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档频道 > 作文精选 > 小学作文 >

一场“餐桌舌战”引发的思绪作文

2017-08-23 
一场“餐桌舌战”引发的思绪春节前后,家里兜奶和兜爸先后生病住院,兜爸兄妹几个轮流帮忙照顾。年后初二,兜兜大
                     一场“餐桌舌战”引发的思绪                                            

春节前后,家里兜奶和兜爸先后生病住院,兜爸兄妹几个轮流帮忙照顾。年后初二,兜兜大姑从濮阳来到郑州将年前在此照顾的二姑替换回去,再次担起了帮忙护理生病兜奶和看管年幼兜兜的重担。如今已嫁作人妻、身为人母的大姑估计是已经很久没和自己的父母这样一日三餐、朝朝暮暮长时间生活在一起了,对于兜爷这些年变化的有些“与众不同”的生活习惯越发觉得不太适应。父女俩朝夕相处,一个脾气火爆,一个性格倔强,家里面除了其乐融融,自然也少不了风波连连、“火”花不断。但父女终归是父女,一家人吵归吵、闹归闹,事后还是会互相心疼,彼此挂念。

 

正月十五过后,已回到濮阳的大姑打来电话,忘不了向老妈询问老爸的身体状况,听到“你爸身体很好,没啥事!”的回答之后,电话那头的大姑哈哈大笑着说:“我不在那儿了,没人跟他顶牛吵架了,他肯定能心情好点!”挂了电话,坐在饭桌前,兜奶向我们讲述大姑电话的内容,笑着说:“哎!年龄再大也脱不了孩子气,哪有这样说自己爸爸的?真是个傻妮子!”兜爷听罢遂接了一句:“那天还数落我让她吃桐油的事呢,这一件事降吧我一辈子!”

 

关于“吃桐油”这件事,我也是刚从大姑那儿听她讲起,据说是在她小的时候,有一次错把刷门和风箱用的桐油当香油浇在了刚煮好的一碗挂面里,当时的兜爷很是生气,呵斥她必须将那碗已经淋上桐油的挂面吃下去,迫于父亲的威严,她没敢反抗只好吃了下去,不过倒是也没吃出什么问题。

 

说到“吃桐油”兜奶又继续接茬跟我说:“我跟你奶奶有一次也误食了桐油,吃了没多会儿就上吐下泻了,不过有个邻居家为了节省还用桐油炸过丸子呢,看来真的是各人体质不一样呀!”兜爷又说:“桐油是刷在木头上防止干裂的,虽然不能吃,但估计也没毒,只是有些人的肠胃接受不了罢了。”

 

听他们这样一说,我倒是有些纳闷了,就问兜爷:“爸,既然你知道这东西有可能对身体不利,那当时是出于什么考虑非让我姐吃下去?是心疼那碗面还是想以这种方式教育我姐长记性?”兜爷沉思了片刻摇了摇头说不记得了。兜奶接话茬打趣到:“不讲理呗!”接着又说到:“你不知道,你爸还有更不讲理的呢!那时我刚生了钱磊,你爸请假一个月从贵州回来,家里你奶奶我们仨大人带仨孩子,每个人睡觉都得搂个孩子,你爸搂你贵豫姐睡,不知怎么的就让她从床上掉了下来,那么小的孩子从床上摔下来肯定啊啊大哭,可你爸非但不安慰,从床下拽起你姐就是一顿打,还嫌人家自己掉下去了,气得我当时一下子就没奶水了。”

 

我诧异的看着兜爷,没等发问为啥,就看见他极不耐烦的打断兜奶的话说:“那时候多累呀!”兜奶又说:“再累能累着你了吗?这四个孩子到钱进出生你才从贵州调回来,我那时上班忙,中午吃饭都得倒班,这几个孩子不都全靠孩子他奶奶了?”被兜奶“揭了老底”的兜爷似乎看起来有些不悦。为避免“战争”升级,我赶紧打圆场说到:“可能那时不像现在这么机械化,什么东西都得靠人力,所以就显得更辛苦些!”兜奶见状也想息事宁人又说到:“也是,月子里我不能碰凉水,家里这几口人的衣服啥的倒都是你爸给洗的”。

 

本想着这个话题就到此为止了,谁知兜爷并没有“收战”的意思,话锋一转继续说到:“就是呀!那时出门干点啥事都得骑个自行车,天又热,哪像你们现在的年轻人那么自在呀?”原本想着能尽快结束这场“舌战”的我,听到兜爷这么一说,脑子里不知怎的就又想起刚刚出院两天、每天只能吃白水煮面、现在又不得不远赴山西联系业务的兜爸,忍不住又说:“每个年代有每个年代的活法,现在的年轻人也不一定都那么自在,你看钱进那时刚建电机厂时也正赶上兜兜刚出生,那日子过的自在吗?天天没白天没黑夜的,遭受的是精神和身体的双重折磨,压力多大呀!”“我不是说钱进,我是说像你们公务员这样的,多轻松呀,上班也是想去就去,不想去就不去,哪像我们那时呀,上班都那么紧,累的跟啥似的……”兜爷继续辩白。

 

我动了动嘴想说“自己虽然经常逃班,也并非是偷懒而是想多在家照顾一下孩子分担一些家务,每次在家也都是提心吊胆的生怕领导找......”但犹豫了一下终究还是没说出口。因为我深谙兜爷如今“执拗”的个性,知道再这样继续下去完全是毫无意义。随着午餐的结束,这场因一句话而引发的餐桌“舌战”也终于无疾而终。饭后,兜奶回小屋陪兜兜睡觉,兜爷回自己屋午休,我站在厨房刷洗碗筷,房间里一下子又恢复了之前的平静,但刚刚发生的这场“餐桌舌战”却让我陷入了久久不能平静的沉思……

 

是啊,这些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物质生活也极大丰富。餐桌上的饭菜再不只是往日的老几样,身上的衣服也不光是灰蓝黑,低矮的平房改为了连云的大厦,宽阔的马路尽驶着各色的汽车。相比我们的父辈来说,现在的生活无论是衣食住行哪个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按说我们的日子也应算得上“蜜也似的”吧,可是……

 

“可是”什么呢?我也说不好。突然想起不知从哪儿看到的似乎叫“圆圈理论”的一段话:如果将你现在所拥有的一切比作一个圆圈的话,那么圆圈之外的东西就是你未曾获知或者不能拥有的,人只有通过自身的努力将这个的“圆圈”不断变大,才会让自己拥有更多,才能更有能力抵御来自未知世界以及其他“圆圈”威胁。然而,也恰恰是那逐渐变大的“圆圈”让你越来越多的接触到“圈外”那些可触又不可及的东西,渐渐地,你所看到的除了一个更大的世界还有一个更加渺小的自己。

 

现在的年轻人置身在这迅速变迁的世界里,常有莫名的恐慌和些许的惆怅,究其原因难道全由父辈所说,是因为没过过苦日子就不懂得吃穿不愁的幸福吗?又或如诗句所说“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吗?我想,并不尽然吧?

 

生活在当今社会被“机械”的庞大威力震慑的人们,说是一切新的发明会简化生活,其实置身其中的我们却无奈的发现,生存的条件正变得越来越苛刻,越来越不是那点天然的生存本能所可应付。你早已不能随便在地上种点可吃的稻谷或蔬菜,也不能再随便养一只可供过年的猪,或是一些可补贴营养的鸡,更不能迁就自己的财力来在自己的土地上盖一间随心所欲的房舍。住在连云的大厦里,你不能随便在这大地上取得上帝为我们准备的饮水,你甚至不再有权利用一个简单的柴灶,去向大自然讨些枯枝和渠水来举炊,没有了水电气,你的生活将寸步难行。双手不再万能,相反,每个人都必须仰赖一万双手的供应,而这一万双手全都不会让你无偿使用,所以你必须千方百计的去赚取用来支付给这一万双手的维生之资,然后才有权利享受这“机械”带给你便利,同时也被吞噬着自己独立生存的权利。

 

因此,这一两年里,我时常有一种感觉,认为人生的真义实在只有两个简单的字——奔劳。父辈有父辈的奔劳,我们有我们的奔劳。当然,在如今安定的年代里,维持生活并不会十分困难,我们的奔劳也多半不是为了赚取那维持生活的基本之资。如今的社会,物欲横流,“机械化”泛滥,每天穿梭在熙熙攘攘的人潮和车阵里,看着那随处可见收费高昂的儿童早教的广告,听着家长为让孩子上个好幼儿园准备 “豪华简历”的新闻,我们常常能感觉到一种无形的蛊惑与催逼,不知何时,内心那被刻意掩藏的“敏感神经”就会被骤然触碰,使得自己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生存状态,日子便全然没有了父辈那计划经济年代的安然与恬淡。

 

所以,说到底,现代人的人生是更加的“奔劳”——儿时为学习奔劳,成年为事业奔劳,婚后为孩子奔劳......对于不是“官二代”也不是“富二代”的我们来说,生活在当下竞争激烈、风云变幻的社会里,又害怕失落与被遗弃,奔劳其实就是对未知生活的一种恐惧,是对生活压力的一种戒备......唯有奔劳才能让我们获取更多的安全感!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