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档频道 > 作文精选 > 小学作文 >

在“讲与不讲”的夹缝中追寻诗意作文

2018-08-14 
在“讲与不讲”的夹缝中追寻诗意常作印changzuoyin@126.com得课堂者得天下!如果说课堂是一名教师思想存在方
 在“讲与不讲”的夹缝中追寻诗意

常作印  changzuoyin@126.com 

得课堂者得天下!如果说课堂是一名教师思想存在方式的话,那么他只有借助于课堂这个载体,才能实现自由思想振翅冲天的快感和超越。

没有见过风景的人,会把盆景当作风景;即使见到了真的风景,也不应只停留在一处。一堂课的好和坏,不能单用“讲”与“不讲”来评价,而是看学生是否达到“三动”,即:手动、口动、脑动。

在新课改背景下,传统的严格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我们虽应该反对“以知识为中心”、没有交流、没有互动的“讲”,但不是反对所有形式的“讲”。

讲与不讲,不是一成不变的,问题是教师怎么“讲”,什么时候“讲”。笔者认为,以下几种情况下,老师绝对不能放弃自己的“讲”:

在学生学习遇到困难时;学生质疑问难时;在提问而不能答,指点而不开窍时;经过讨论不得要领时;为了让学生对某一问题有深入的认识;为了帮助学生突破某一思维障碍;对那些能开启学生心智,体现教学要求的重点、难点。

新课程不是不要教师的“讲”,而是对教师的“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讲在重点的关键处,讲在知识的概括处、讲在思维的提升处。所以,课堂上教师不是要讲的“少”,而是要讲的“精”,一堂没有教师精要讲授和适时点拨的课一定缺少深度,正如崔峦先生所说:“既要尊重学生,也要发挥教师的指导、点拨、调控作用,对学生理解不到、领会不深和理解错的地方,要订正甚至做必要的讲解,不能视而不见,放任自流。”

但教师的讲绝对不能代替学生对知识探求的自主体验。在新课改背景下,“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不讲”。“不讲”,更多地是指教师不代替学生的“学”——对知识内容和知识产生过程的认识体验活动。

体验是最好的教育,任何一种体验,都会在幼小的心田中萌发对理想的憧憬。只有学生亲身体验到有东西,才能最终沉淀到他的内心深处,成为一种素质,一种能力,伴其一生,受用一生。本来,青少年充满活力,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和表现欲,然而,一些老师在课堂上只是一味地讲啊讲,生怕学生听不明白,而学生也只能是被动地学啊学。殊不知,这在一定程度上剥夺了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体验、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的权力,或许正是学生学习兴趣不能被唤起的真正原因。

 “没有自我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不管是技能的操作,还是知识传授,都需要学生用自己的感官去体验,并经过大脑加工整理和储存,缺少这个内化的过程,任何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所以,笔者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坚持“三不讲”原则,即“学生已会的不讲、学生自己可以学会的不讲、讲了学生也不会的不讲”,要给学生创设情境和氛围,充分尊重学生,敢于放手让学生提出出问题、思考问题、探究问题,争取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去体验,体验生活,体验自主,体验过程,体验创新,体验成功,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正如专家们所建议的那样,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已去体验,给孩子一片天空,让他自己向前走。教师再也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再也不能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理解达不到这个高度的老师,最优秀者充其量是个演技较高的演员,糟糕者则可能是一个愚蠢而又专制的暴君。

所以说,课堂教学需要“讲”也需要“不讲”。一名优秀的教师,不单单是让学生拥有知识,更重要的是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的时空,让学生拥有智慧,应该根据学生的差异、内容的难易、课堂的变化,适时调整讲与不讲的比例,把讲与不讲巧妙和谐地统一起来。总之,教师应该通过自己的“讲”,让学生在有温度、广度、深度的课堂的浸染中日渐茁壮,让学生在一块石头里看到风景,在一粒沙子里发现灵魂;但也要通过自己的“不讲”,给学生增加更多的自主思考、实践、体验的机会,让学生在广阔的精神空间中自由驰骋,在思想的恣肆狂涛中体验生命顿悟的喜悦。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