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行渐远渐有书
模仿是人类的本能。对于写作训练来说,最初也是从仿写开始的。我从教多年来,一直注重于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尤其是自从加入了刘恕成老师的渐远式仿写试验之后,更觉受益匪浅。于是,一步一个脚印地展开了仿写训练。
一、 仿句练习
语文教材是最好的仿写资源。因此,我在带领学生学习课文时,总会及时提炼出其中的重点句式进行仿说、仿写,拓展教材的外延。比如,学习《小鹿的玫瑰花》一课时,课后的两个重点句子,就是提醒教师指导学生利用“渐渐地”、“静静地”练习仿写的。原句:他只能静静地躺在床上养病。
花骨朵渐渐地长大了。
我提醒学生,在朗读这两个例句的基础上,先用“换词法”来仿写句子。学生很快就仿写出以下句子:
科里亚只能静静地躺在床上养病。
我只能静静地躺在床上养病。
小树渐渐地长大了。
小弟弟渐渐地长大了。
还有的学生变换了句子中更多的词语,仿写的痕迹几乎没有了:
奶奶静静地躺在床上睡觉。
老师静静地坐在办公室批作业。
雨渐渐地下大了。
天渐渐地亮起来了。
如此几轮练习过后,学生就能完全脱离仿写,而学会自己造句了。语文的学习贵在积累,而我们教师教会学生积累的方式很多很多,仿写便是一种积累的过程。
二、 仿段练习
我指导学生进行整篇的仿写,大都是仿写小诗。记得去年秋季,课本上有一首《丰收的童谣》,内容十分通俗易懂,学生们读来朗朗上口。于是,我便把它作为仿段的“模子”,来跟学生一起练习。
小诗第一节:
摘一片
火红的枫叶
秋天——
被我夹在书里。
学生换词仿写:
摘一片
金黄的银杏叶
秋天——
被我夹在书里。
仅仅是一个词语的变换,学生就成功进行了仿写第一节的训练。如果改变更多的词语,仿写就会变成原创。如:
采一朵
金色的菊花,
秋天——
被我捧在手里。
用同样的方法,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接下来几节诗歌的仿写,只要是学生喜欢的突出秋天特色的事物,都可以嵌入诗句中。这样,学生创作的自由度大大增强,兴趣也就越来越高。
三、 仿篇练习
在仿段的基础上,我还精选了教材中或学生其他练习中一些精炼简约、主题鲜明的小诗,适时展开仿写。如《欢庆》、《植物妈妈有办法》、《秋叶飘》、《春姑娘的小手》等。我先指导学生逐节仿写,再组合成篇。有的学生换词太少,仿写的痕迹较重,而有的学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作品。如:
仿写《欢庆》
粉红的花朵
田野献上金黄的稻子,
柿树挂满桔红的“灯笼”,
蓝天飘着五彩的气球,
黄河奏起欢快的乐曲。
五十六个民族
欢庆这美好的日子,
祖国妈妈的生日。
这首小诗仿写痕迹稍重,还有待于加工、提炼。
再如:
仿写《丰收的童谣》
温馨小园
摘一片 摘一朵
火红的枫叶 飘香的桂花
秋天—— 秋天——
被我夹在书里; 被我夹在书里;
捧一只 掰一穗
好大的南瓜 金黄的玉米
秋天—— 秋天——
被我抱在怀里 被我拿在手里
抓一把 咬一口
香甜的红枣 黄澄澄的梨子
秋天—— 秋天——
被我塞在嘴里 被我吃进嘴里
拾一串 写一首
丰收的童谣 秋天的小诗
秋天—— 秋天——
被我牵在手里…… 被我记在心里……
仿写《丰收的童谣》
小至
摘一片
红透了的枫叶,
秋天——
被我当做书签儿;
咬一口
甜甜的甘蔗,
秋天——
被我含在嘴里;
掰一穗
沉甸甸的玉米,
秋天——
被我楼在怀里;
画一幅
秋天的图画,
秋天——
被涂在我的笑容里……
这两首小诗在仿写基础上做了较大变动,我们完全可以看做是孩子的原创作品。
再如:
《丰收的苹果》
我爱信宝贝
苹果香,
苹果甜,
就像许多小脸蛋。
红的脸,
黄的脸,
兴高采烈映树梢。
风儿吹,
叶儿摇,
快乘车儿去采摘。
小作者直接把诗的题目都给改变了,绝对属于原创。
渐远式仿写要求教师指导学生运用嵌入、移植等多种方法,在教会学生仿写的基础上,进行自己的创作。有人说:渐行渐远渐无书。我要说,只要教师循循善诱,绝对是渐行渐远渐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