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时兴趣带来的成功
____教学反思
在口算除法的练习中,课本上有这样一道题目:
算一算,你发现了什么?
32÷2 180÷3 120÷10 80÷20
64÷2 360÷3 120÷20 80÷40
96÷2 540÷3 120÷40 80÷80
备课时,我理解了课本习题的编写意图,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计算、观察、比较,理解商怎样随着被除数和除数的变化而变化。为了让学生有充分的感知,我还添加了同类型的几组算式,以便学生从大量的实例中发现规律。
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思考、讨论、交流,很快就发现了其中的规律,孩子们一个个热情高涨,为自己发现了题目的奥秘而激动。这时,有一个小男孩把手举得高高的,屁股离开了椅子,身子向前倾着,眼睛一眨不眨的望着我,好象有什么急于要讲的话。
我笑笑:“孩子,你有什么问题吗?”。
“老师,有没有商不变的情况?”问题一出,全班立刻安静了下来,他们都在静静的思考。
我停了一下,课前我想到会有学生提出这个问题。但商不变的规律不是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在后面的教材中有专门的例题,而且根据以往的教学情况,有的孩子一节课也弄不明白商不变的规律。我看看表,到下课还有15分钟,我能给他们讲明白这个问题吗?
“这……”,我正想用“这不是这节课要学的内容,我们以后再学习”这样的话来答复学生,可看到学生那一个个深思的样子,我又不忍,话到嘴边又咽下。我把准备好的答复临时改变了。
“是呀,有没有商不变的情况?什么情况下商才不变呢?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这个问题吧”。
接下来我让学生分小组探讨。
约8分钟左右,孩子们停了下来,眼睛放着喜悦的光,我知道,他们找到了答案。
“有没有商不变的情况?你是怎么知道的?”
小手齐刷刷的举了起来。
生1:我们组象刚才那样举了几个例子:
6÷1=6 12÷2=6 18÷3=6 24÷4=6 30÷5=6
……通过比较发现被除数和除数都扩大同样的倍数时,商不变。
生2:我们组是这样研究的:每个人都写两个商是3的算式,然后拿到一起比较,找到的规律和第一组发现的一样,不过我们有补充,被除数和除数同时缩小相同的倍数时,商也不变。
生3:我们是用画图的方法发现的。
第一组画2个圆,1个三角形,
第二组画4个圆,2个三角形,
第三组画6个圆,3个三角形,
我们发现,只要把圆形和三角形的个数扩大的倍数相同,每一组中的圆都是三角形的2倍,也就是商不变。
生4:我们是用分一分的方法研究的。我们发现要想每个人得到的小棒都是3根(也就是商不变),人数增加几个,小棒就得增加几个3,(也就是小棒根数和人数扩大的倍数相同),所以发现要想商不变,被除数和除数必须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
听这学生精彩的发言,我很庆幸,也很惊讶,庆幸的是我抓住了学生的暂时兴趣,从而调动了学生最现实、最活跃、最强烈的心理因素,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寻求知识。惊讶的是孩子的思维居然如此的灵活,思路如此的清晰,能用那么多的方法来探究商不变的规律是我没有想到的。在学生有兴趣要解决邻近知识领域的问题时,我们不妨改变一下教学的设计,给孩子一个探讨的时间和空间,孩子们的思维和创造会让我们刮目相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