxt.cn/showSingleArticle.action?artId=6473628&tempid=0.3365823821419403

最近,大家都在为“是否因放鞭炮烘托年味”而争论不休。听听各方理由,也是句句在理。想想看,如果那些“鞭炮迷”们不能放鞭炮了,他们该有多失落啊!于是,有网友推荐了“电子鞭炮”。这种鞭炮不仅能发出普通鞭炮的模拟声音,而且能随着声响发出闪光,以假乱真、性能更佳。它无污染、又能重复使用的优点一下子成为了大家瞩目的焦点。并且,它不可能发生伤残及火灾等事故,还能大大减少经济支出。这样实惠又实用的鞭炮,怎能不令人欣喜呢?

 

跟帖:《议烟花爆竹的燃放》(作者:康坤妈妈)

http://blog.xxt.cn/showSingleArticle.action?artId=6486007&tempid=0.7159301226612568

面对多发频发的雾霾天气,让大家选择: 

雾霾天气和无霾天气,您选哪个?

过节气氛和空气质量,您选哪个?

传统习惯和时代风尚,您选哪个?

引发火灾和人身安全,您选哪个?

选前者还是选后者,我想答案是勿庸置疑的。 

 

尽量不买或少买烟花爆竹,如果真是非放不可,也请选择低碳、环保的方式,严格遵守燃放时间、地点规定,或是自备扫帚一把,放完之后随时扫走,请大家彼此之间多一点体谅,多一份宽容,为环卫工人减轻一点负担,留住我们的白云蓝天、空气清新吧!

 

跟帖:《议烟花爆竹的燃放》(作者:翟之英雄者也 )

http://blog.xxt.cn/showSingleArticle.action?artId=6495964&tempid=0.22236132505349815

个人认为,烟花爆竹可以放,但要注意时间。1月23日0:00到2月25日23:59分适合放。还要看空气质量,指数超过150就别放了。

 

跟帖:《文明燃放烟花爆竹,开心过羊年》(作者:德翔妈妈)

    燃放烟花爆竹,虽然可以给我们的节日增加一些喜悦,但是在带给喜悦的同时,是用我们所赖以生存的清新空间换来的。每年因为燃放烟花爆竹所引发的火灾数不胜数,造成的损失也是无发估量,有的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虽然烟花爆竹的买卖,可以增加国家的财政税收,但是燃放烟花爆竹带来的环境污染,却是多少金钱都无法弥补的。国家每年在环境治理上投入那么多,都是为了让我们的生存空间更加纯净透明,但是人为的环境污染却是防不胜防。治标要治本,只有我们全民意识都能得到弘扬,都能为我们的生存家园做出贡献,我想总有一天,我们的地球会天更蓝,水更绿,空气更清新。让我们携起手来,从现在做起,为了我们的地球妈妈,为了我们自己,一起加入拒绝燃放烟花爆竹的行列。

为感谢博友们的参与和支持,以上跟帖,特评选出优秀奖五名:

 

    王乐乐1730929、 阳光雨璐、   WANGYARU、康坤妈妈、德翔妈妈

 

    请以上五位博友看到帖子后将联系方式以小纸条的形式发送给我,届时将有礼品赠送!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