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怕的情绪虐待
躯体受了伤,也许几天就不痛了;而心理受了伤,却会隐痛好久好久。家庭中情绪的虐待往往是内伤的原因,导致了各种说不清、道不明的郁闷、愁苦与低能,会严重影响孩子的学习能力与效率。
昨晚有幸聆听了著名心理学家王海柱老师的一堂心理课《家庭中的情绪虐待》,王老师风趣幽默、谈吐儒雅、经验丰富,听他的课让人有种如沐春风的感觉,他能通过实际案例让你在轻松愉悦中接受一场心灵的洗礼,让你在学习过后有种迫不及待要分享给大家的冲动。做为一个孩子的家长我感触颇深,这里着重跟大家分享关于孩子的部分内容。
也许在外人看来,父母为孩子尽心竭力,买这买那,孩子应该是幸福而毫怨言的,但是调查发现实际上有很多孩子是不快乐的,或者至少是没有十分的快乐。
一个中学生是这样说的:我们才是最坚强的人,本来不想学习,但还得硬着头皮学,本来不想待在家里,但还得硬着头皮待在家里,我们无处可躲啊。一个成年人这样倾诉:童年的阴影一直在影响着我,那是黑色的、坚硬的、巨大的!这是妈妈给我的最深印象——批评、攻击、指责、贬低、辱骂,让我觉得自己一无是处、笨死了、谁都比我强、干啥啥不行,哪个人能看得上我?
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情绪虐待,这是一个骇人听闻的词,相较于其他虐待,如身体虐待来说情绪虐待应该说是更隐秘,也是最致命的方式,因为它攻击的是受害者最核心的“自我价值感”:自信、自尊与快乐。
情绪虐待的形式有很多种,这里简单给大家介绍几种对孩子的情绪虐待形式,最直接的表现为指责、威胁、命令、控诉,这种方式很直接很明显,它削弱了人与人之间基本的平等性和自主性。比如威胁:“你不写完作业就不能出去玩!”“你不写完作业就不能吃饭!”命令:“你快去写作业去!”“你快去睡觉去!”
间接的的形式,甚至伪装成“帮助”,比如孩子有道题不会做,让父母去教他,你讲一遍,他不会,再讲一遍,他还不会,再讲第三遍的时候你就会发怒:“你怎么这么笨啊?讲了几遍还是不会!?”本来由“帮助”后来变成了情绪虐待;父母给孩子检查作业,一共七道题,孩子做对了五道做错了两道,而你只看到了那两道错题,开始情绪虐待:“作业怎么做的呀?为什么错了2道题?怎么这么笨,连这么简单的题都做错?!”帮助变成了控制和贬低,而非真的帮助。
还有一种形式是轻视、轻看。当孩子费劲心血做了一件对他来说很有意义的事,期待得到你对他的肯定,或是千方百计做了一件取悦你的事,而你只是“哦”了一声或是轻描淡写地转移话题,这会降低孩子的自尊,孩子会感觉你不够重视他,导致你和孩子之间的疏远,以后不再和你沟通,不再和你分享,不再费心去取悦你。
长期的情绪虐待犹如逃不出的牢笼!儿童时期可能表现为逆来顺受、无助、害怕和依赖;到了青春期的孩子,由于荷尔蒙的作用出现逆反心理,有的孩子为了逃离父母去网吧上网,从此染上网瘾;有的孩子混入社会,打架斗殴,成为不良少年......即使这样,他们的内心依然是不快乐的,是备受煎熬的,是始终无法逃脱情绪虐待牢笼的,由此可见到情绪虐待的长期性和严重性。
长期的情绪虐待会吞噬孩子的自信心、自我价值感、自我的存在感,你可能会控制孩子的经济、设计孩子的未来,把他训练成你想要的样子,让他与自我越来越隔离,变得越来越无助,害怕,依赖或叛逆,甚至失去思考能力,它所产生的创伤远比身体受虐更深也更难恢复。
在亲子关系中,你是否扮演了施虐者的角色呢?如果你体会到了、被触动到了,那么从现在开始迈出改善你们关系的第一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