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档频道 > 作文精选 > 小学作文 >

上海之行 感受“真语文”之魅力作文

2017-01-03 
上海之行感受“真语文”之魅力 4月的上海,温度适宜,鲜花盛开。上海浦东图书馆内,群贤毕至,少长咸集。4月29、30日

                                   上海之行  感受“真语文”之魅力

 4月的上海,温度适宜,鲜花盛开。上海浦东图书馆内,群贤毕至,少长咸集。4月29、30日,我和程校长参加了“全国真语文教师培训”。此次活动是真语文首次走进真语文大师贾志敏老师的家乡——上海浦东,并在贾老师曾经担任校长的上海普明师范学校附属小学举办的。

  开始时是贾志敏老师的一个短篇。灯光亮起,贾老师在全场老师雷鸣般的掌声中走上讲台,面向大家深鞠一躬,说:“我是个78岁的老人,教了60年语文。家人劝我休息,但我离不开讲台,因为我热爱语文教师这个教书育人的神圣职业。”随后,贾志敏老师指教了五年级写作课《作文也会长大》。扎实的语言训练、高妙的现场评价、精彩的师生互动,让与会老师真切感受到真语文的理念精髓。

在大家还沉浸在贾老师的课堂余韵中时,真语文总策划、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走上讲台。他哽咽着说:“真语文活动开展三年来,我们到过全国许多城市,听了无数堂语文课,像贾老师这样讲课的老师凤毛麟角。贾老师的教学理念可以用三个字来概括——真语文。贾老师在用自己的整个生命诠释真语文教学,他是最真实的、当之无愧的语文大师。”

真语文总顾问柳斌发表讲话。浦东教育局局长致辞。浦明师范附属小学的校长欢迎大家。真语文高级研究员吴忠豪教授做了《一生只教真语文》的讲座。

接下来是上海浦明师范附属小学的戴建荣执教《十年后的礼物》,江苏无锡锡山实验小学的顾文艳执教《藏在汉字里的诗》,上海浦东新区高桥小学的卢雷执教《花脸》。

4月30日上午,上海市第一师范附属小学的谭珊珊执教《唯一的听众》,安徽省铜陵市新苑小学钱娟执教《姥姥的剪纸》,上海市闵行区教研员景洪春执教《中彩那天》。下午是现场基本功大赛——朗诵、讲故事、粉笔字、作文比赛。最后是真语文大师贾志敏老师带来了一堂阅读示范课《一诺千金》。

什么是真语文?

柳斌主任说:“真语文是教学生能读会写、学而求实,就是求真、求实、求善、求美,就是将华而不实变成实而不花”。他写的一副对联“学而时习大智慧,能读会写真功夫”道出了语文的精髓。他说:“语文是什么?我认为,语文是一种能力,一种素养。如果语文是一种能力,一种素养的命题能够得到确认,那么接下来就是语文能力,语文素养从哪里来的?语文能力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后天习得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生成与、存在于学习主体的听、说、读、写训练之中。”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的习得过程就是学习者听、说、读、写的实践过程,就是学习者听、说、读、写的训练过程。听、说、读、写互为依存,互为助力,是一个整体。所以要强调多听、多说、多读、多写。为什么要强调多呢?因为能力也好,技能也好,是依靠多次重复才能获得的。熟能生巧吗?

那么怎样的课才算真语文课呢?

吴忠豪教授说应该从四个方面看真语文课。

1、让语文回归语文教育的本真。

他说,多年来,语文课一直摇摆于工具性和人文性之间,很难找到本真。语文课一直朝着情感、思想方面倾斜。我们把对语文思想内容当成了语文课的只要目标,而把能读会写的本质当成了一种点缀、一种添加。语文课的本质工作是读写训练、知识教学、方法指导、听说读写技能的培养等。语文学科的本职工作是能读会写,让学生学会语言文字运用;兼职工作是思维训练、价值观培养等。

2、语文是一门实践性的课程。

   母语学习一靠积累,而靠实践。真要学好语文,关键还在学生的实践。如贾老师执教的《卖鱼的人》,第一课时就是读书。第二课时开始,贾老师围绕“诚信”用课文内容来解释,然后用自己的话来说诚信,用成语解释诚信,用“不”这样的句子说诚信,再让学生用诚信写一段话。诸如“一个家庭讲诚信,这个家庭就和和美美”“一个人讲诚信就会成为高尚的人”等等。

3、阅读教学要扎扎实实抓语言文字训练。

不拘泥于课文内容分析,而是指向基础知识教学,指向表达方法学习,以及借助课文情景,培养学生表达的基本功,这是贾老师阅读教学的精髓。贾老师有语言学习的三部曲:入乎其内,化乎其中,迁移运用。让学生从小用规范的语言表达,培养好的语言习惯,把话说清楚,把文章写通顺、规范这是小学阶段特别重要的任务。

4、语文运用要表达优先,材料随后。

    学写作文要解决两个问题:   

   第一是搜寻材料的问题;第二是如何表达情感的问题。作文训练过程中要倒过来操作,先教会正确运用语言来表达,然后教如何在生活中寻找材料,也就是说作文训练可以先从语言形式入手,然后向语言内容转化,最终达到形式和内容的统一。

     贾老师教学生写作文有五个阶段:抄写,听写,试写,扩写,放手写。

为期两天的培训,我收获颇多,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自己的感受:

一、真实

   两天时间,我们共听了8节课。每一节课都是那么真实。

   老师真实地教。

   每一节课,每一位老师没有精美的、繁多的课件,甚至贾志敏老师和景洪春老师只用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双手完成了教学内容。每一位老师在每一节课上没有过多的内容分析,而是真正的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感受祖国的语言文字,运用语言文字。比如,贾志敏老师作文课上,运用多种词汇、多种语言表达一个意思。“死”不同的人、不同的地点、不同的死法,就得用不同的词。用词造句,反复训练,反复启发,反复指导,甚至一个标点符号都不放过。如,用事实说话的作文练习,贾老师一次次的练习。当学生读书不太好时,贾老师严肃地批评,并一遍遍示范。在贾老师课堂上,他拿出了10分钟让学生安安静静地写,老师安安静静地看。这里没有赛课的装腔作势,优柔造作,而是课堂的求真、求实、求美,把听、说、读、写真正地落到实处。

    真实地评价。

在很多的课堂上,我们对于学生的回答很少说“不”,堂而皇之的理由是怕伤到孩子,还有是语文答案不是唯一,即使是说错了,也不敢对孩子说不对。但是在这两天的课堂上,我们听到了做课老师说“不”。如,贾老师让学生听自己说一段话,概括主要意思时,有学生概括的不正确,贾老师大声说“不对”。当一个学生读书时,贾老师评价“不错”,并说“不错就是马马虎虎”。在这样的“舞台”上,老师真实地评价,大胆地批评。千教万教教人学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每节课后,王旭明社长就给刚刚听课的学生一个检测,这也是对做课老师的评价。每一节课上完,有听课专家的评课。这里的评课不是过多的赞美,而是不同的教法,教法的修改。如,贾老师上完作文课,吴忠豪教授在做《贾志敏语文教育思想研究》讲座时,谈到这节作文课中,贾老师对点名读的学生作文一一点评、修改时,说老师可以先点评修改两位同学的,让学生按照老师刚才的方法同学之间点评、修改。当学生真正地修改不出时,老师再出手。这样将语文学习的时间真正地还给学生。贾志敏是作文教学的专家,是语文教育的大咖,是真语文教育的领军人,即使是这样,吴教授还是给予真实地评价。如,作为“真语文之星”的河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的王丽华校长在评她的同门师姐也是不留“情面”的==“不要问学生预习里吗?预习了几遍?太浪费时间”。钱娟老师评价学生的写字时,也是那么真实。

学生真实地学。

在这两天的课堂上,我看到了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真实地听、说、读、写、思,没有以往课堂上的假。

真实地赛。

这两天的会议晚上,会务组举办了老师基本功大赛,首先是初赛,培训现场上决赛。粉笔字、朗读、讲故事、写作,选手们当众展示,微信墙上现场评判,当场颁奖。

    二、感动

   一位78岁高龄、身患癌症、做了6次大手术的人,站在讲台上精神矍铄,说话铿锵有力,用自己的课堂向全国的小学语文老师做示范课。这是一幅画,一首诗,更是一个传奇故事。他在用自己的课堂告诉我们语文该教什么,应该怎样教语文。他用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双手、一颗心,书写着自己对教育的情怀。这怎能不令人感动?

微信墙上的一张照片让在场的人眼角湿润,甚至泪流满面。深夜十二点了,贾志敏老师还在挑灯夜战-----备第二天的课。他是一位78岁高龄的老人,是一位一个月前刚做完手术的病人,是一位教了一辈子语文课的人。他不顾自己的身体,他没有倚老卖老,还这样认真,敬业,这样的老师、这样的举动怎能不令人感动?

是什么在支撑着他?是他对语文教学的执着,是他对语文、对小学语文的不放心,总之是他对教育的热爱。

他说:“我把自己的追悼会都设计好了,我要自己给自己支持追悼会。现在的这些家伙都不会好好说话。我要提前录好追悼会的支持词,到时候一出来,准会吓你们一跳。”这是贾志敏老师在病房里和他的弟子说的话。虽然这是玩笑,能让我们感受到他的幽默、乐观,要强,难道我们不能感觉到他对小学语文教学的不放心吗?

王旭明社长特为贾志敏老师做了一首诗《真语文之歌》。也让他作为我今天学习汇报的结束语吧。

如果可能

我愿以上帝置换

因为你是我最高的信仰和最后的希望

如果可能

我愿以蓝天为代价

因为没有你,蓝天也不过是广大的苍苍

、、、、、、

热点排行