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在哪里,收获就在哪里
中招监场。
第一天上午,语文。看着孩子们入场,我觉得自己比他们都要紧张。先是轻声软语地提醒要拿好自己的准考证,以便以最快的速度坐到自己的座位上,稳定一下情绪。然后发下贴好条形码的答题卡,轻声提醒他们要核对自己的信息,并进行填写。我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像一缕缕阳光一样淌过孩子的心田,让他们的焦灼慢慢平息下来,找到自己最好的状态。许多年前,我一样参加过这种考试,它在我人生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我希望在孩子同样迈过这道坎的时候,我能带给他们最多的平和。
都进了考场。后排的一个女孩子走了过来,说:“老师,我要下楼买一支笔。”我是愣了足足有半分钟,才明白过来是怎么回事。一时间,我很不解:“要考试了,你昨天没有准备好笔吗?”“我只有笔芯,没有笔筒。”小女生很理直气壮。一时间,我真的没有了办法。买笔,要到学校外面的文具店里,来回最少15分钟,再进大门几乎是不可能的;不买笔,这个孩子就没法考试。主考老师最后提供了一种选择:在班里借一支。好在有善良的孩子递过来,这件事才宣布告终。
第一天下午,物理。考试时间到,孩子们全体起立,我和毛老师收卷。12号的高xx早是一副很不耐烦的样子,斜倚在后桌上,长长的刘海盖着眼睛,花哨的上衣只有中间两颗扣子扣着,露着一角肚皮。毛老师边收答题卡边说:“大家要站好,等老师收完试卷,才可以离开。”12号很不屑地“切”了一声,头发一甩,又歪歪斜斜地和左侧的同学聊开了。我看了他一眼,很青春的脸上满满地都是与这个世界的敌对,对老师善意的提醒根本不予理睬。试卷收完的时候,他很“潇洒”地离开了,那个背影,与地痞流氓并无两样。
第二天上午,数学。现场很悲催,30名学生,整整睡倒了16个,是那种踏踏实实睡觉,想喊醒都需要推一推再推一推的那种。最可怕的是,每当喊他们的时候,那些孩子的眼里都是不耐烦,然后扭扭头,继续睡。
第二天下午,英语。为了不打扰孩子的听力测试,在听录音之前,我们把电扇关了。很热,但可以忍受,毕竟也只有十分钟的时间,这么关键的时候,不能忍一下吗?真的有孩子不能容忍,皱着眉头,嘴里还嘟哝了一句什么,仿佛台前监考的老师很小题大做的样子。更有两个孩子,根本不理听力的事,早在听力结束前,就把答题卡上的选择题胡乱涂完了。
……
我无意于指责什么,只是觉得很无奈。这样的孩子我见过,中学的教室最后两排多的是。他们穿奇形怪状的衣服,梳引人注目的发型,做不同寻常的事情,以各种不同形式的“To be number one”来引起别人的注意。很多时候,我们会指责老师不够尽责,老师不能因材施教,老师不能付出更多倍的爱给这些“问题”孩子。很多时候,我们也会发现,他们的心窗是紧闭的,多年的经历使他们习惯了拒绝,并执意朝着错误的方向,越走越远。并且,对爱,从此不屑。
想起今年中考作文提供的话题——女儿问:“为什么有的西瓜甜,有的西瓜不甜呢?”父亲说:“甜的西瓜是因为被照耀的时间长。”“那地里的西瓜不是一直都在接受阳光的照耀吗?”女儿又问。父亲说:“是啊,阳光是公平的,它一视同仁地照耀着所有的西瓜。可是有的西瓜怕热,躲在阴影里,不肯接受阳光的照耀。”
我想起另一只西瓜——卫东,2009年毕业的中学生,如今在部队服役第四年。前天,他刚刚过完十八岁生日。QQ上的“说说”里,是他满怀的狂喜。电话里,他很是意气风发,很认真地规划着自己的人生:二十五岁前要发展事业,之后再结婚生子。他说:老师,我是不是长成了你心目中想要的模样?我在电话的这一头笑了,想起他很多次称我为“亲爱哒”,想起他青葱岁月里混混沌沌的日子,想起那个在旧时光里用不屑和敌视打发时间的孩子,想起这个已经长到一米七八的大男孩,想起他橄榄绿中突然变得清澈无比的青春……他终于学会试着接受温暖的阳光,并在这种温暖里慢慢长大,长成自己满意的样子。
站在考场里,可以看见校园的墙上有一行这样的字:心在哪里,收获就在哪里。我久久地不愿挪开眼睛。我想,也许一些成长注定要有艰辛,注定逃不开阴影,但总要试着学会敞开心扉,感受这个世界的温煦祥和,接受阳光雨露的滋润,让自己人生的西瓜变得更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