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9.一把小花伞
(文一/yoyo,文二/yo妈)
文一
我家有一把漂亮的花伞。那把伞是红色的,上面有淡蓝色的花。花排的非常整齐。外边有一圈花,顶上围着一圈花,伞骨里每个小格子里又有七朵花,还有白色的小圆点装饰。伞骨是黑色的,上面的弹簧有手一拨,能发出像弹琴一样的声音。伞把是橙色的,特别好看。
伞不仅可以为我们遮风挡雨,还可以给我们挡太阳。可以做老人的拐杖,孩子们跳舞的道具......伞的用处可真多!
文二
伞下的温暖
淅淅沥沥下着小雨,一把把漂亮的伞渐次撑开。我喜欢在这样的天气里淋着,特别是7月的小雨。清清凉凉的,别有一番景致。
中午回家,孩子定的日记主题果然是雨伞。一把小花伞被撑开,放在地上,这是yoyo写日记的习惯。她总是先绕着实物观察,上上下下打量个遍,然后再尽悉描写。看她写日记,似在本上作画一般。
随着这把伞撑开的,还有我那些温暖的记忆。
记忆中,我是上五年级开始有了第一把伞。以前下雨,村里的孩子都是用塑料布披在身上,或者是蛇皮袋子两个角一折,戴在头上。那种防雨工具,只能保证我们的头和背部不被淋湿,前面的身体总是在水里泡过一般。偶尔会有一把伞飘过,我们羡慕的眼神刷刷地射了出去。
我们家有两个孩子上学,父亲还是决定只买一把伞。当时的学费是一元五角,但是一把伞,却要八元钱。“太贵了,先买一把,买大一点的,你和你哥合用,我们带草帽就行了”,父亲说。伞确实很大,但是我和哥哥却没法合用,我们不愿意一起走。到了下雨天,打打闹闹、争争抢抢的日子未曾平息过。后来。父亲规定,谁学习成绩好,伞谁用。这样的标准全家人都似乎都觉得很公平---有限的资源就要用在最优的人身上。我顺利得到了伞的拥有权。如今,我时常对哥哥感到一份亏欠,除了后来的很多事,我总觉得,自己对这把伞的占用,似乎不那么理直气壮。
上中学后,家里有三把伞,虽不是一人一把,但也能满足雨中出行的需要。记得我上初三的一天下午,初秋,下起大雨。由于家距离学校有七公里左右,中午我一般自带干粮,晚自习结束才回家。晚上九点多,走出校门,我看到给我送伞的妈妈,她已经在校门口等了三个多小时!我们一人一把伞,在雨中慢慢走着,想想那是多么温情的一幕!但是,走到一半,我们发生了分歧:我要走小路,小路至少可以节约半小时时间,但是妈妈要走大路,一则因为小路必须从乱坟堆中穿过;二则当时是秋天,小路的两边全是一人高的玉米地,妈妈担心我的安全;三则小路确实不好走。那时的我,全然体会不到一位母亲对女儿安全的担忧,就要抄近道!因为争执,我率先走在前面,并越走越快,妈妈紧紧跟随着我,不敢落下一步。因为不常有人走,地面湿软,脚陷进去要艰难拔出,这段路我们用了一个多小时,到家已经十一点多。回家后,妈妈赶紧给我准备晚饭,却再也没有因为我任性,选择走了一段艰难泥泞的道路,让她和我数度摔跤而责备我。那一刻,我懂得了,所谓的远与近,并非一成不变,不同条件下,远的可以很近,近的有时却让人感觉很遥远。
高考那三天,大雨倾盆而至,我只能穿着凉鞋蹚水几条街,才能到考点。路实在不好走,上午考完,中午我就等在校门口,啃着早上带来的锅盔,等着下午的考试。远远的,我看见表姐穿着拖鞋,打着伞,给我送包子来了。表姐在县城住,她知道我参加高考,竟然大老远给我送饭。她和姐夫住单位宿舍,却在自家厨房给我支了一张床,让我回去休息。雨水打湿了我的眼睛,心里也似有一双温暖的手轻轻拂过。
参加工作后,我的业务处理能力将生活自理能力远远抛在后面。每次天气不好,yo爸的温馨提示总是随着清晨第一缕阳光,呈现在我的手机上。我比较迷糊,还是时常不记得带伞,也不记得多少次,他提前下班,带着伞,在雨中站成一道最美的风景。
故人诗词中,雨多见于表达愁绪与哀伤,“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然雨与我,因为有了伞,总是生出许多感动。感谢一个个下雨天,一把把小伞,给了我感受爱、表达爱的机会。
2015年7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